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赤峰市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5-01-22张立峰纪玉忠

种子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赤峰市种业农作物

张立峰,纪玉忠

赤峰市种子管理站,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浅议赤峰市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张立峰,纪玉忠

赤峰市种子管理站,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通过分析赤峰市种业发展现状,总结该市种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赤峰市种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发展对策。

种业;现状;对策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接壤处。全市农牧业人口360万,居自治区首位,耕地面积118万hm2,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大市。农作物种子是农牧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生产中一种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资料,种子质量好坏和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关系到农业生产的丰歉和农牧民的收入,关系到农业种植结构能否进行有效调整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为农作物种子的行政主管部门,赤峰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种子工作,通过全面实施种子工程,使全市种子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强化了种源建设,加快了名、优、特、新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有利于全市农牧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农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 赤峰市种业发展现状

1.1 良种研发规模化,农作物新品种更新速度加快

品种权是种子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如果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自《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出台,使得育种家的劳动成果和企业利益得到保护,极大地激励了赤峰市企业向科研倾斜。花大力气培育新品种,开始出现了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的新局面,如赤峰丰田科技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翁牛特旗玉龙种子有限公司、赤峰市农研所种子公司等。在自治区每年审定通过的品种中,赤峰地区选育的品种约占20%,2013年达到了40%。“十五”期间,全市共引进农作物新品种2 972个,2006年以后每年引进农作物品种均在1 000个以上。通过试验,筛选出一大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满足了农业发展需求。1980年以来,全市累计审定了各类作物品种2 200多个。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全市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截至2013年,全市农业生产中新品种应用率由1991年的21%提高到36.9%,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3%,玉米品种每3~5年更新一次。良种推广为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 良种生产专业化,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赤峰市幅员辽阔、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灌溉条件好、地块分散、隔离条件优越、海拔高低不同、南北气候差异特殊,从北到南可以繁育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各熟期种子,是玉米、高粱、向日葵、马铃薯等良种的天然繁育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全市种子生产基础设备设施逐步建立和完善,种子生产基地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已达到2万hm2,年生产能力6 000万kg以上,其中玉米种子生产面积达到1.33万hm2,占自治区玉米种子生产面积的60%,年可生产加工玉米种子8 000万kg,可播种面积200万hm2以上。由于赤峰市生产的种子质量高、信誉好,除满足本市农业生产用种外,还向兄弟盟市及东北、华北、西北等20多个省区提供大批量农作物种子,是我国重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和输出的重要窗口。2013年7月,松山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这一殊荣全自治区仅有赤峰市获得,这必将加快提升本市种子生产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为打造现代化种子生产基地、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1.3 种子市场主体经营秩序规范化,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

种子企业是种子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种业发展的主力军。随着种子市场的开放,全市种子企业增多,截至2010年底,全市种子企业数量达到80余家,经营门市达1 700余家,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全市种子市场主体已基本形成。但随着种业改革推进,赤峰市种子经营主体发生重大变革。2011年,农业部修订实施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新修订的《办法》提高了种子市场准入门槛,加大了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办法》自实施以来,赤峰市种业格局出现了新变化,种子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一些不具备竞争实力的小企业被淘汰,出现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实力强的大企业。截至2015年,全市登记注册的种子企业数量达40家,其中注册资本3 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有16家,此类企业占到自治区同类企业数量的50%;注册资本500万~3 000万元的种子企业有13家;注册资本200万~500万元的种子企业有4家,分支机构1家。这扭转了过去赤峰市种子企业多、小、散,经营秩序混乱,竞争力不强的局面,使种子市场经营秩序规范化及种子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4 种子市场监管常态化,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加强种子市场监管,规范种子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每年在种子生产、收购、销售季节会同有关部门对生产、经营企业及种子市场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经营资质、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经营档案和台账、种子包装、种子标签、品种真实性、种子质量等,对不规范的种子经营单位限期整顿,责令改正。针对一些不法商贩乘机销售假劣种子,给农业生产带来安全隐患的状况,还组织开展了入户倒查工作,切实查清种子来源和品种真实性。近年来,全市共查处种子案件150起,查获非法生产、经营的种子160万kg,案件查处率100%。通过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使全市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实现常态化,有效控制了私繁滥制、抢购套购种子、无证经营种子和经营伪劣种子等违法案件的发生,维护了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利益,保证了市场秩序。

2 赤峰市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赤峰市种业发展处在全自治区领先水平,但与全国新形势下建设现代种业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种子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大多数种子企业规模小,科研投入低,缺乏专业育种人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是种子管理硬件设施设备不足。由于大部分旗县区检验设施设备不全,无法独立开展种子检验工作,严重影响了种子质量监管职能的发挥。

三是种子经营门店数量过多且不稳定,经营品种多、乱、杂,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加大了种子管理工作的难度。

四是缺乏大的种业集团和知名品牌。与国内其他知名种企相比,赤峰市种子企业在资本、科研投入、育种人才拥有、品种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目前没有一家注册资本达1亿元以上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3 新形势下赤峰市种业发展对策

3.1 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政府财政科研经费要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减少用于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商业化育种的投入。以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为重点,强化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建立种质资源信息化和标准化评价体系,对种质资源深度评价并实现免费发放;加大对大豆、谷子、绿豆等大宗农作物常规育种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稳步提升赤峰市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良种保障能力。

3.2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种子企业要抓住机遇,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结合全面贯彻落实《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推动大型优势种子企业实现强强联合,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企业资本聚集和资源整合,改变企业多、小、散的经营状况,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赤峰市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3 强化种子管理职责

一是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严格控制超范围经营,严厉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种业发展环境。二是强化品种管理。严禁推广和销售未经审定、认定和越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加快落实品种退出制度,对生产经营已经宣布退出品种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三是加强自身检验能力建设。加强旗县级种子管理站种子检验仪器设备及检验能力建设,改善和提高种子检测条件和检测水平。

3.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大对品种研发、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种子加工设备改造等的资金投入,同时要协调银行对种子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并列入政策性贷款范围,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贷款利息负担。此外,还应加大种业税收优惠政策,以增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1005-2690(2015)06-0031-03

F324.6

A

2015-03-18

猜你喜欢

赤峰市种业农作物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