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肽软胶囊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
2015-01-22郑声浩
郑声浩
(永嘉县人民医院,浙江 永嘉325100)
丁苯肽软胶囊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
郑声浩
(永嘉县人民医院,浙江 永嘉325100)
目的探讨丁苯肽软胶囊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缺血性脑卒中(ESSEN评分≥3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实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口服治疗,200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1年。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血液流变学变化,mRS评分、NIHSS评分及MMSE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观察两组2年内的脑卒中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年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值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或P<0.01);NIHSS及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8.87%和1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内脑卒中复发率(5.66%)明显低于对照组(18.87%)(P<0.05)。结论丁苯肽软胶囊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智力状态,明显降低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未见增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二级预防治疗方案。
丁苯肽软胶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二级预防
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阿司匹林作为作为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但部分患者体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1],部分患者复发率仍较高,1年内复发率可大于20%,且随着时间延长复发率增加[2]。丁苯肽软胶囊(恩必普)是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国家一类新药,大量动物实验表明,该药具有抗栓、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缺血脑区微循环、减轻脑水肿等多种作用机制[3],提示该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实施缺血性脑卒中标准化二级预防过程的基础上,联合丁苯肽软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中二级预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4~12月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共110例,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4],且经艾森卒中风险评分(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量表[5]筛选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风险者(ESRS评分≥3分)。纳入标准:(1)年龄18~75岁;(2)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3个月;(3)经颅脑CT排除脑出血;(4)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评分≥3分;(5)自愿参加本观察并由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接受随访观察的患者。排除标准:(1)伴严重心、肝、肾及胃肠道疾患;(2)伴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病史或血管性痴呆;(3)反复发作多次脑卒中;(4)药物过敏者。将11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1.2方法 两组均按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6]执行二级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压、血糖、血脂及口服阿司匹林抗凝等,其中伴高血压者根据血压情况选择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6.25~50mg,2~3次/d,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颉沙坦胶囊(80mg/次,1次/d)等;伴糖尿病者根据血糖情况给予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口服降糖药可选择二甲双胍(开始0.25g/次,2~3次/d)、瑞格列奈片(起始剂量0.5mg/次,3次/d)等,根据疗效逐渐加量,或选择诺和灵30R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情况而定)皮下注射治疗;伴高血脂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1次/ d,20mg/次,血压降至≤140/90mmHg为达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5%为达标,高血脂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降至<2.07mmoL或下降幅度>40%为达标,血压、血脂、血糖达标后维持药物剂量或减量。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治疗,0.1g/次,1次/d,上述所有药物均服用1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 (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299,100mg/粒)口服治疗,200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1年,两组均随访观察2年。两组住院期间发放预防卒中自我管理观察手册及处方健康指导,院外每年5次上门随访或回院复诊,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卒中宣教。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别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每月检测1次肝肾功能,患者在服药1年内任意1次肝肾功能检测指标高于正常值即判断为肝肾功能异常;随访2年,观察1年及2年脑卒中复发情况,复发诊断标准参照Sacco标准[7],mRS评分用于脑卒中患者功能残疾水平的评定及判断预后[8],NIHSS评分用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二者均评分越低,预后越好;MMSE量表用于认知功能的评估,总分30分,根据文化程度有不同的诊断标准[9]: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24分,低于此分判定为认知功能障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或Fisher检验。
2 结果
2.1血液流变学 随访两组期间各脱落2例,脱落原因均与脑卒中复发无关,实际每组只有53例进入数据分析。两组治疗前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值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时间 全血相对黏度(高切)全血相对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血细胞比容(L/L)观察组53 治疗前 6.64±0.83 17.55±4.42 8.05±1.14 66.19±5.60 0.46±0.04 53 治疗后 2.90±0.50**12.78±1.41*5.97±0.59**40.45±4.5**0.38±0.05*对照组53 治疗前 6.63±0.68 18.90±4.16 8.53±1.41 65.58±9.61 0.45±0.04 53 治疗后 3.64±0.50 14.03±3.36 6.50±1.06 45.12±7.53 0.40±0.04
2.2mRS、NIHSS及 MMSE 两组治疗前mRS、NIHSS及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及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3。
2.3不良反应 每例发生不良反应0~3次不等,其中观察组10例,对照组7例,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RS、NIHSS及MMSE评分比较(,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时间 mRS评分 NIHSS评分 MMSE评分观察组 53 治疗前 4.38±1.36 20.23±7.18 19.37±4.26治疗后 3.26±1.35 10.84±7.19**25.72±3.45**对照组 53 治疗前 4.40±1.37 20.14±7.38 19.41±4.29治疗后 3.81±1.42 15.52±7.23 22.86±4.63
2.4复发率 随访1年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导致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流量减少、血液流速减慢等血流动力学紊乱[10],使血流灌注不足而致脑缺血。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较高,因此对复发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极为重要。丁苯肽软胶囊是一种化学合成类的新药,dl-3-正丁基苯酞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多年来,大量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均表明,丁苯肽软胶囊具有改善脑血管微循环,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3],焦东亮等[11]报道,丁苯酞用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有效的治疗作用,黄仁飞[12]通过对脑缺血大鼠应用丁基苯酞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够缩小实验鼠的脑梗死面积,提高血栓抑制率,提高空间辨别功能并改善记忆学习能力,表明丁基苯酞对缺血缺氧后的脑神经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本研究观察组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口服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观察组NIHSS及MMSE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 2年脑卒中复发率观察组(5.66%)明显低于对照组(18.87%)(P<0.05),说明丁苯肽软胶囊预防脑卒中复发远期效果更明显。
综上所述,丁苯肽软胶囊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的神经缺损程度及改善认知功能及智力情况,且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远期复发率明显降低,作为脑卒中二级预防用药长期服用安全有效。
[1] Greet DM.Aspirin and antiplatelet agent resistance:implications forpreventionofsecondarystroke.CNSDrugs,2010,24(12):1027
[2]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81
[3] 李延可,刘宁,陈江君.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1614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
[5] Weimar C,Diener HC,Alberts MJ,et al.The Essen stroke risk score predicts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a validation within the Reduction of Atherothrombosis for Continued Health(REACH)registry.Stroke,2009,40:350
[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
[7] Lee JS,Hong JM,Moon GJ,et al.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ofintravenousautologousmesenchymal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Stem Cells,2010,28:1099
[8] 甘萍,曾龙英.mRS评分在卒中相关性肺炎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1):3759
[9] 王旭霞,巩尊科,陈伟,等.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MRS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5):40
[10]张林峰.丹参、川芎嗪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3):28
[11]焦东亮,倪秀石,高艳,等.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7,15(1):19
[12]黄仁飞.左旋丁基苯酞抗脑缺血和抗老年痴呆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延边医学,2014,6(125):58
永嘉县科技计划项目(20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