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水稻新品种阳光60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5-06-01杨百战谢华玉马秀娟吴清涛王经龙

种子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郯城县米质黄淮

杨百战,谢华玉,马秀娟,吴清涛,王经龙

郯城县种子公司,山东 临沂 276199

优质水稻新品种阳光60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杨百战,谢华玉,马秀娟,吴清涛,王经龙

郯城县种子公司,山东 临沂 276199

介绍了国审高产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阳光600的选育过程与方法、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粳稻;阳光600;选育;栽培技术

作为我国第二大优质粳米产区的黄淮稻区,面积约100万hm2,属一年稻麦两季区,也是一年两季总产和效益最高的区域,水稻平均产量600 kg/667 m2以上,小麦平均产量400 kg/667 m2以上,基本实现了吨粮,而且种植的水稻品种以优质常规粳稻为主,适口性好,市场竞争力强。但近年来,由于灾害性天气频发,品种抗性衰退或丧失,病虫害明显加重,目前黄淮稻区迫切需要中早熟、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为确保黄淮稻区水稻持续高产稳产及稻茬麦适期播种,经过多年努力,成功选育出山东省及国家审定水稻新品种——阳光600。

1 选育过程与方法

2002年以镇稻88为母本,日本水稻品种旭梦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得F1,将收获的F1种子当年冬季在海南加代。

2003年正季在郯城县稻麦原种场试验田种植F2,在田间选择多个单株,经室内考种保留6株,编号为T203~T209,当年冬季在海南加代,从6株后代中分别选择多个优良单株。

2004年正季种植在郯城县稻麦原种场选种圃中,从T209-6株系中选择4个优良单株,编号为T209-61~T209-64,冬季去海南加代,并从T209-64中选择多个优良单株。

2005年正季种植在本场株系圃中,从T209-645株系圃中选择性状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T209-6458号株系,重新编号为T900,2006年进入本地鉴定圃。

2006—2008年在郯城县稻麦原种场进行品系比较试验。

2009—2011年参加山东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12022号,重新命名为阳光600。2011年,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公告号为CNA007376E。

2010—2012年参加国家黄淮水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4044。

图1 阳光600育种系谱图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阳光600属粳型常规水稻品种。株高101.1 cm,株型紧凑,叶色浅绿,叶片上冲,抗倒性好,分蘖能力较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一致,结实率较高,平均有效穗数21.4万穗/667 m2,穗长16.7 cm,每穗总粒数144.4粒,结实率87.2%,千粒重23.8 g,落粒性好,落黄较好。

2.2 熟期适中

该品种在黄淮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4.6 d,比对照徐稻3号短1.8 d,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作为麦茬稻种植,抽穗成熟早,可确保稻茬麦适期播种。

2.3 米质优良

该品种谷壳较薄,出米率高,米粒透明,无腹白,米质优良,适口性好。

2009年山东省水稻区试米质测定,阳光600米质达国标优质2级:整精米率75.6%、垩白粒率12%、垩白度1.7%、胶稠度68 mm、直链淀粉17.5%、蛋白质10.1%。

经2010—2011年国家黄淮区试米质测定,阳光600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整精米率65.1%、长宽比1.8、垩白米率24%、垩白度2.5%、胶稠度83 mm、直链淀粉含量16.7%。

2.4 抗性较强

经2009年山东省水稻区试抗性鉴定:阳光600水稻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

经2010—2012年国家黄淮水稻区试抗性鉴定:阳光600水稻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9,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4.03%,中抗稻瘟病,高抗条纹叶枯病。

3 产量表现

3.1 鉴定试验产量结果

2006年在郯城县稻麦原种场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平均产量为9 786 kg/hm2,比对照临稻10号增产6.8%;2007年进行续试,平均产量9 652.5 kg/hm2,比对照增产4.6%;2008年仍续试,平均产量1 002.3 kg/hm2,比对照增产8.0%。

2010年经山东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实打验收,平均产量1 075.5 kg/hm2,创山东省水稻高产创建第一名。

3.2 山东省水稻区试及生试产量结果

2009年参加山东省水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988.5 kg/hm2,比对照临稻10号增产5.6%;2010年续试,平均产量9 861.45 kg/hm2,比对照增产7.4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925.01kg/hm2,比对照增产6.53%。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120.6 kg/hm2,比对照增产7.09%。

3.3 国家水稻区试及生试产量结果

2010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336 kg/h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7.6%;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9 361.5 kg/hm2,比对照增产7.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349.5 kg/hm2,比对照增产7.7%。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046.7 kg/hm2,比对照增产6.9%。

4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浸种晚播

必须选用高效杀菌剂浸种2~3 d,预防恶苗病。黄淮稻区推迟到5月10日以后播种,可有利于培育壮苗和错过灰飞虱等侵害,同时应选晴好天气适时稀播匀播。

4.2 扩行缩墩减苗

一般移栽行墩距为25 cm×14 cm,每墩栽2~3苗为宜,并力争在6月下旬前栽完。

4.3 均衡配方施肥

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补施微肥;早施促蘖肥,轻施保蘖肥,增施促花钾肥,酌施保花肥,喷施谷粒肥。一般大田底肥每公顷施1 500 kg商品有机肥、750 kg复合肥和20 kg硫酸锌,插后6 d施200 kg尿素作分蘖肥,孕穗(8月5日)前施75 kg尿素和150 kg氯化钾作促花肥,齐穗后喷施两次磷酸二氢钾。

4.4 科学管理水层

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活棵保苗3 d,浅水促蘖,适时晒田,浅水孕穗,齐穗后干干湿湿。

4.5 适期防治病虫

移栽前混合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提高秧苗抗病能力,大田期结合病虫预测预报,适期及时防治螟虫、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4.6 适时晚收晾晒

待稻穗上90%谷粒发黄变硬方可收获,并选近期晴好天气收割,薄摊匀晒。

1005-2690(2015)06-0039-02

S511.22

B

杨百战(1968-),男,山东郯城人,学士,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工作。

2015-03-12

山东农业良种工程现代种业企业科技培育计划项目(鲁科字[2013]207号)

猜你喜欢

郯城县米质黄淮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水利诚信单位风采展示(驻马店市黄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解放战争时期还乡团的由来、危害与瓦解——以郯城县为中心的考察
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银杏红茶”助农增收
43份高结实率四倍体水稻米质检测分析
ATK植物营养水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张运航
丰收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中期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