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开化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5-01-22余秀宏
余秀宏
(开化县龙顶茶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开化 324300)
浅析开化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余秀宏
(开化县龙顶茶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开化324300)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开化县茶产业的现状,浅析了产业自身努力寻求突破存在的制约因素,认为开化茶产业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壮大,进入相持阶段是产业发展的成长规律,提出进一步促进产业再增长的动力应该是借力发展,多业态融合,并重点提出了与旅游、科技、生态、文化结合的初步对策。
关键词:开化县;茶产业;现状;对策
中国茶叶加工2015(1):63~66
浙江省开化县的茶产业是县域农业一大特色产业,名优茶是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开化龙顶茶作为开化县的名优茶区域品牌已成为开化对外展示形象的一张响亮名片,呈现出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0年开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开化龙顶名茶之乡”,2010年“开化龙顶”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近年来,开化县政府一直以市场为导向,在区域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壮大基地规模,建设专业市场,推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做足工作,茶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从市场发展方向、产值增长轨迹及产业成长规律看,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笔者从开化县的发展近况入手,提出建议,以期为开化县茶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农民增收,经济增效提供参考。
1 开化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1.1现状水平
1.1.1规模在调整中扩大
目前开化县茶园总面积达到8000公顷,基本实现无公害化管理,15家企业推行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认证和2家企业施行ISO9000管理制度。有标准化茶厂95家,省级茶叶龙头企业2家,市县级茶叶龙头企业1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68家。
1.1.2效益在平稳中渐升
2014年开化县茶叶总产11500吨,销售收入7.22亿元(与上年同比减产8.00%,增收5.87%),其中以开化龙顶茶为主的名优茶产量1686吨,实现销售收入5.53亿元 (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0.40%、14.00%)。茶叶增加值约占全县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1/4,占农民收入的1/3,成为农民增收的第一大农业产业。
1.1.3品牌在经营中打响
“开化龙顶”自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以来,至今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达108次。2004年以总分第一名入选“浙江省十大名茶”,2009年蝉联“浙江省十大名茶”。在 “中国十佳农产品品牌评荐”活动中,荣获“十佳区域公用品牌”,2013年“开化龙顶”品牌价值达12.08亿元。
1.1.4品质在培育中提高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一如既往的生态建设造就了优越的茶叶自然品质和高标准的卫生质量水平。“开化龙顶”率先在国内达到欧盟茶叶农残检测新标准,批量进入欧盟市场以来,至今还保持良好记录。
1.1.5服务在整合中提升
相继成立名茶产业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茶文化研究中心、茶叶局、名茶协会,整合各方面职能,对品牌、生产、企业、文化等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统一服务,科技政策、社会化服务和组织领导等体系趋向完善。
1.1.6队伍在成长中壮大
一大批茶农掌握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种、采、制茶技术及冲泡、品茗技艺,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科技队伍逐步壮大,专业技术人员44人,其中农艺师21人(含高级农艺师5人),评茶师11人(含国家一级评茶师2人)。
1.1.7政策在发展中完善
茶产业的扶持政策持续了三十多年,每次出台政策都有效推进了产业的发展。1997年加大扶持政策出台之后,开化县茶企、茶农在有组织地领导下,实施名茶品牌战略,“开化龙顶”获得了“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茶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钱江源头水,开化龙顶茶”广告语唱响大江南北。自2004年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开化县新发展茶园2667公顷,入选“浙江省十大名茶”,获得了驰名商标,被浙江省政府列入了浙江省茶叶经济强县。2013年出台《加快茶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更是把政策覆盖到生产、市场、品牌、文化,甚至农户等更深层面,从生产向全产业链有序推进。
1.1.8产品在开发中多样化
从2007年以来,尤其是实施浙江省“特扶”项目以来,政府重视综合开发茶类新产品,产品实现了多样化。一是开发红茶产品,“开门红”一炮打响;二是开辟较高海拔茶园(海拔在400米以上),生产“高山极品龙顶”;三是推进茶园机械化生产,扶持机采茶生产,机采茶成为原料茶的主要来源;四是茶园套种技术实施,茶树套种绿化树种,实现新创收;五是研发推广茶食品,目前已有茶糕点等食品上市;六是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发展,衢州易晓食品有限公司2013年产速溶茶粉等产品480吨,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1.2主要措施
1.2.1举办多类型品牌宣传活动
每年交错举办开化龙顶开茶节、开化龙顶斗茶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参与活动,提高活动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通过斗茶竞赛,进一步创建企业主动竞争、积极投入、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促进整体质量提高;多次承办浙江省迎春茶会,提高开化龙顶茶在省内的知名度;合作参与中国绿茶“金三角”系列活动,开化县被选定为中国绿茶“金三角”的核心产区,产品区域优势确立;参展北京、上海、西安、济南、沈阳、南京、哈尔滨等地的浙江省绿茶博览会、国际茶文化节、世界茶叶大会等活动。
1.2.2培育大型茶叶加工企业
在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扶持8家占地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初制茶厂,建立其名茶加工厂,并与之相配套,形成先名茶后初制茶(也即原料茶)的加工模式,既为出口企业和深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茶园的产出。
1.2.3引进吸收新技术
修订补充《开化龙顶茶》生产技术标准,把以毛峰形茶为主的标准向扁形、螺形茶扩张,技术上为产品多样化提供支撑;高薪聘请红茶制作师傅现场手把手示范,组织企业学习红茶制作技术,并邀请专家学者指导企业改进红茶制作工艺;选送技术骨干参加科研院校组织的茶叶审评、茶叶新品种推介等培训。
1.2.4夯实品牌文化
开化龙顶茶炒制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拍摄国内第一部以茶叶名称命名的电影——《龙顶》,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普及茶文化,鼓励乡土人才创作茶艺术作品,涌现了农家茶、龙顶佛茶等冲泡演绎节目,及《家乡有支飘香的歌》等一批茶歌、茶舞、茶戏曲,获得省级奖项,茶文化表演形式丰富多彩。茶楼、茶馆等硬件不断改善,菊莲茶业公司建成了集茶园、茶厂、茶馆于一体的公司新模式,一产、二产、三产并驾齐驱的“茗博园”,“芹阳”、“益龙芳”、“云翠”、“又一芽”等企业的茶文化产业园正在培育中。
1.2.5加速推进美丽茶园建设
以“美化、彩化、景观化”的目标建设美丽茶园助推国家东部公园建设。一是通过套种绿树美化茶园,从2011年以来,已扶持资金160多万元在653公顷茶园中套种了桂花、银杏、香樟等20多万株经济树种、珍贵树种;二是通过抚育管理使茶园美化、清洁化;三是丰富茶场的休闲观光功能,将茶叶采摘、炒制和品饮项目集中向游客推出。
2 开化县茶产业的制约因素
开化茶产业虽然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市场发展方向、产业成长规律、产值增长轨迹及发展现状看,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小”、“弱”、“难”、“低”。
2.1规模总量、加工能力小
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茶园分布较散,规模普遍较小,且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资本、科技等要素的充分发挥,33公顷以上生产大户263家,经营茶园面积为2600公顷,仅占茶园总面积的32.5%;茶企以独立的小规模茶场和加工厂为主,组织化和标准化水平较低,加工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近年来茶园面积大幅增加,采茶工短缺问题突出,据统计,春茶采摘工需9万余人,缺口一半以上,大量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严重制约规模化发展。
2.2龙头企业带动力、市场外拓能力弱
一是龙头企业少,400多家茶厂中小作坊占比有90%以上,仅有两家省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大量依靠外地原料,对本地资源利用率以及与中小型企业协作程度都偏低。二是销售队伍薄弱,推销人才缺乏,开化县10万涉茶人员中,销售人员约1200人,仅占1.2%。
2.3品牌管理趋难
“开化龙顶”施行证明商标模式后,主品牌宣传合力不足,企业顾及自主品牌,政府对品牌管理力不从心。
2.4科技推广率、文化力支撑程度低
现有茶业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涉茶人员总数的0.044%,科技创新与应用、产品研发与流通相对滞后,一些技术难题一时难以解决;以茶为主题的地方性、娱乐性、竞技性、趣味性、参与性的茶文化项目不多;茶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度不高,未形成相互促进的格局。
3 开化县茶产业对策建议
开化茶产业历经几十年的努力,产业增长轨迹从小到大,从快到慢,进入了相持阶段,进一步促进产业再增长的动力应该是借力发展,多业态融合。当前尤其要着眼于与旅游、科技、生态、文化的结合。
3.1与旅游结合,开创茶文化一条街
茶叶是一种旅游商品,体现一种旅游文化,茶旅不可分。一是拓展融合思路。围绕“钱江源头、生态开化、绿色家园”主题,将茶文化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面向旅游业,做足茶文章”,通过招商引资、融资合作等途径,鼓励有实力的主体在规划指导下,培植融合,茶艺表演、茶叶博览、非遗展示、夸茶售茶等功能,由茶文化休闲馆、茶业展览馆、茶楼、茶叶店等多业态组成的茶文化一条街,增强县城旅游目的地功能。二是开发旅游商品。把龙顶名茶系列产品作为“礼品茶”、土特产重点来推介,政策上支持业界生产扁形茶、螺形茶、白茶(指茶树具有白化现象的白茶类茶树品种)等形态各异的绿茶,红茶,以及袋泡茶、保健茶等新型茶饮料,开发黄金茶、杜仲茶、甜茶等代茶类特色产品,开发速溶茶、茶多酚、茶色素等深加工产品,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茶牙膏、茶袜等生活消耗品,开发茶树花、茶树菇、茶籽油等新产品,丰富商品品类。三是强调绿色健康概念。来自钱江源优越生态环境的产品是无污染的、健康安全的,这个“卖点”要多形式、多渠道、多投入地不断宣传。
3.2与科技结合,做好产品定位
向科技要效益是高效农业的方向。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科技相对滞后的情况显而易见。为此率先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品种的定位。要回答制作开化龙顶茶的“当家”品种是什么,随着红茶的恢复研制,也要回答做红茶的最好品种是什么,换言之,要通过对现有品种优选、改良,不断反复,筛选出优良适制品种,茶树的品种决定产品的品质,一株“大红袍”红天下的市场效应就是品种传奇。二是产品的定位,回答开化龙顶茶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是什么。在2010年修订的《开化龙顶茶》生产标准中,单芽、一芽一叶、一芽多叶,条形、扁形、螺形的,都可以统称开化龙顶茶,在开化茶叶品牌定位在“开化龙顶”(统一商标)的前提下,消费者难以把开化龙顶茶的产品形象作定位。三是工艺的定位。开化龙顶茶的传统工艺是列入“非遗”的,传统工艺才是开化龙顶茶的基本工艺,要极力杜绝简化工序等乱象的发生。四是增加科技投入。首先要有针对性的建立“开化县茶叶科学研究所”,配备科技人员着手品种的研究,其次要尊重人才,目前茶叶生产管理人员的一些共性困难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开化。
3.3与生态结合,保持安全品质特色
延长产业链的客观前提是产品的自然属性要好,产业链再长,安全是前提。一是要抓好基地的安全,放眼全国各地开化的茶园的确是生态的,无可争辨的理由就是开化的茶园没有集中连片,多数都成小块的“撒落”在树林之中,生物多样性极好,天敌多病虫少,用药少,这是一直以来开化茶叶能够成功突破欧盟绿色壁垒,多次通过国家农业部抽查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少数茶园过度用药的现象客观存在,建议农资部门严禁提供高毒高残留农药。二是要抓好加工的安全,开化有400多家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从数量上看多数是小作坊,旧厂房破设备依然存在,茶叶与灰末共舞,目前开化县仅有15家企业通过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认证。三是要完善政策抓安全,抓基地安全的“牛鼻子”;在农药上,抓加工安全的“牛鼻子”;在企业的认证上,建议加大对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认证、国际良好农业规范、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的扶持力度。无论通过哪一个认证都可以使厂房、设备、人员符合行业标准。
3.4与山水结合,开展休闲养生项目
开化多为山坡梯级茶园,茶农勤劳,茶园清洁,面貌可人,茶友们把一行高比一行的茶山描述为“五线谱”,采茶时节采茶女点缀其中还真有那一朵朵音符的画面感。许多茶园都在山垅中,具备开发休闲养生观光农场的条件。一是要做足山的文章,美化彩化茶山,套种桂花、马卦木等观叶赏花树种,要硬化彩化茶园道路,有花有彩四季观赏。二是要做足水的文章,好茶绝好水才是绝。三是要有服务项目,比如提供垂钓、提供农家乐,方便吃住,留住人。
3.5与文化结合,丰富产业文化内涵
首先要创建节庆文化品牌。要继续扩大开化龙顶开茶节、开化龙顶斗茶会的影响力,同时注意把分散的、零碎的、初级的、闲置的民间活动加以整合,形成一个 “大节套小节”,“小节循大节”,“节中有节”,“节节相扣”的规模型、品牌型、连环型效应,集中力量打造茶叶节庆品牌。其次要挖掘、收集和整理古朴浓郁的民间茶艺、茶历史、茶诗词、茶名人、茶具等。第三要发挥文人的智慧,创作具有浙西文化内涵和现代艺术特点的茶艺、茶歌,编排丰富多彩的茶舞,提升具有浙西特色的茶文化,夯实文化底蕴,彰显开化龙顶茶的文化价值和地方品位。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306(2015)01-0063-04
收稿日期:2014-12-11
作者简介:余秀宏(1966-),男,浙江开化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技术推广及品牌培育工作。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Kaihua County Tea Industry
YU Xiu-hong
(Office of Kaihua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Kaihua 3243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outlin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 industry in Kaihua County 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constraining the industrial breakthroughs.It proposed that the industrial growth had entered the stage of stalemate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In order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integration of other industries was necessary.It put forward some preliminary measures involving tourism,technology,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Kaihua Country;Tea industry;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