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跨期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5-01-23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鄢贝贝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划财务处张凯明
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鄢贝贝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划财务处 张凯明
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程 玉
一、引言
1924年,美国学者Oliver Sheldon在其著作《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中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时至今日,对该问题的研究结论不一,尚存争议,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仍然倍受学术界的关注。众所周知,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然而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使得这些支出很难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即时收益。因此,短期行为较严重的企业可能会为了保持高水平的财务绩效而拒绝承担社会责任。但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必定会赢得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信赖,在长远看来对企业是有益而无害的:由此看来,承担社会责任就好比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企业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其滞后性的存在,这样才会激发自身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的因遵守企业相关规定去承担社会责任。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滞后性影响的专门研究不多,部分学者只是在对两者相关系研究的同时提到了这种滞后性的存在(洪阳,2012)。我国学者李菊(2009)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指出当期企业社会责任与当期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比与前期财务绩效的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这种相关性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弱化。刘峰(2011)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大多企业社会责任维度变量对企业当期的财务绩效不具有明显作用,而对长期的财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研究需要考虑滞后性的存在,否则所得出的结论必然会存在偏差。本文选取关乎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滞后性影响做主要研究,以全面深入认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为企业制定财务战略提供有力依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分析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的本质就是一种契约关系,由一系列复杂的契约构成,包括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而这些契约的主体就是存在矛盾冲突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同时也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以不同的方式对企业形成投资,承担不同的经营风险或是为经营活动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各方都应拥有企业某种利益的索取权利。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就是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契约责任,利益相关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象,同时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而企业财务绩效又会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因此,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划分,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讨论其对企业财务绩效跨期影响的研究。
(二)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消费者、供应商、员工、债权人、股东、政府、环境七个维度。
(1)消费者。消费者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企业的产品只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会有市场,进而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本文选取的食品类加工企业而言,其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关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食品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就是为其提供符合食品安全质量要求的产品。笔者选取主营业务成本率、ISO9001认证作为衡量指标,其中主营业务成本率越高表明企业给顾客的让利越多,而ISO9001认证则表明了企业的产品是否通过了相应的质检要求。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前期企业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2)供应商。企业对供应商的基本责任就是保证原材料货款的及时付讫,确保双方的合作信誉,如此才能长期合作,减少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对于食品企业而言,应杜绝选择成本低廉、在原材料中违规或超量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供应商,短期行为只能给企业带来短期利润,然而最终会使企业陷入破产的危机。笔者选取应付账款周转率作为衡量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对货款的支付越及时。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前期企业履行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3)员工。员工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转的核心动力,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责任就是按时发放员工工资,根据绩效考核标准给予员工必要的奖励作为激励,保证员工的各项福利,为企业的运转凝聚动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选取员工获利水平作为衡量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越好的履行了对员工的责任。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3:前期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4)债权人。债权人是企业的投资者之一,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因此按时还本付息是企业的基本责任。否则,企业难以树立自身的信誉,这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是不利的。笔者选取现金流量负债比作为衡量指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自身偿债能力的强弱。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4:前期企业履行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5)股东。“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的基本经济责任,倘若企业不能盈利,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再假设企业入不敷出,连年亏损,其自身的生存都无法维持,那么企业再如何去履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呢?笔者选取资本保值增值率作为衡量指标,它表明企业对股东利益的保障程度。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5:前期企业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6)政府。政府作为宏观环境的控制者,给企业的发展制定了各种政策。一直以来,食品工业是我国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企业积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经营,依法纳税,能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政策支持,维护企业社会地位,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笔者选取上缴税款率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率作为衡量指标,反映企业税款缴纳的程度。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6:前期企业履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7)环境。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维护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这种短期行为不仅危害了其他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环境对于企业自身及其他企业的发展是一种双赢机制。笔者选取ISO14001认证作为衡量指标,反映企业对环保的责任履行情况。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7:前期企业履行对环境的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企业履行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的财务效益。另外,彭俊杰(2012)在对高管薪酬激励、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得出,前期的财务绩效与后期财务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8:前一期企业财务绩效对当期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9:前两期企业财务绩效对当期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A股食品、饮料类生产加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剔除以下不合乎标准的样本公司:财务数据披露不完整或无法取得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数据存在异常值的上市公司;各类ST公司。本文最后筛选出69家样本公司,所有数据均来自新浪财经网、巨潮资讯网、东方财富网、和讯网等提供的相关信息,文章使用Excel及Eviews3.1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变量定义 本文选取如下变量:(1)因变量。笔者将财务绩效作为文章的因变量,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是衡量企业财务绩效常用的两种测量方式。其中,市场指标中多数学者选择TQ值,该指标以股价为基础计算。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使得股价波动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价值变化。鉴于此,选取会计指标资产报酬率衡量企业财务绩效。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获益能力,能够说明企业总资产的利用效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2)自变量。本文主要讨论前期企业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的滞后性影响,由于企业前期财务绩效对当期财务绩效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也将其纳入到自变量的范围中。根据上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划分,选取资本保值增值率、现金流量负债比率、应付账款周转率、员工获利水平、营业务成本率、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上缴税款率、ISO9001认证、ISO14001认证九个指标,全面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3)控制变量。由于不同的行业类别、企业规模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洪阳,2012),因此只选取单一行业,即食品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避免行业类别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偏差。另外,将企业规模作为研究的控制变量。具体变量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设计
(三)模型建立 以资产报酬率为因变量,前期财务绩效及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九个指标为自变量,企业规模为控制变量,建立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Y=α+β1ROA11+β2ROA10+β3X1+β4X2+β5X3+β6X4+β7X5+β8X6+β9X7+β10ISO9001+β11ISO14001+β12SIZE+ξ
其中:ROA11为2011年的资产报酬率;ROA10为2010年的资产报酬率;α为常数项;βj为第j个变量的回归系数;ξ为随机变量。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我国2010年至2012年69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2。由以上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企业规模平均值为21.49453,其中最大值为24.07920,最小值为19.37560。可见,各企业之间规模相差不大,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增强了研究结果的有用性。由企业前一期及前两期财务绩效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可知,各企业之间的财务绩效相差较大,表明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相差较大。食品行业资本保值增值率的平均值为1.765362,最大值17.50000,最小值0.740000,可知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很好的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通过比较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的差异,可以看出企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普遍不高,履行情况不乐观。同时,只有半数的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足25%的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表2 描述性统计表
(二)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及整体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可知:前一期财务绩效的p值为0.0000≤0.01,资本保值增值率的p值为0.0000≤0.01,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率的p值为0.0066≤0.01,上缴税款率的p值为0.0027≤0.01,ISO14001认证的p值为0.0062≤0.01,企业规模的p值为0.0002≤0.01,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较高;营业务成本率的p值为0.0436≤0.05,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适中;现金流量负债比率的p值为0.0678≤0.1,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一般;前两期财务绩效的p值为0.2356≥0.1,应付账款周转率的p值为0.2297≥0.1,员工获利水平的p值为0.4650≥0.1,ISO9001认证的p值为0.9046≥0.1,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资本保值增值率、员工获利水平、ISO9001认证三个指标的相关系数为负,其他指标均为正。由表4可知,本方程的拟合优度为0.931784,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17166,数值较高,说明模型中的自变量较好的解释了因变量的变化情况。本方程的p值0.000000<0.01,通过了显著性1%的检验,显著性水平很高。
表3 多元回归分析表
表4 整体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表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可知,大部分假设均通过了验证,即前期企业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有积极影响,只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员工获利水平、ISO9001认证三个指标实证结果与假设相反。其中,员工获利水平没有通过假设验证可能是由于企业对职工的成本支出较大,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能直接体现在企业的财务绩效中;ISO9001认证没有通过假设验证,可能是由于该认证缺乏实质性,部分企业通过了该认证,但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并未完全履行该认证要求。前期对政府、环境、消费者、债权人、股东的社会责任与当期财务绩效的显著性关系较强;前期对员工、供应商的社会责任与当期财务绩效的显著性关系较弱。另外,从前一期及前两期财务绩效的影响看,前一期的财务绩效对当期财务绩效的影响更大,时间越长这种影响越弱。本文的研究结果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滞后性影响,并且履行对政府、环境、消费者、债权人、股东的社会责任所产生的滞后性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企业可以由此有针对性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履行好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促进财务绩效的提高,如此良性循环将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提升空间。
[1]洪阳:《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2]刘峰:《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沪市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3]李菊:《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以沪市A股制造业为例》,江苏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