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5-01-22王万双
王万双
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河北省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王万双
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介绍了河北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生产优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马铃薯;脱毒种薯;发展现状;对策
马铃薯粮菜饲兼用,其适应性广、丰产性好、加工用途多、产业链条长、增产增收潜力大、经济效益高。河北省发展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全国马铃薯优势产区,马铃薯生产和加工已成为部分县(市、区)的特色支柱产业。
1 河北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马铃薯播种面积超过20万hm2,种薯生产以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的沽源、张北、康保、围场、丰宁等县为主,年生产脱毒微型种薯1.5亿粒左右,占全国微型薯产量的10%以上;原种产量18万t,良种产量80万t,生产的品种以克新1号、费乌瑞它、夏波蒂、大西洋、冀张薯8号为主,销往河北省主产区及山东、广东等十余个省、区。
1.1 马铃薯品种选育能力提高
河北省有两家科研单位及十几家企业开展马铃薯品种选育,重点培育芽眼浅、薯形好、表皮光滑、还原糖低、干物质高的品种,先后选育出坝薯、冀张薯系列品种。目前河北省已形成了早熟(费乌瑞它、郑薯5号等)、中熟(大西洋、夏波蒂、中薯3号等)、晚熟(冀张薯8号、晋薯7号、荷14等)品种相配套,食用、加工品种相结合的薯种结构,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不同需求。
1.2 马铃薯种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1世纪初,河北省企业采用先进的指针式喷灌及全程机械化的规模化生产模式,应用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使种薯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种薯企业实力逐渐增强。现有种薯生产经营企业24家,具有马铃薯原原种、原种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16家,注册资本3 000万元以上的有5家。
1.3 各级政府扶持马铃薯种业发展
国家每年安排部分企业承担马铃薯微型薯补贴任务,对利用原种生产脱毒种薯进行补贴。当地先后有10家单位承担了农业部“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增添了检验、生产设备,建设了水利设施、仓储设施,保证了种薯生产质量。张家口、承德马铃薯种薯主产区有关市县出台了扶持政策,支持新品种研发、推广和人才引进。
2 河北省马铃薯种薯繁育的优势
2.1 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突出
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属冷温喜凉作物区,气候冷凉、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马铃薯种薯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经过冬季6个月的贮藏,残留病菌减少,种薯质量优;同时,河北省环京津、环渤海,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已成为全国主要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和销售集散地。
2.2 具有坚实的育种基础
河北省有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农科院等多家从事马铃薯品种选育的科研单位,在抗旱育种、疫病综合防治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育成的马铃薯品种适应性广,适宜在华北、东北及冬作区推广种植,如冀张薯系列品种在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十余个省市推广,年推广面积达66.7万hm2以上。
2.3 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健全,市场较为成熟
在张家口、承德种薯产区,初步形成了基础脱毒苗、原原种繁育、原种生产及一级脱毒种薯生产的繁育模式,种薯繁育实行两年轮作制度,少数企业实行3年轮作制度,为提高单产和品质打下坚实基础。河北省马铃薯种薯已基本市场化,脱毒薯应用率达50%以上,大多数使用原种作生产用种。
2.4 种子质量控制能力不断提高
河北省马铃薯种薯企业建立了生产技术流程,规范脱毒薯生产技术操作,保证脱毒种薯的纯度和优良种性,延长脱毒种薯使用年限;采购检验仪器设备,培训检验人员、种薯生产技术人员,开展质量检验,必要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中心检测微型薯脱毒质量。
3 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3.1 品种选育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费乌瑞它、夏波蒂等国外品种的市场需求强劲,国内品种单一、专用性不强,缺乏自主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品种。马铃薯育种时间长,品种选育困难,种质资源偏少,多数为普通栽培种,遗传背景狭窄,降低了育成品种的杂交优势与生产潜力。
3.2 脱毒种薯生产条件有待改善
河北省坝上地区生态较脆弱,水资源少,生产基础条件较差,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干旱、少雨和冰雹、早霜等灾害时有发生;大面积适宜机械化生产、较平整的土地较少,轮作倒茬日益困难。部分企业的种薯贮藏设施、检验设备以及组培设备、微型薯生产设施还不完善,种薯繁育技术有待进一步创新。
3.3 种薯销售渠道有待拓宽
马铃薯种薯企业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慢,缺少主打高端拳头产品,龙头作用发挥不强,产业带动力不足。销售渠道不畅,马铃薯市场价格不稳定,大小年明显,产销对接难,经济效益不佳。
3.4 种薯质量监管能力有待加强
种薯市场较乱,监管难度大。市县种子管理部门对马铃薯种薯监管的技术力量薄弱,监管手段缺乏,监管力度不强。市、县两级均没有马铃薯种薯检验资质,缺乏必要的检验设备,检验人员还需培训,全省马铃薯种薯的检验能力还有待提高。
4 主要政策措施建议
4.1 加强科研育种能力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科研院校和企业分工合作,张家口农科院、河北北方学院等科研院校以种质资源引进、创新和育种方法的研究为主,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鼓励有条件的种薯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加强马铃薯品种选育工作,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马铃薯品种。
4.2 加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能力建设
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建设专业马铃薯种薯基地,促进马铃薯种薯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提高种薯产量、质量;培育壮大企业,扶持企业配备组培和喷灌设备、微型薯生产设施及病毒检测仪器,提高生产和质量控制水平。
4.3 强化种薯质量监管能力建设
建设种薯质量监管机构,配备必要的病毒检测仪器,培训人员,健全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开展种薯质量的监督抽查,同时对原种繁种田、良种生产田进行田间检验,将监管贯穿于马铃薯种薯生产全过程,确保生产质量。
4.4 加强脱毒种薯推广
采取政府扶持、种薯企业为主体,加强脱毒种薯的推广,配套相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新品种;建立科技示范园区,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种植企业为主体,带动区域内优质脱毒种薯应用面积的不断扩大。
4.5 加强马铃薯种薯产业的扶持政策
将马铃薯种业发展列为各级政府种子工程实施内容,从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扶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增强企业实力;扩大企业原原种生产补贴,将脱毒种薯纳入良种补贴,加大对种植户的补贴力度,实现全覆盖,促进脱毒种薯应用;对马铃薯种薯生产所需农机具进行补贴,降低企业负担;对企业土地流转、建设高标准种薯储藏库给予政策支持,全方位扶持种薯产业发展。
1005-2690(2015)06-0034-02
S532
A
王万双(1972-),男,河北卢龙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种子管理工作。
201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