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官药局炮制规范《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

2015-01-23唐廷猷

中国现代中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惠民炮制药材

唐廷猷

(四川省中药学校,四川 峨眉山 614201)

·中药文化·

宋代官药局炮制规范《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

唐廷猷*

(四川省中药学校,四川 峨眉山 614201)

南宋嘉定元年,宋宁宗令药局医官许洪修订《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许洪在增写的《指南总论》中,补入了《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专篇,将185种药材的炮制方法列为法定制药标准。篇中使用了16种炮制辅料,77种炮制方法,除篇名1次用“炮炙”外,其余7次改为“炮制”,并提出“依法炮制”的著名总结。本篇实为宋代官药局的炮制规范,在炮制学领域有重要学术价值。

宋代;官药局;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炮制;依法炮制;炮制规范

《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1](后简称《炮炙类例》),是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令药局医官许洪修订《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时,许洪补入《指南总论》的19篇之一。许洪南宋人,居里不详,出身世医之家,精通医药。根据《指南总论》署名:“敕授太医助教前差充四川总领所检察惠民局许洪编”,知许洪曾供职于南宋时负责川陕战区理财、监军、赈灾等事务机构“四川总领所”,任惠民药局监察官,后被宋宁宗授太医助教,入京修订《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简称《局方》)。《炮炙类例》在炮制学领域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但未见有专题研究。笔者因研究宋代官药局,发现它是官药局的炮制标准,遂整理出全部炮制方法与涉及药材并作评议,出文以期抛砖引玉。

1 《炮炙类例》的基本内容

药石即药物与砭石,泛指药物。三品药石,即各种药材。类例,规范之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炮炙类例》,实为宋代官药局的《炮制规范》。篇中对185种药材按来源和药用部位分类,逐一对炮制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其中玉石部28种,草部82种,木部30种,兽部8种,禽鱼虫部20种,果菜部17种。

《炮炙类例》使用了炮制辅料16种。其中固体辅料6种:丹皮、糯米、面、麸、食盐、姜;液体辅料10种:糯米泔、酒、醋、盐水、蜜、姜汁、甘草汁、羊脂油、麻油、大豆汁。

《炮炙类例》使用了77种炮制方法,按现代炮制法分类归为14类。含净制21法,水制(含加辅料洗浸)12法,切制8法,清炒6法,加辅料炒4法,炙7法,煅1法,淬2法,煨4法,蒸2法,煮5法,1法,飞3法,制霜1法。

2 《炮炙类例》77法与涉及药材

2.1 净制:21法66种药材。

1.去枝梗4种:菊花、五味子、艾叶、蜀椒。

2.去芦头6种:人参、川牛膝、草龙胆、柴胡、防风、当归。

3.去心5种:天门冬、麦门冬、远志、巴戟天、百部。

4.去皮12种:苍术、肉苁蓉、茯苓、茯神、栀子、皂荚、楝实、草豆蔻、缩砂、杏仁、桃仁、胡桃仁。

5.去粗皮4种:肉桂、黄柏、杜仲、厚朴。

6.去须2种:黄连、山茵陈。

7.去刺1种:蒺藜子。

8.去叉尾1种:防风。

9.去苗2种:细辛、白薇。

10.去根1种:麻黄。

11.去节2种:麻黄、木通。

12.去茎叶1种:瞿麦。

13.去毛4种:狗脊、石苇、骨碎补、鹿茸。

14.去底1种:槟榔。

15.去瓤5种:枳壳、枳实、陈皮、青皮、木瓜。

16.去壳2种:巴豆、胡桃。

17.去核3种:诃黎勒、楝实、乌梅。

18.去髓1种:虎骨。

19.去残肉2种:鳖甲、龟甲。

20.去头足翅5种:蝉蜕、白僵蚕、蚕蛾、斑蝥、蜣螂。

21.去皮骨2种:乌蛇、白花蛇。

2.2 水制(含加辅料洗浸):12法41种药材。

1.水洗10种:地黄、菟丝子、川牛膝、柴胡、石斛、防风、紫菀、萆薢、茴香、乌梅。

2.温汤洗1种:肉苁蓉。

3.酒洗2种:大腹皮、楝实。

4.大豆汁洗1种:大腹皮。

5.水浸1种:补骨脂。

6.汤浸(温水)6种:天门冬、麦门冬、枳实、枳壳、陈皮、青皮。

7.沸汤浸2种:半夏、吴茱萸。

8.酒浸12种:川牛膝、泽泻、石斛、百部根、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续断、当归、萆薢、楝实、龙骨。

9.醋浸1种:石灰。

10.生姜汁浸1种:半夏。

11.甘草水浸1种:栀子。

12.米泔水浸2种:苍术、白薇。

2.3 切制:8法(剉、剉碎、搗碎、剉细、研细、研极细过罗、捣罗为细末、切片)55种药材。药材名略2.4 清炒:6法43种药材。

1.微炒29种:菖蒲、车前子、蛇床子、当归、紫菀、马兜铃、葫芦巴、桔梗、大戟、延胡索、葶苈子、牵牛子、肉桂、桑白皮、吴茱萸、蜀椒、芜荑、夜明砂、桑螵蛸、蝉蜕、白僵蚕、原蚕蛾、蛇蜕、地龙、天浆子、蜣螂、乌梅、韭子、胡麻。

2.炒8种:蜈蚣、黑豆、赤小豆、大豆黄卷、麦芽、神曲、白扁豆、绿豆。

3.慢火炒2种:艾叶、酸枣仁。

4.炒熟1种:干漆。

5.炒熟透1种:缩砂。

6.炒珠2种:阿胶、诸胶。

2.5 加辅料炒:4法8种药材。

1.米炒2种:薏苡仁、斑蝥。

2.盐炒1种:补骨脂。(本品用食盐碎粒炒令香,筛去盐,故列入盐炒法,不属于盐灸法。)

3.麸炒2种:枳实、枳壳。

4.面炒3种:楝实、杏仁、桃仁。

2.6 炙:7法22种药材。

1.酒炙7种:茴香、鹿茸、虎骨、腽肭脐、虾蟆、乌蛇、白花蛇。

2.醋炙2种:鳖甲、龟甲。

3.蜜炙3种:黄连、黄芪、黄柏。

4.姜汁炙2种:杜仲、厚朴。

5.麻油炙5种:高良姜、皂荚、鹿茸、虎骨、虾蟆。

6.羊脂炙2种:仙灵脾、石苇。

7.稀米粥炙1种:艾叶。

2.7 煅:1法10种药材。

明煅10种:白矾、赤石脂、白石脂、硝石、石灰、伏龙肝、花蕊石、虾蟆、蛇蜕、牡蛎。

2.8 淬:2法9种药材。

1.酒淬1种:阳起石。

2.醋淬8种:磁石、禹余粮、紫石英、石膏、寒水石、代赭石、石燕、自然铜。

2.9 煨:4法15种药材。

1.煻火灰煨12种:干姜、京三棱、蓬莪术、附子、天雄、乌头、大黄、天南星、白附子、使君子、诃黎勒、草豆蔻。

2.隔纸煨1种:蒲黄。(其法为“凡使,须用隔三重纸焙令色黄”。 类今隔纸煨,故立一法。)

3.纸裹煨1种:天麻。

4.面裹煨1种:肉豆蔻。

2.10 蒸:2法20种药材。

1.清蒸8种:蒺藜子、蒲黄、苦参、大黄、旋覆花、蔓荆实、桑螵蛸、胡麻。

2.酒蒸12种:干地黄、菟丝子、石斛、蒺藜子、狗脊、牛蒡子、牡丹皮、补骨脂、常山、骨碎补、蔓荆实、诃黎勒。

2.11 煮:5法8种药材。

1.水煮3种:石钟乳、麻黄、巴豆。

2.酒煮1种:肉苁蓉。

3.醋煮2种:京三棱、蓬莪术。

4.盐水煮1种:白垩。

5.丹皮煮1种:滑石。

1.水飞18种:丹砂、雄黄、雌黄、石钟乳、赤石脂、白石脂、硫黄、阳起石、磁石、伏龙肝、滑石、禹余粮、紫石英、石膏、寒水石、代赭石、石燕、玄精石。

2.酒飞1种:五灵脂。

3.盐水飞1种:白垩。

2.14 制霜:1法1种药材。

榨油制霜1种:巴豆。

3 《炮炙类例》的重要价值

《炮炙类例》在炮制学领域有多方面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3.1 开创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先河

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药材炮制要求独立出来,形成《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专篇,纳入《指南总论》附在其后,开创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先河。《炮炙类例》中各种药材的炮制方法,紧紧围绕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之需,抛弃了一些繁琐工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篇中对部分药材炮制作用加以明示,使管理者和操作人员明白该药的炮制目的和价值,从而增强责任心。比起只讲操作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如远志去心免烦,半夏沸汤浸去滑避免戟人咽喉,斑蝥糯米炒避免呕吐腹泻等等。

3.2指出了生用制用有疗效差异,炮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手段之一

例如大黄,“凡使,或蒸过用,或煻灰中炮熟用,若取猛利,即生焙干用”。芳香的肉桂,炮制宜“不见火”,若“妇人妊娠药中,仍微炒用为妙”。蒲黄破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当归补血用归头,止痛破血用归尾。此外,指出生用制用有别的还有甘草、地黄等。表明了炮制不是简单的饮片加工,还具有适应中医辨证用药需要的重要目的,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手段之一,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故许洪在《指南总论·论合和法》[2]中强调:炮炙失其体性,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必须殷勤注意。

3.3改炮炙为“炮制”,并提出了“依法炮制”的著名总结

北宋《本草衍义》鸟头条下用过炮制词一次[3]。但《炮炙类例》除篇名用了“炮炙”名1次外,其余有7次均改用为“炮制”,分别见于泽泻、石斛、龙骨、鹿茸、蛇蜕、虾蟆6药和最后的总结语中。前6次使用多为“如别有炮制,各依本方”或“各依本方炮制”,最后总结语为“凡有修合,依法炮制,分两无亏,胜也”。如此改变,使炮制的含义表达更为准确。“炮制” 和“依法炮制”成为使用至今的最重要术语。

3.4 不少药材炮制标准合理

如附子、天雄、乌头,“凡使,先炮裂令熟”,杜仲“炙令无丝”,山茵陈“勿令犯火”,木香“不见火”,槟榔“细切,勿经火,恐无力效。若熟使,不如不用”,山茱萸“或只和核使亦得”(即可以不去核用),多种矿物药材水飞或淬后水飞等等。其方法、标准的合理性,已为现代炮制原理研究所证实。

3.5 提示“伏时”的时间线索不是“昼夜”

《炮炙类例》中各种浸、蒸、煮的时间要求,有三日夜、一日夜、一日(昼)、一宿(夜)、三伏时、一伏时、一沸、十余沸等多种表述。涉及炮制“一伏时”的药材有8种:滑石“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时”、蒺藜子“蒸一伏时”、续断“酒浸一伏时”、王不留行“浑蒸一伏时”、苦参“蒸一伏时”、牛蒡子“酒拌蒸一伏时”、蔓荆实“酒浸蒸一伏时”、诃黎勒肉“酒浸蒸一伏时”。 一伏时是多久?未见炮制书作出回答。一本《医古文》[4]有一昼夜解释。

《炮炙类例》中,“一伏时”与“一日夜”、“一昼夜”、“一日”、“一宿”、“一沸”同时出现,说明一伏时不是一昼夜或一日、一夜。从煮、清蒸、酒浸蒸、酒浸一伏时的8种药材看,它们或者是矿物药粉末,或者体小,或者体质不够坚实,若浸后蒸一伏时是一昼夜或一日、一夜,形体可能会被蒸烂。滑石用牡丹皮煮,意在增强寒性。而滑石是用刀刮下的粉末,用不着煮一昼夜即可达到目的,否则,丹皮可能会煮烂,不易从滑石粉末中拣出,滑石也将会失去药性。

众多的炮制书都未言一伏时是多久,《炮炙类例》提示它应在一日、一宿以下。《汉语大辞典》解释:“一伏时,指家禽生蛋持续的时间”。一些文学类书籍还有:“一顿饭时间”、“一会儿”等解释。推测一伏时,大约是半个时辰至一个时辰之间,即今1~2小时;而《炮炙类例》中的一伏时应是1个时辰,对达到上述药材的炮制要求,这个时间大体来说是合适的。

3.6为保存更加合理的炮制方法留下了空间

《炮炙类例》中部分药材炮制方法,提示并未收完,还可以根据不同处方要求,选择适当炮制方法。这一表述,体现了对特殊炮制方法的包容性,为保存更加合理的炮制方法留下了空间。例如,天南星、白附子项下说:凡使,于热灰中炮裂,方入药用。或别有制度(炮制要求),各依本方。泽泻下记:凡使,用酒浸一宿,漉出,焙干用。不浸亦得,或(别)有炮制,各依本方。石斛条中有:凡使,先洗去根土,用酒浸一宿,漉出,蒸过,曝干,方入药用。如急用,不蒸亦得。如别有炮制,各依本方。此外,类似者还有丹砂、雄黄、硫黄、黑铅、龙骨、鹿茸、虾蟆、蛇蜕等药材。

3.7未过分强调炮制的决定性作用

《炮炙类例》中的很多药材,在叙述了主要炮制方法后,提出了若“缓急”、“用急”用药,等不得费时的炮制处理,亦可生用。如:麻黄,凡使,先去根、节,寸剉令理通,别煮十数沸,掠去其沫,却取出碎剉过,焙干用。不尽去之,令人烦闷。如用急,只去根、节亦得。

此外还有滑石、苍术、旋覆花、花蕊石、菖蒲、车前子、草龙胆、泽泻、石斛、巴戟天、续断、狗脊等,亦有类似说明。表明《炮炙类例》持有这一观点:一般药物的医疗作用,主要是药物自身的药理效应,并未过分强调炮制会产生决定性作用。

4 两点附说

第一,当代炮制史料巨著《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5],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炮制资料进行了整理,辑录了221种药材的炮制方法,比《炮制类例》的185种多出了36种。这是由于后者《炮制类例》写于第三次修订《局方》的南宋嘉泰元年(1206年),此时全书共载671方;而前者是据元代建安宗文书堂郑天泽刊本辑出,郑本在许洪増订本后又进行了宝庆、淳佑两次增补,共载788方,比许洪本多117方,故多了36种药材炮制资料。

第二,《炮炙类例》中不少药材的炮制方法现已不用。如要求艾叶“杵成茸,以稀糯米粥拌匀,焙干用”。此法不仅费料、费工,而且易生虫、生霉,不利于保管。有些药材的炮制目的解释,今也未予采纳。如说瞿麦,凡使,只用蕊壳(带花的果实),不用茎叶。若一时(同时)使,即令人气咽及小便不禁。而现在瞿麦恰是全草入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经闭等证,并无所述不良反应。

不过,《炮炙类例》是产生在八百年前的南宋时期,反映官药局当时的炮制实际,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当代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与它有很大不同,是与时俱进的自然结果。但《炮炙类例》留下的某些学术思想,如改“炮炙” 为“炮制”;“ 依法炮制”;炮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手段之一,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等,至今仍在发挥指导作用。

[1]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指南总论·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M].刘景源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19-434.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指南总论·论合和法[M].刘景源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09.

[3] 宋·冠宗奭,本草衍义·卷十一·乌头乌喙天雄附子侧子,见:钱超尘主编.中华经典医书·第四集·本草衍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70.

[4] 段逸山.医古文[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63.

[5]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内部资料)1973:126-129.

2014-12-26)

*

唐廷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原四川省中药学校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药学史和药业史;Tel:(0833)5521467,E-mail:tanghai116@126.com

10.13313/j.issn.1673-4890.2015.7.021

猜你喜欢

惠民炮制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我的梦想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分析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因地制宜 推惠民举措
希特勒炮制的『罗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