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县玉米一穴双株栽培模式初探
2015-01-22王爱军
王爱军
昔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 晋中 045300
昔阳县玉米一穴双株栽培模式初探
王爱军
昔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 晋中 045300
针对美国利用矮秆、早熟、耐密植玉米杂交种使种植密度达到5 000株/667 m2的成功经验,昔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模式,通过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来提高玉米产量,即每667 m2地种植2 777穴,每穴播2粒,密度达到了5 554株/667 m2,使种植品种晋单55产量达到1 154 kg/667 m2。
一穴双株;密度;关键技术
目前,春播区域的玉米新品种大多是利用美系B37与民族育种材料组配而成,同质化严重,在株型、耐密、成熟期的脱水上远不如先玉335。种植密度大多在3 500~3 800株/667 m2之间,平均产量为650~750 kg/667 m2。如果增加密度,因受地力和施肥管理条件限制,反而会出现植株秸秆纤细、变高、倒伏,果穗秃尖,千粒重减少,产量下降等现象。美国玉米增产的成功经验是利用矮秆、早熟和耐密植的玉米杂交种,株高在2.5 m左右,种植密度5 000株/667 m2以上。而我国目前还没有此类玉米品种应用于生产。昔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近几年采用了一穴双株的种植模式来弥补此差距,从而通过密度5 000株/667 m2以上的目标来提高玉米产量。
1 品种的选择
选用目前推广的改良晋单55玉米杂交种,该品种的优点是生育期123 d左右,株高2.6 m,穗位0.9 m,株型紧凑,秸秆下部节间短而粗,次生根多,根系发达,抗倒性好,结实性佳,适应性广。
2 一穴双株模式
为解决种植密度4 000株/667 m2以上反而产量下滑的问题,改传统的60 cm等行种植和大行66 cm、小行36 cm宽窄行种植模式,为行距80 cm、株距30 cm,平播种植2 777穴/667 m2,每穴播2粒,密度为5 554株/667 m2。
3 种植方式
3.1 选地、施肥与土壤处理
选用秸秆还田秋深耕且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每667 m2施过磷酸50 kg、尿素10 kg、硫酸钾4 kg作基肥,施农药毒死卑2袋防治地下害虫为害,确保苗期正常生长,形成壮苗。
3.2 种子处理
播种之前将晋单55种子细心筛选,把秕瘦的、成熟度差的种子淘汰掉,晒种2~3 d,提高其活力。同时,用戊唑醇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为害和玉米病害的发生,确保成苗率。
3.3 播种
当地表10 cm处地温稳定在8~12℃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先用准备好的划行器,在种植地块精准划出播种点,再用精准播种器调至每穴两粒进行播种,播深5 cm,确保达到2 777穴/667 m2。
4 田间管理
在叶龄指数达到11~13片,即拔节至孕穗期,要结合中耕及时追肥,施尿素40 kg/667 m2,确保玉米生长中后期不脱肥,达到果穗不秃尖、结实佳、千粒重增加的目标。
5 收获
在玉米授粉结束后,观察其长势情况,待果穗苞叶由绿转黄再变白时,看果穗籽粒基部褐色层的形成程度。如褐色层已形成且非常明显时即为成熟,要抓紧收获。切莫因其他原因延误收获,导致养分倒流而影响产量。
6 结果分析
连续两年来,昔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山西省种子站安排的昔阳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点上,用改良晋单55作一穴双株模式试种。
经定点观察记载分析,此模式播种是关键,两粒种子播后紧靠在一起的,从出苗—各生长阶段—成熟生长一致,不存在争水争肥现象;两粒种子不相紧靠在一起的,各生长阶段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相互影响,且两粒种子播下距离越远影响越大。又从定点观察处横刨开土壤,观察播在一起的两粒种子根系分布情况,其种子根向一个方向下扎,次生根大部分向反方向,即80 cm的行内延伸,能良好均等地吸收土壤养分,且生长一致。播后有一定距离的两粒种子,种子根向一个方向下扎,但次生根相互穿插生长而导致互相增水增肥,出现植株生长有差异的现象。
7 结论
从上述试验分析看,一穴双株栽培模式播种是关键,其要领是:选地要合理、规划要精准、品种要选对、穴播籽粒要挨紧。一穴双株栽培模式由于行距拉大,便于田间作业管理,植株能均衡地吸收土壤养分,通风透光好,使个体与群体协调生长,而叶片生长互不遮阴,光合叶面积增大,光合效率提高,光合产物增加,使2014年种植的晋单55一穴双株模式产量达到了1 154 kg/667 m2,解决了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品种种植密度达不到5 000株/667 m2以上、产量无法突破的难题。
1005-2690(2015)08-0052-02
S513
B
王爱军(1972-),男,山西昔阳人,专科,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01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