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管癌栓的病理学特点对手术预后的影响

2015-01-23张温温杜敬晓范永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性肝胆管癌胆管

张温温 杜敬晓 范永刚

胆管癌栓的病理学特点对手术预后的影响

张温温 杜敬晓 范永刚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胆管癌栓的病理特点, 并对其病理分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对36例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规则性或不规则性肝切除手术治疗, 术中取胆管癌栓行病理检查, 并对患者进行随访, 观察分析其病理分型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肉眼大胆管癌栓20 例, 随访期间肝内肿瘤复发12例(60.0%);单纯镜下小胆管癌栓16例, 随访期间复发10 例(62.5%),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规则性肝切除术18例,随访期间复发6例(33.3%), 行不规则性肝切除术18例, 随访期间复发13例(72.2%),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肉眼大胆管癌栓和镜下小胆管癌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而行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有可能减少肿瘤复发率, 改善患者预后。

肝细胞癌;胆管癌栓;病理分型;预后

肝细胞癌(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该病起病隐匿, 患者早期多无任何症状, 多在体检或肝病普查中偶然发现, 而一旦患者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时均已是晚期, 死亡率较高。随着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晚期肝移植等治疗技术的应用, 肝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较前得到显著提高, 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不足5%[1], 其中胆管癌栓的形成可对肝癌患者预后产生重要影响[2]。作者对本院部分采取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胆管癌栓进行病理学检查, 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0年6 月~2012 年6 月收治的36例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经血清学或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男28 例, 女8 例;年龄35~76 岁, 平均年龄(51.8±5.9)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患者治疗、随访依从性较好。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规则性或不规则性肝切除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不再赘述。术中取胆管癌栓行病理检查。对患者随访6~12个月, 观察统计复发情况, 并结合胆管癌栓的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胆管癌栓类别比较 肉眼大胆管癌栓20 例, 随访期间肝内肿瘤复发12例(60.0%);单纯镜下小胆管癌栓16例, 随访期间复发10 例(62.5%), 两类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89, P=0.2386)。

2.2 手术方式比较 在对采取规则性肝切除术和行不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预后比较发现, 行规则性肝切除术18例, 随访期间复发6例(33.3%);行不规则性肝切除术18例,随访期间复发13例(72.2%), 采取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复发率优于不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61, P=0.0235)。

3 讨论

肝癌由于其发病的隐匿性, 临床一般难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患者病死率较高。据统计, 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三位, 死亡总人数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首位, 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此外, 近十几年来, 由于影像学以及血清学检测技术的长足进步, 通过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 可在早期亚临床阶段即可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使得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均有了明显改善。目前, 早期手术切除病灶依然是临床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 但由于肝脏丰富的血运和淋巴循环, 术后病灶往往复发或发生肝内以及远处转移, 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国内外学者最近研究发现, 除了血行、淋巴结转移外, 胆管癌栓也是肝癌的重要转移途径[3,4]。相对于血行、淋巴结转移途径, 胆管癌栓的发生率较低, 为1.84%~13.00%[5], 即便如此, 该途径依然增大了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 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认为, 胆管癌栓可通过手术切除治疗[6], 由于肝癌患者胆管癌栓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胆管癌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无可靠的临床参考。本研究对36例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胆管癌栓主要为肉眼大胆管癌栓和单纯镜下小胆管癌栓, 对两种类型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即表明不同类别的胆管癌栓对患者的预后无明确的区别影响, 主要是因为多数胆管癌栓仅以一细窄的蒂粘附于患侧胆管黏膜上, 一般与胆管壁无紧密粘连;胆管腔内蔓延和胆管上皮下扩散是胆管癌栓在胆管中的主要扩散方式, 胆管腔内蔓延较少见。不同类型的胆管癌栓均通过上述方式进行转移, 因此对患者预后造成的影响几无区别。

此外, 在对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发现, 采取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复发率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 可能因为采取规则性肝切除术可对整个肝段进行切除, 有效避免了肿瘤病灶的遗漏;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虽然是对病灶的精确切除, 但术中依靠肉眼并不能准确区别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 因此既有可能造成切除部分过小, 从而成为复发的根源。因此, 作者认为, 肝癌术后复发与胆管癌栓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而采取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癌可能减少肿瘤复发几率,改善患者预后。

[1]范新萍, 吴红, 谭红育, 等.1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手术处理.临床医学,2008,28(1):49-50.

[2]Ikenaga N, Chijiiwa K, Otani K, et al.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bile duct invasion. J Gastrointest Surg,2009,13(3):492-497.

[3]Ebara C, Yamazaki S, Moriguchi M, et al. Complete remission by transarterial infusion with cisplatin for recurrent bile duct tumor thrombu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port of a case. World J Surg Oncol,2013(11):78.

[4]谭蔚锋, 姜小清.浅析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诊疗难点.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0,4(1):7-9.

[5]Xiangji L, Weifeng T, Bin Y, et al. Surger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mplicated with cancer thrombi in bile duct: efficacy for criteria for different therapy modalities. Langenbecks Arch Surg,2009,394(6):1033-1039.

[6]林志川, 李建国, 许笃行, 等.肝细胞肝癌并胆管癌栓的诊断及根治性手术治疗:附10例.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2):146-1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052

2014-12-26]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范永刚

猜你喜欢

性肝胆管癌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脏里的胆管癌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临床特点分析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
双花保健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肝愈瘿汤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