莫西沙星联合胸腺肽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1-23王鲲
王鲲
莫西沙星联合胸腺肽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鲲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胸腺肽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方法10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 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5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案治疗, 实验组采用常规方案加莫西沙星联合胸腺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12个月实验组痰菌涂片阴转率分别为25.49%﹑52.94%﹑74.51%﹑92.16%, 均高于对照组的11.76%﹑33.33%﹑52.94%﹑70.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时实验组空洞闭合与缩小率分别为50.98%﹑78.43%, 高于对照组的33.33%﹑50.9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94%(27/51)﹑62.75%(32/5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胸腺肽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好于常规方案, 总有效率高,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莫西沙星;胸腺肽;耐多药肺结核;临床效果
肺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现已成为结核病疫情和耐多药结核病高发的国家。耐多药结核病(MDR-TB)由于治愈率低, 患者的耐受性差, 治疗费用高,复发率高, 死亡率高, 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 其治疗成为临床的难题。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 制定恰当﹑高效﹑低不良反应的治疗策略成为治疗MDR-TB的重点[1]。课题组选取本所收治的10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应用莫西沙星联合胸腺肽治疗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02例作者研究对象, 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51例。实验组男27例, 女24例, 年龄21~67岁, 平均年龄(31.6±11.5)岁, 病程1.5~14个月, 平均病程(4.4±3.7)个月;对照组男26例, 女25例,年龄21~65岁, 平均年龄(29.8±11.1)岁, 病程2~13个月,平均病程(4.6±3.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药敏试验采取常规化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同时口服莫西沙星400 mg (1片), 1次/ d;胸腺肽片40 mg, 1次/ d。同时两组患者均服用护肝类药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 耐多药肺结核疗效参考相关文献[2],根据临床症状﹑痰菌阴转率﹑X线胸片显示病灶吸收﹑空洞闭合﹑不良反应等综合确定。分为显效﹑好转和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平均8个月疗程治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实验组显效29例, 好转20例, 无效2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96.08%(49/51), 对照组显效20例, 好转14例, 无效17例, 总有效率66.67%(34/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痰菌阴转率比较 治疗1﹑3﹑6﹑12个月时实验组痰菌涂片阴转率分别为25.49%(13/51)﹑52.94%(27/51)﹑74.51% (38/51)﹑92.16%(47/51)均高于对照组的11.76%(6/51)﹑33.33% (17/51)﹑52.94%(27/51)﹑70.59%(36/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空洞闭合与缩小情况比较 治疗6﹑12个月时实验组空洞闭合与缩小率50.98%(26/51)﹑78.43%(40/51)高于对照组的33.33%(17/51)﹑50.98%(26/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轻度肝肾损害﹑轻度血液学异常﹑关节痛﹑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视听力异常等不良反应, 经对症处理后减轻或消失, 发生率分别为52.94% (27/51)﹑62.75%(32/5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 结核病的化学治疗使初治结核病患者治愈率达90%以上,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耐药﹑耐多药结核病(MDR-TB)﹑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明显增加,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 寻找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且不易耐药的新型抗结核药物成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关键。莫西沙星为新一代的甲氧氟喹诺酮类药物, 已被证实有较强的抗结核杆菌活性[3], 目前已经成为耐药性结核病的主要常规选择用药[4]。胸腺肽是一种免疫调节剂, 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对肺结核患者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治疗作用。近年来, 不少学者应用免疫制剂辅助治疗耐药结核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丁毅[5]研究表明胸腺肽辅助治疗肺结核患者可改善其免疫状态﹑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空洞闭合。
本研究表明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使用莫西沙星联合胸腺肽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痰菌涂片阴转率﹑空洞闭合与缩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常规化疗基础上, 使用莫西沙星联合胸腺肽治疗较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更有利于改善症状, 不良反应小且少, 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痰菌阴转率和病灶空洞愈合率更高更快, 总有效率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肖志卫.联合用药治疗耐药肺结核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5):720-721.
[2]曾熙玲, 初乃惠, 刘志敏.耐药结核病辅助治疗的进展.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3, 2(4):222-227.
[3]王俊, 李曦, 蒋洪. 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四川医学, 2012, 33(8):1409-1410.
[4]曾安津, 董霞.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疗效比较.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11):2036-2037.
[5]丁毅.胸腺五肽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和痰菌阴转率的影响. 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12):2176-217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73
2015-07-30]
118000 辽宁省丹东市结核病防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