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走廊甜高粱产业化发展前景及对策

2015-01-22韦瑛

中国糖料 2015年3期
关键词:河西走廊高粱产业化

韦瑛

(武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武威733000)

河西走廊甜高粱产业化发展前景及对策

韦瑛

(武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武威733000)

从分析河西走廊农业资源优势入手,介绍了目前甜高粱科研、推广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甜高粱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对河西地区甜高粱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甜高粱;河西走廊;产业化;对策

甜高粱是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是目前世界上生物学产量最高的作物之一,单产可达90~120t/hm2,具有耐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等特点。其茎秆汁液作为生物产业的“糖平台”,可高效定向合成燃料、材料和各类化工产品,籽粒和秆渣可作为牛羊等牲畜的优质饲料,是干旱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的首选作物。甜高粱的规模化种植和加工利用,不仅能给农民带来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有效降低原料的生产成本和加工成本,对农牧业、能源、制糖、造纸等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河西走廊甜高粱发展优势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历史悠久,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提供了甘肃省2/3以上的商品粮、几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和瓜果蔬菜。

1.1 光热资源丰富

河西走廊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平原区为温带半荒漠和荒漠气候,年降水量50~200mm,年蒸发量大于2 000mm,年均温5~10℃,年日照时数长达2800~3300 h,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0.2416亿J/m2~64.8954亿J/m2,≥10℃年积温为2600~3 600℃,昼夜温差12~16℃,无霜期140~170d。降水量少,光热资源丰富,气温年较差大,农作物病虫害轻,非常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和农产品安全生产。

1.2 土地面积广阔,可垦宜农荒地面积大

河西走廊人均耕地面积0.2hm2,高出全国人均水平一倍,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土质疏松吸水保墒蓄肥能力强,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非常适合机械作业。除现有耕地外,尚有连片可垦荒地31.13万hm2,其中:石羊河流域4.33万hm2,黑河流域14.87万hm2,疏勒河流域11.93万hm2,开发成本小,是发展农业的良好后备资源。

1.3 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河西走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铁路干线在兰新铁路的基础上,兰新高铁已全面建成,即将建设张掖至兰州铁路三四线、宁夏干塘至武威南铁路二线。公路建设已经形成了以G30高速公路、国道312线为主体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和国道227线、国道215线南北向交通主干线,与省级道路相配合,公路通行能力日益增强。河西走廊现已建成嘉峪关机场、敦煌机场、张掖军民合用机场、金昌机场,使河西走廊在完备的陆上通行条件的基础上,空中通行能力日臻完善,基本形成了铁路运输干线化、公路运输网络化、民航运输辐射化的布局形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河西走廊现已实现无线通讯网络、互联网全境覆盖,满足了社会多元化信息沟通需求。

1.4 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好,节水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河西走廊水资源极为短缺,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三大内陆河水系的水资源总量75.68亿m3,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266 m3,为全国的60%,每666.7m2水资源量约为771.79 m3,为全国的50%。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河西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共建有大中型水库141座,总库容12亿m3,衬砌干支渠道1900多条、1.5万km。在此基础上,甘肃省在河西走廊大力发展节水农业。2011年,全省在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5.1万hm2,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共节水2.22亿m3,增效1.8亿元。2014年,全省高效农田节水面积突破66.7万hm2。

1.5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甘肃省整体被列为全国唯一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区,开启了河西走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从转变经济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2013年,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被批准实施,总投资91.7亿元,将于2018年完成,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8.5万hm2。这些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为该地区甜高粱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6 甜高粱技术依托单位科研、推广实力雄厚,技术储备充足

从2006年开始,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启动甘肃省甜高粱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利用先进的重离子辐照育种技术,成功选育出早熟、高糖、抗病的甜高粱新品种,引种选育出4个适宜产业化的优良品种,其666.7m2产量达8t以上,汁液含糖量达20%左右;完成了甜高粱汁生产乙醇、白糖、酵母和酵母葡聚糖等产品的技术开发和示范,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得到了高纯度乙醇,生产的酵母葡聚糖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完成了甜高粱秸秆(渣)青贮饲料生产示范和饲喂试验,进行了相关产业化的中试,为甜高粱循环经济产业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 河西走廊甜高粱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河西走廊甜高粱产业化发展现状

2009年,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张掖市临泽县五泉林场沙荒地上示范种植甜高粱40hm2,666.7m2产量达到5000~6000kg,收获平均含糖量21%的茎秆3000t左右,由临泽金玉酒精有限公司收购榨汁后,生产高纯度酒精近200t,同时获得高养分饲料1200t。2012年,武威市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引进醇用型BJ0602和饲用型BJ0603甜高粱新品种,在7个不同生态类型区域开展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甜高粱适应性良好,醇用型甜高粱茎秆汁液平均含糖量达到19.39%,666.7m2鲜茎秆产量达到7419.37 kg;饲用型甜高粱茎秆汁液平均含糖量达到13.22%,666.7m2鲜茎秆产量达到8245.40kg。醇用型甜高粱、饲用型甜高粱666.7m2产值分别达到2819.4元和3133.3元,扣除生产投入1071.5元,666.7m2收入分别达到1747.9元和2061.8元,全生育期666.7m2用水量380m3,饲用型甜高粱水效益达到5.43元/m3,醇用型甜高粱水效益达到4.60元/m3,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节水效果。2013年,武威市扩大种植0.36万hm2,666.7m2生物产量达到6052kg,666.7m2收入达2000元以上,666.7m2用水量300m3左右,效益达到6.9元/m3。2014年,武威市、县区财政列出专项经费855万元,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签订购种合同,统一调购甜高粱良种190t向种植户免费提供。全市在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荣华集团基地共推广种植饲用型甜高粱0.83万hm2,依托种养大户、规模养殖场和饲草加工企业,建成6.7 hm2面积以上连片示范点41个、66.7 hm2面积以上连片示范点4个。2013年4月20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甘肃荣华集团公司重离子辐照诱变甜高粱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占地面积1.36万hm2,总投资95438万元,计划种植甜高粱1.33万hm2,配套建设农田、道路、灌溉、供电设施和生态工程等。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甜高粱秸秆200万t、籽粒5万t、甜高粱糖20万t、高能饲料120万t,实现年销售收入4.8亿元。生产的甜高粱糖作为荣华工贸有限公司谷氨酸生产的原料,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4.6亿元,增加税收3亿元。

2.2 存在问题

一是收获期集中,秸秆贮存难度大。甜高粱在每年的5月初种植,9月底成熟,收获期最长只有1个月左右时间,若在霜降前不及时收获,霜冻后茎叶水分蒸发快,糖分损失很大。由于收获期集中,短期内无法完成全部加工,露天堆放水分容易损失,变质快,糖分损失大,成为当前困扰甜高粱产业化的最大瓶颈。二是加工工艺还不完善。甜高粱制乙醇项目多采用固体发酵工艺,特点是投资少、工艺简单、便于操作,缺陷是加工规模小,发酵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不利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三是种子生产体系不健全。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的饲醇用甜高粱种子繁育基地,尤其饲用型甜高粱种子均由国外进口,存在种子质量不稳定、价格偏高、供货紧张等问题。

3 河西走廊甜高粱产业化发展对策

3.1 加大优惠政策扶持力度

要将甜高粱产业化发展作为国家重要替代能源战略,政府大力引导和支持,并给予甜高粱种子、收获机械财政补贴,建成若干个规模化种植基地,推进甜高粱产业稳步发展。围绕甜高粱基地同步配套建设酒精厂和附加系列产品生产厂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减免部分税收,为企业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促进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3.2 加强产业化体系建设

要建立“科研单位+农户+民办企业+大型企业”的产业化运行模式,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农业行政部门要积极整合高效农田节水、土地整理、牛羊大县、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秸秆养畜等项目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组织农民签约订单生产;农业科研部门提供新品种、技术一体化服务;让民办小型企业参与收购原料,就地加工粗乙醇(60度以上白酒),再由大型企业集中收购后通过蒸馏精加工成燃料乙醇,网络状、多层次结合,逐步实现产业化格局。

3.3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推广普及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农业科研部门不断培育、引进、筛选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高产高糖新品种,积极开展甜高粱耕作条件、栽培密度、施肥水平、有机专用肥和种植区域的试验研究,探究实用的高产高糖规范化栽培技术。同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编发图文并茂的甜高粱技术宣传资料,在重点地区建立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达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认真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广普及甜高粱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3.4 加强甜高粱秸秆生产乙醇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改进和完善生产加工设备和工艺,提高乙醇产出率,开展对提取乙醇后占秸秆总重量60%的秸秆残渣研究,降低成本,并将其作为牛羊饲料、造纸原料、纤维板原料、热源燃料、有机复混肥原料,带动其它关联产业的发展,延长其产业链,增加其附加值。

3.5 推广生态、环保、清洁、安全生产技术

甜高粱规模化种植后,生长过程中需消耗大量养分,又不能长期重茬。因此,应采取合理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有效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保持甜高粱连年稳高产。甜高粱加工过程中,要加强对酒糟、废液等废弃物的科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防止对周边农田与水体造成点源污染。

[1]邹剑秋,宋仁本,卢庆善,等.新型绿色可再生能源作物—甜高粱及其育种策略[J].杂粮作物,2003(3):134-135.

[2]卢庆善,朱翠云,宋仁本,等.甜高粱及其产业化问题和方略[J].辽宁农业科学,1998(5):24-28.

[3]黎大爵.甜高粱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8):1021-1024.

[4]卢庆善.甜高粱研究进展[J].世界农业,1998(5):21-23.

S566.5

B

1007-2624(2015)03-0072-03

10.13570/j.cnki.scc.2015.03.027

2014-10-11

韦瑛(1963-),男,甘肃省古浪县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标准化生产。E-mail:39353468@163.com

猜你喜欢

河西走廊高粱产业化
高粱名称考释
高粱红了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金秋时节高粱红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在河西走廊聆听
继续向北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河西走廊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