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风邪”致病谈阵发性房颤的中医临床治疗

2015-01-22段文慧史大卓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病因病机风邪

段文慧,史大卓

从“风邪”致病谈阵发性房颤的中医临床治疗

段文慧,史大卓

摘要:阵发性房颤发作突然,症状明显,缓解时可无任何症状,与中医“风”邪致病的特点十分相似。无论外感风邪,还是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生风、肝热生风等内生风邪均可扰乱心神,导致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临床以风邪致病阐释阵发性房颤的病因病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酌加祛风、熄风之品,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疗效。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因病机;证治

阵发性房颤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的心悸、胸闷、惊恐等症状,如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心室率快而心功能较差时,心搏量、冠脉供血和脑供血可显著减少,导致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晕厥等危重症,属传统中医学“心悸”“眩晕”“厥脱”等范畴。其发作突然,症状明显,缓解时可无任何症状,在缓解时难以综合临床症状进行辨证论治。然而这种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症状变化的特点,恰与中医“风”致病的特性有关。因此,临床以风邪致病阐释其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内经》曰: “风者百病之长也”。古代医学家认为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风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风邪有内风、外风之分。《素问·风论》云“风气藏于皮肤之间,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指出了外风致病的临床特点;《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内风致病多与肝有关;《素问·风论》云“风者,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易行而无定处,风邪致病后病位游移不定;“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发病急骤和变化无常。所以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等的特点。

1中医学对外风致心悸的认识

孙思邀在《千金方·风虚惊悸》中提到“风毒之中人也……或胸中冲悸,不欲见光明,或精神昏聩,或喜遗忘,言语错乱”。《诸病源候论》中亦有“风邪搏于心,则惊不自安,惊不已,则悸动不定”的论述,表明风邪可扰乱心神,导致心悸的发生。“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府为风邪所乘;或恐惧忧迫,令心气虚,亦受于风邪;风邪传于心,则惊不自安,惊不已,则悸动不定”。指出了正气自虚,外风内乘的发病机制。在论述脚气病引起心悸时指出: “夫温湿成脚气,而挟风毒,毒少风多,风邪之来,初客肤膝,后经腑脏,脏虚,乘虚而入,经游五脏则风证偏见与神气相搏,神气为邪所乘,则心惊悸也。”《太平圣惠方》对风邪致悸做了详细的论述,《太平圣惠方·卷第四·治心脏中风诸方》曰:“夫体虚之人,腠理疏泄,风邪外伤,搏于血脉,入于手少阴之经,则心神颠倒,言语蹇涩,舌强口干,面赤头痛,翕翕发热,胸背拘急,手心热盛,但多堰卧,不得倾侧,忪悸汗出……此皆风邪伤于心经,致有斯候,故曰:心中风也”。《太平圣惠方·卷第四·治心脏风虚惊悸诸方》云:“夫心虚则多惊,胆虚则多恐,此皆气血不实,腑脏虚伤,风邪所干,入于经络,心既不足,胆气衰微,故令神思恐怯而多惊悸也”,并设立了从风论治心悸的方剂,如“治心脏风虚,惊悸心怯,常多健忘,宜服茯神丸方”;“治心脏风虚,心忪惊悸,或因忧虑之后,时有恍惚,心神不安,宜服人参丸方”;“治心脏风虚,惊悸心忪,或夜间狂言,恒常忧怕,或如见鬼神,宜服虎睛丸方”等等。《圣济总录》中对风邪致悸也有较多的论述,《圣济总录·卷第八十三·脚气风经五脏惊悸》云:“心者生之本,神之舍,所以主治五脏者也,脚弱之疾,感于风多而湿证少,则风行阳化,其应在心,令人神思不宁,心多惊悸也。” 这一段对风邪的论述与《内经》中“伤于风者,阳先受之”认识相一致,即风邪侵入人体后有“阳化”的过程,风属阳邪,易袭阳位,而心居阳位,故感受风邪,心神被扰,可致心悸。《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八十六·补虚治风》云:“风者百病之始,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体虚之人,本脏亏耗,风邪易乘,其证或心神惊悸,手足颤掉,筋脉拘急。凡此之类,皆因虚挟风所致,法宜补药中加以治风之剂。”《圣济总录·卷第三十一伤寒后惊悸》云:“伤寒病后,心气不足,风邪乘之,则令精神不宁,恍惚惊悸,由此忧愁思虑,致心气虚,邪气内乘,故神气不得泰定而生惊悸也”。上述两段条文均指出正气不足兼感受风邪致悸的病机。可见历代医家多从正气亏虚,邪风内乘立论,认为风邪在心悸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在辨证基础上加祛风药为治疗心悸的重要方法之一。

2中医学对内风致悸的认识

脏腑的正常功能有赖于气血阴阳调和,五脏气血调和,心神内守,脉气顺接,心律自可如常。《临证指南医案》:“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阳气亢逆化生风邪,扰乱心神,甚者内风直中心脉,脉气不相顺接,可致心中悸动不安。临床上,肝阳化风、肝热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均可致使内风动摇心神,出现阵发性房颤。若肝阳暴盛,亢而化风,风火相煽,扰动心神,脉气不相顺接,则脉搏促动不止。肝藏血,肝血旺,则心有所养,肝血亏虚,不能柔养肝木,阳动而生风,扰动心神,引发惊悸、怔忡之候。《丹溪心法》云:“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清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神既以心为舍宇,即以心中之气血为保护,有时心中气血亏损,失其保护之职,心中神明遂觉不能自主而怔忡之疾作焉”。两位医家均指出血虚致心神不安,导致惊悸。临床多因思虑耗损、久病耗伤、失血过多等所致。《景岳全书》:“命门水亏,真阴不足而怔忡不已者,左归饮”。唐代孙思邈《华佗神方》:“怔忡之症,扰扰不宁,心神恍惚,惊悸不己。此肝肾之虚,心气之弱也”。表明心阴血不足,阴不潜阳,阳气亢逆化风,扰动心神,引发心悸。热病,邪热炽盛,邪热燔灼肝经,亢盛化风,风火相煽,扰动心神,发为心悸。

无论风邪外感还是各种因素导致内生风邪皆可扰乱心神致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多种祛风解表药和熄风药均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证实了风邪致病在阵发性房颤发病中的作用。如羌活和宽叶羌活的浓缩水提物及其水溶性成分均能缩短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延长其潜伏期,该作用可能在于抑制心肌膜Na+内流,降低快反应细胞自律性[1]。葛根的有效成分葛根乙醇提取物、大豆苷元及葛根黄酮,对急性心肌缺血、乌头碱、氯化钙和氯化钠等诱发的心律失常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葛根素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胞膜对钾、钠、钙离子的通透性而降低心肌兴奋性[2]。 研究发现[3],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开放概率有抑制作用,在80 μmol/L时与用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葛根素抗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可能是抑制心肌细胞钾离子通道。此外,葛根素[4]能明显延长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 50%时程和复极 90%时程,并延长有效不应期,且呈量效关系,此作用是通过抑制外向整流K+电流完成的,提示葛根素具有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的特点。钩藤碱呈剂量依赖性减慢心率、延长窦房结传导时间、窦房结恢复时间、心房-希氏束间期、希氏束-心室间期,以及心电图的P-R间期,其中对心率和房室传导抑制明显[5]。异钩藤碱减慢心率、抑制左室压最大变化速率和心肌收缩成分缩短速率[6]。

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祛风、熄风之药,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如兼外风者在常规辨证用药基础上加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升麻、葛根、菊花、桑叶等;属肝阳化风者加平肝熄风之品,如磁石、龙骨、牡蛎、珍珠母、羚羊角、天麻、钩藤、白蒺藜等;属肝热化风者加凉肝熄风之品,如羚羊角、钩藤、地龙等;属阴虚风动者加滋阴潜阳之品,如龟板、鳖甲等;属血虚风动者加养血祛风之品,如当归、白芍、阿胶等。

以“风邪致病”阐释阵发性房颤的病因病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酌加祛风、熄风之品,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成伊竹,闪增郁,陈燕萍.羌活水溶液不同成分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比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2):43.

[2]范理礼,Keefe DD,Powell WT.葛根素对急性心肌缺血狗区域性心肌血流与心脏血流动力学的作用[J].药学学报,1984,19(11):801-807.

[3]苗维纳,沈映君,曾晓荣,等.葛根素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2,18(2):155-156.

[4]苗维纳,沈映君,曾晓荣,等.葛根素对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17(5):565-569.

[5]黄彬,吴芹,文国容,等.血浆异钩藤碱浓度对兔心率及希氏束电图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1,24(1):10-11.

[6]黄彬,吴芹,文国容,等.血浆异钩藤碱浓度对大鼠血压和心脏收缩性能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0,23(4):299-300.

(本文编辑王雅洁)

收稿日期:(2015-07-12)

通讯作者:史大卓,E-mail:duanwh168@sohu.com

中图分类号:R541R256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3.034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3-1558-02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北京 100091)

猜你喜欢

病因病机风邪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从风痰论治不稳定型心绞痛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谭波诊治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