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的中医治疗优点和辨证治疗
2015-01-22刘崇喜
刘崇喜
三峡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 宜昌 443000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因脑脉痹阻、气血逆乱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昏厥、半身不遂、四肢麻木、言语不利等[1]。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死率[2],西医作为中风急性期的首选治疗方案,虽能有效控制病情,但在中风偏瘫及肢体功能的康复方面收效甚微。本研究通过比较中医辨证治疗和单纯中药治疗在中风偏瘫上取得临床疗效,探讨中风及其偏瘫中医辨证治疗的优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6—2013-05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均符合中医中风诊断标准,且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中风偏瘫,分别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和常规中药治疗(对照组)。观察组40 例,男27 例,女13例,年龄32~57岁,平均(47.5±3.2)岁,病程26~175d,平均(87.4±9.3)d,脑出血17例,脑梗死23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9~61岁,平均(48.7±4.6)岁,病程23~180d,平均(89.2±10.4)d,脑出血18例,脑梗死22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中风原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中药治疗,给予中风回春丸,温开水送服,1.8g/次,3次/d,2周/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1)气虚血瘀者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伴言语不利者加用远志、菖蒲,伴四肢肿胀者加用薏仁、茯苓;(2)阴虚风动者加用大定风珠加减,伴舌苔暗红者加用桃仁、丹参,伴言语不利者加用郁金、菖蒲;(3)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者加用大秦艽汤加减,伴苔腻脉滑者加用南星、去地黄,年老体弱者可加用黄芪;(4)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者加用星蒌承气汤加减,伴头晕严重者加用钩藤、珍珠母,伴苔红失眠者加用玄参、鲜生地;(5)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者加用镇肝息风汤加减,伴头痛心烦者加用栀子、夏枯草,伴肝阳上亢者加用钩藤、天麻,伴痰热严重者加用胆星、川贝母。采用头针和体针进行针灸治疗,通过按摩刺激肢体功能康复,并配合中药熏洗疏通经络,缓解患肢功能障碍。
1.3 疗效评定 完全治愈:流涎、言语不利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肢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显效:流涎、言语不利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肢可活动,肌力提高2级以上,生活基本自理;有效:流涎、言语不利等临床症状好转,患肢可部分活动,肌力提高1级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肌力无改善,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率=[(完全治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基本 治 愈17 例(42.5%),显 效18 例(45.0%),有效3例(7.5%),无效2例(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基本 治 愈6 例(15.0%),显 效13 例(32.5%),有 效10例(25.0%),无效11例(27.5%),总有效率为72.5%。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表现为患肢肌力减退,活动受限,常伴感觉障碍和视野缺损[3]。中风以内因引发为主,中医认为,中风的主要病因为风痰阻络,阴盛阳虚,因此治疗时应以息风化痰,调和阴阳为主要原则。中医辨证将中风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4]。本研究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时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良好成效。
本文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提示中医辨证治疗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方面效果更佳。观察组在采用中医治疗的同时结合了辨证论治,更贴合病情。气虚血瘀者应以活血补气为治疗原则,补阳还五汤加减含有黄芪、归尾、川芎、水蛭、桃仁、红花、赤芍、石菖蒲,补脾胃元气,祛瘀活血,活络通经;阴虚风动重在滋阴熄风,大定风珠加减含有麦冬、地黄、白芍、阿胶、五味子、鸡子黄[5],可滋阴柔肝,平内动之虚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则以通络祛风为主,以活血养血辅之,大秦艽汤加减含有当归、川芎、白术、茯苓[6],可健脾益气,止风邪化热;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应化痰通腑,星蒌承气汤加减含有芒硝、胆南星、生大黄、全瓜蒌,可通腑气,减痰热[7];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则以调和阴阳,镇肝熄风为主,镇肝息风汤加减含有白芍、龙骨、天冬、牡蛎、生麦芽、川楝子,可滋养肝肾,滋阴潜阳。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进行中药调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结合针灸、按摩、熏洗,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在中风及其偏瘫的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配合针灸、按摩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1]马卫琴,李碧青,聂志红,等.中风先兆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探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43;245.
[2]季蓓.脑卒中的中医防治策略[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 764-1 765.
[3]傅勤慧,裴建,佳奇,等.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转化研究方案[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5):516-524.
[4]麻志恒,施志琴,张汉新,等.崇明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与血黏度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231-233.
[5]吴瑞兰,王丹,周艳玲,等.大定风珠加减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面肌痉挛4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67-68.
[6]唐诗伟.补阳还五汤合大秦艽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2):54.
[7]杨亚波,丰立忠.破血化瘀、豁痰开窍及通腑泄热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18例临床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6):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