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负情绪下主动性人格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综述

2015-01-23徐晶颖

企业导报 2015年1期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人每天都要做出许多选择,这些选择就是风险决策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情绪和人格类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以及产生这种影响的心理机制。

关键词:正负情绪;主动性人格;风险决策

一、主动性人格

所谓主动性人格即指个体不受情境阻力的制约,不断探寻新的途径,善于捕捉机遇,主动采取行动以改变外部环境的行为倾向性,是影响主动性行为的稳定的个体特征。不同的主动性人格个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典型主动性人格个体在现实环境中更积极地寻求改变,能抓住机遇,主动出击;非典型主动性人格个体则相反,对于环境是消极应对忍耐,无法识别并抓住机会。

Campben在总结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具有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具有以下五个核心特征:(l)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展现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问题解决能力,取得卓越的绩效;(2)具有人际胜任力、领导能力和可以信赖性;(3)表现出高水平的组织目标承诺和对组织成功的责任感,具有与组织相一致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工作态度:(4)拥有积极进取的品质,如主动性,独立判断,高水平的工作投入,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等;(5)展现出正直诚信的品质,并具有更高的价值追求几。

我国研究者关于主动性人格的研究也有许多。叶莲花(2007)以Bateman和crant提出的主动性人格量表项目材料为基础,研究对象为我国的企业职工,研究了主动性人格的结构,发现了“坚韧性”和“主动性”两个维度;陈美君,凌文栓(2009)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编制了主动性人格问卷,经探索与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主动性人格也呈现三维结构:积极性、坚韧性与变革性。

二、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心理学领域的大量研究都支持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二维划分人类大致两种性质不同的情绪,一种是正性的、积极的,更多具有享乐色调的情绪,像愉快、自豪、激情、希望等,另一种则是负性的、消极的,更多具有痛苦或不快色调的情绪,比如悲伤、害怕、愤怒、焦虑等。这种分类是理论与研究中运用最多的,主要是探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决策的不同影响,从而形成基于情绪性质的研究范式。

许多研究者给积极情绪给出过具体的描述或定义,Russell提出“积极情绪就是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我国学者孟昭兰(1989)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想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从分立情绪理论的观点来看,积极情绪包括快乐、满意、兴趣、自豪、感激和爱等。因此,我们认为积极情绪作为一种情绪类型,必然具备情绪的应有特征,但其核心特征在于这种类型的情绪对于个体而言是愉悦性质的,它能够强化引起这种愉悦体验行为发生的频率。

消极情绪则是与积极情绪相对应的一种关系,从分立情绪理论的观点来看,它包括愤怒、害怕、悲哀、紧张、焦虑、痛苦等,研究人员大多认为这些情绪对身心健康存在负面影响,因而对消极情绪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基于积极情绪研究的需要,使得目前有关消极情绪的理论观点相对较少。

三、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 risk - decision making) 是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一种决策类型。不确定性是风险决策的本质特征。关于风险决策的定义,有多种表述方式。Yates 和 Stones提出了风险决策理论,他们认为,所谓风险决策就是在损失或赢利、损失或赢利的权重及损失与赢利联系的不确定性这三个要素中进行最优化的选择。Ragnar Rosness提出,风险决策是在一系列不确定损失的情景下进行选择的过程。谢晓菲认为,风险决策是指决策者在面临两个以上不确定的决策后果时的决策,强调从多种备择方案中做出最优的选择。而何伟等则将风险决策定义为在给定的概率分布集合中选择最优分布的过程。风险决策的过程并不完全是理性过程,决策的整个过程都会受到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影响,从而使得决策过程表现出种种非理性的特征。不同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对相同的风险情景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反应倾向。风险反应倾向( 或冒险倾向) 是指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行为倾向,主要表现为风险寻求 ( risk seeking) 和风险回避(risk averse) 两种典型的反应模式。

四、理论背景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主动性人格现在无疑成为了一个新的关注视角。主动性人格(Proactive personality)是大五人格理论里没有涉及的一种独特的人格特征,是由Bateman和Crant在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主动性成分时第一次提出,主动性人格的概念,他们认为主动性人格是个体采取主动行为影响周围环境的一种稳定的人格倾向。其实现在有不少的实验研究也将主动性人格与创新和困难决策情境相联系(陈美君,2009)。但是很少有人从个人风险决策的角度进行研究,另外,大部分人都是从长远的决策情境(如职业决策等)进行研究,而没有从风险决策这种短期的、情境性的研究。

从另一个方面看,情绪与决策关系的研究领域在近十年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实践上,情绪影响决策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对情绪影响决策的研究可以有效的指导实际的决策行为,尽量控制情绪对于决策的消极影响。R.Hastie曾说过:研究决策时的情绪已成为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领域的首要研究主题,相反,对与结果相联系的预期情绪的研究己退居第二。当前,情绪与决策关系领域研究的热点就是决策时的情绪在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在积极情绪对决策的相关研究中,有不少国外研究证实了前景理论和框架效应的理论假设,认为积极情绪影响下的风险决策具有风险回避的倾向,但是,近年国内的相关研究显示,积极情绪下的风险决策具有风险选择的倾向,关于这个矛盾点,说明有进一步探究和完善前景理论的可能。笔者继续翻阅对比后,发现这些国内很多研究者将积极情绪的定义都设定为愉快,虽然积极情绪中愉快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但是自豪、希望、满足也是积极情绪中的重要部分,这足以说明,其它具体积极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也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理论,为丰富其系统的框架,本研究将积极情绪诱发的情绪指标设定为自豪消极情绪的诱发将害怕作为情绪指标,(皮力,2009)相关研究显示害怕表现为风险规避倾向,这样选取情绪指标,可以增加本研究结果显著差异的可能性,提高研究的敏感性。另外,情绪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大部分都将决策任务设定为问卷收集,或者将概率决策和风险决策分开研究讨论,笔者的研究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电脑实验,图文并茂,加深被试的配合度,来探讨在主动性人格的基础上,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并且利用E-Prime可以记录按键次数和反应时间,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

风险决策的理论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理性决策者”时期。当时的学者用“偏好法”来探究个体的风险决策。该方法认为,人们的风险偏好是稳定可迁移的,并且效用函数是一种有效的表示形式。该阶段关注决策者对概率和结果的评价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预期效用理论和主观预期效用理论是该时期理论的典型代表。1978 年,随着

Simon“有限理性假说”的提出,决策者的非理性决策受到关注,于是风险决策的理论研究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Kahncman 和Tversky提出前景理论,该理论论证了个体如何运用锚定、可获得性等启发式策略来做出风险决策的过程。前景理论包括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两部分,是关于风险决策的描述性理论。Gigerenzer 等提出了生态理性的观点,标志着风险决策的研究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进化论范式阶段。在该阶段人们将情绪作为关注的焦点,认为风险决策是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信息获得具有适应价值的结果的过程。

情绪( emotion) 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一直是决策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最富有心理学色彩的变量,是至今决策领域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Yuen 和 Lee的研究发现,情绪状态会影响个体在重要生活决策中的冒险倾向,其中处于悲伤情绪状态中的决策者更倾向于回避冒险。Yuen 等的研究还对情绪状态对风险决策影响的不对称性进行了探讨。徐辉的研究表明个体的风险决策与决策时的情绪存在着一致性效应,即当个体处于正性情绪状态中时,会倾向于冒险寻求,并低估风险,而处于负性情绪状态中时,会倾向于冒险回避,并高估风险。毕玉芳的研究则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研究者大多将风险决策作为研究情绪与决策关系的任务类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风险决策最能体现情绪的影响。但综观以往的研究,研究者大都选择博弈( gam

bel) 这类具体的风险任务,在启动被试相应的情绪之后,测查被试是否愿意参加博弈或其具体的行为表现; 也有一些研究是让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个体评价一些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或者危险程度,从而探究情绪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关于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国内外目前仍旧没有定论。许多研究者认为,人类在进行风险决策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或加工过程。一是决策者在进行风险决策时主要使用直觉系统进行决策,二是决策者在进行风险决策时,主要采用理性决策策略或算法规则进行决策。决策者在进行风险决策时所使用的到底是何种认知加工机制,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遇到重大的灾难性事件时,决策者受到灾难事件本身以及决策时间、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使用启发式决策策略,使用直觉系统进行决策。而重大灾难事件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进行风险决策往往逐渐趋向理性分析,逐步使用分析式决策系统。

六、研究趋向

目前,对于风险决策的研究成为决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也日益深入和具体化。但综观以往的研究,研究者所用的实验材料往往缺乏生态效度,而且风险决策的评估标准太过于粗糙,有些仅仅是两选一的迫选。在研究的内容方面,虽然很多研究者关注于情绪和时间限制对风险决策的研究,但缺乏对二者影响的综合考察。在情绪的基础上引入时间限制这个变量,两者的交互作用将会对决策策略施加怎样的影响,其合力又会将决策行为引导到怎样的方向上去,上述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定论,也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叶莲花; 凌文辁. 心理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年 03期.

[2] 陈美君.主动性人格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D].广州: 暨南大学, 2009.

作者简介:徐晶颖,女,江西中医院大学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