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舆情引导与校园新媒体建设

2015-01-23羊悦钱铮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29期
关键词:舆情引导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羊悦+钱铮

摘 要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舆情信息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不仅增加了舆情引导工作的难度,也影响着校内新媒体建设与发展。随着校园新媒体的发展,信息的搜集和发布途径不断增多,既促进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给校园舆情引导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立足新媒体特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形成各级联动合力,成为校园新媒体建设与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 微时代;舆情引导;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9-0085-03

高职院校舆情信息不仅是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风向标。校园舆情引导对于高职院校的和谐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作为舆情工作特殊载体的校园新媒体建设与发展,将直接影响校园舆情引导与处置。

一、“微时代”下高职院校舆情特点

(一)自媒体的独立性引发大学生民意的“井喷”[1]

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其功能强大的平民化、独立化平台赋予了民众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权,深得个性张扬、善于表达自我的“90后”、“95后”大学生的追捧。大学生可以通过飞信传信息、QQ说说秀心情、微博晒观点、微信谈感情等,各类晒心情、观点、情感等通过新媒体汇聚、传递,形成内涵丰富、观点鲜明、情感真实的校内舆情集聚。

(二)“微”传播扩大了高职院校舆情力量[2]

在“微时代”下,手机装载了微博、微信及其他各类app软件,成为各类信息的起始点和接收站,使得信息传播更为即时、高效。校园舆情不仅易受到社会影响,校园新闻等也会随着大学生的QQ、微信等传至校外,甚至在社会中造成一定反响。特别是在遇到热点、敏感事件时,大学生极易受到情绪化意见左右,容易卷入不断发酵的舆情事件,造成“一呼百应”的局面,成为点燃校园舆情的导火索。

(三)新媒体的交互性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权利意识

微传播不仅带来了舆情的高效、飞速传播,也因参与门槛低、话语权扩大等优势广泛吸引了全民关注和参与。对于几乎和互联网同龄的“90后”大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能够熟练使用网络进行“人肉检索”,也同样能娴熟地使用新媒体进行“微博问政”。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公众性,让参与微博问政的“90后”不仅展示了个人的独特个性,也释放了其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赢得了公众的关注和认可。

(四)“草根”舆论促进校园公信力的重建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不透明、不公开的弊端,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电视、广播等媒体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在此背景下,当高职院校内发生危机事件时,试图采用粗暴打压、堵塞言论的方法,遏制消息特别是负面新闻的扩散和传播,反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反感与猜测,这对于还原事实、平息舆论极为不利。此时,一旦有校园“意见领袖”主动或者被人恶意煽动发布与事实相左的“草根”观点,就极易激起普通学生的共鸣,让校园舆论在校园危机的紧要关头瞬时发生逆向导向,这对于校园舆情控制与监管极为不利。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把握高职院校舆情研判预警机制,掌握变堵为疏、变被动为主动的控制引导技巧,是校园公信力重建的关键[3][4]。

二、校园新媒体在舆情引导中的作用

首先,新媒体丰富了信息的搜集方式与途径。舆情信息的研判预警是高职院校舆情信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微博、微信的出现,极大扩大了信息搜集的方式和途径,为高职院校开展舆情工作奠定了基础。但同时,多方式、多途径搜集的信息汇聚成了舆情的海洋,也考验着高职院校建立健全有效捕“舆”网络的能力。建立一整套用于上传下达、横向互助的信息收集网络,不仅有利于提高信息搜集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后期开展舆情分析、研判、预警、反馈等工作的必要前提[5]。

其次,新媒体拓展了信息发布渠道。在“微时代”下,公告、海报、通知等信息可以通过网站、飞信、QQ群、微博、微信等准确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同时,教育工作者通过新媒体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动态信息[6]。然而,由于信息是自下而上传递,很可能会存在隐瞒信息、延时报送等问题,这对于高职院校正确研判预警、控制引导舆情极为不利。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的舆情信息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组织保障、研判预警、控制引导、跟踪反馈等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

最后,新媒体畅通了人际间的信息交流。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扩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时空范围,也增加了交往的方式。但是,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通过微博、微信等传播的信息往往存在着不真实性,不仅让当事的大学生在面对复杂多样的信息时需要提高辨识能力和安全意识,对于高职院校新媒体工作者来说也需要提高分析研判的能力,需练就“火眼金睛”,从海量的舆情中把握潜在的问题本质[8][9]。

三、校园新媒体建设与发展方向

(一)健全舆情工作机制,稳固校园新媒体建设的基础

在新媒体环境下,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科学、可行的舆情工作机制,主要包括:舆情信息组织保障机制、研判预警机制、控制引导机制及跟踪反馈机制等[10]。通过这一工作机制,教育工作者不仅能随时通过新媒体搜集、分析、掌握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能对此做到及时合理应对,降低发生危机事件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危机事件的发展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危机潜在期、突发期、持续期和解决期。在健全的工作机制下,高职院校新媒体工作者可在危机潜在期内,通过QQ、微信等搜集获得信息并加以分析,及时进行回复应对,可在突发期内通过官方微博、网站等实时更新官方消息来引领舆论,可在持续期内通过发动“意见领袖”的力量来加强舆论引导,更可在解决期内通过发微博等澄清事实以消除不利影响。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新媒体工作的内涵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复杂多变的校园舆情对校内新媒体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高职院校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各二级学院鼎力支持,组建一支由专职教师和学生骨干组成的新媒体工作小组。经过专门选拔、全面培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策把握能力,使其能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借助娴熟的新媒体使用技巧,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宣传、引导,充分展现新媒体工作艺术。新媒体工作者也应考虑在日常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入新媒体元素,通过微信“集赞”、微博投票等,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律意识,扩大校园新媒体的影响力。

(三)立足新媒体特色,合理选用新媒体

高校历来是学术争鸣、思潮交锋的前沿阵地。在当前形势下,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青年,是高职院校新时期思想教育的重点。目前,不论是近年来新兴的微博、微信,还是飞信、QQ等,都凭借各自独特的优势,在大学生群体中保持一定的使用份额。基于各类新媒体不同的特点,新媒体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应加以选择,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的最大成效。

(四)学会“借船出海”,发挥校园新媒体合力

微博、微信的出现扩大了民众的话语权,也让高职院校新媒体工作者从中受到启发,掌握了引领高职院校舆论的主动权。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在2014年全国、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来临之际,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除开展传统的宣传海报展览外,还将其制成电子版,分层次、分批次进行宣传推送。首先,通过院官方微博进行宣传,借助“关注”、“转发”形成各级微博联动,达到“集团作战”,在校内营造诚信氛围;其次,通过QQ群广泛发布到各班级,杜绝宣传死角;最后,在考试临近之际,通过院内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至学生本人,起到警示作用,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和联动效应,进一步展示了新媒体的影响力。

(江苏理工学院2013年校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媒介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KYY13518,主持人:羊悦;2013年度江苏理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微时代”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编号:KYY14511,主持人:钱铮)

参考文献:

[1][2]高德毅.微时代危应对:高校舆情引导的变革之道[J].思想教育研究,2013(7):8-10.

[3][10]陈永福,陈少平,魏金明.高校危机管理视域下的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37-40.

[4][6]曾昭皓,李卫东,林梓坤,等.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实务探究[J].学理论,2009(31):58-60.

[5][7]黄蜺,张凤祥,金栋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情信息工作机制:结构、现实与优化途径[J].新闻知识,2013(11):82-84.

[8]钱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教育工作[J].中国冶金教育,2013(5):45-46.

[9]汤琼.试析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76-77.

猜你喜欢

舆情引导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2011至2015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