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15-01-22薛希芳
薛希芳
朔州市朔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 朔州 036002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薛希芳
朔州市朔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 朔州 036002
从马铃薯的整地、施肥、选种、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当地农民的科学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马铃薯;高产栽培
朔城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南端,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8℃,有效积温2 680℃,无霜期115~135 d,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制,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和小杂粮等。马铃薯作为朔城区第二大粮食作物,2014年种植面积达4 200 hm2,产量23 970 t,是该区农户的主要口粮。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马铃薯栽培技术有所改进,新品种不断更替。根据笔者多年的农技推广经验,现总结出一套马铃薯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详述如下。
1 选地轮作换茬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中性沙壤土或壤土种植马铃薯,因为马铃薯不宜连作,连作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的平衡,加重土传病害。以前茬不是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作物为宜,以谷子、玉米、麦类为最好,其次是高粱、大豆茬,胡麻、荞麦茬口最差。朔城区马铃薯前茬作物多为玉米、胡麻和莜麦。
2 深耕精细整地
马铃薯的根系大部分分布在30 cm土层中,深耕整地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冬前进行,耕深达30 cm左右,以便打破犁底层,加厚活土层,通过翻晒将土壤病菌、虫卵有效杀死,深耕可结合施有机肥2~3方,使土壤疏松。早春解冻后及时耙耱、镇压、保墒,耕层达到平整、细碎,无坷垃、无根茬,上虚下实。
3 合理施肥
马铃薯需肥量大,对肥料要求也很高,一般每生产1 000 kg鲜薯,需氮5 kg、磷2 kg、钾11 kg,氮、磷、钾比为2.5∶1∶5.5。除了重施腐熟的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农家肥外,播种前要结合旋耕施足底肥,可每667 m2施磷酸二铵25 kg、过磷酸钙100 kg、50%硫酸钾25 kg,或单独撒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硫酸钾型复合肥100 kg。一般以氮肥60%作基肥、40%作追肥施入,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入。
4 种薯准备
4.1 品种选择
应选择抗退化、抗晚疫、高产稳产的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朔城区近年马铃薯早熟品种主要有黑美人,中晚熟品种主要有晋薯16、青薯9号、陇薯3号和冀张薯8号等。
4.2 种薯挑选
从选好的品种中挑选具有本品种特征、表皮色泽新鲜、没有龟裂、没有病斑的块茎作种薯。也可挑选小种薯,不仅能降低用种成本,还可避免刀口带菌感染。
4.3 种薯处理
4.3.1 切块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将种薯分切成小块播种。在不低于10℃的环境条件下,先将种薯脐部切掉,由基部按芽眼向顶部切块,切成三棱体且带有1~2个芽眼,每个切块重30~40 g。在切掉脐部时,观察种薯健康情况,淘汰带病种薯。切刀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或酒精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切块应用草木灰,或滑石粉与杀毒矾相拌,使切口尽快愈合。为了减轻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促进马铃薯健壮增产,可使用高巧拌种剂拌种。
4.3.2 催芽
播种前20~25 d切块后催芽。催芽可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催芽温度以15~20℃为宜,严格将温度控制在不超过25℃。块茎堆放2~3层,且经常翻动,使之发芽均匀粗壮。催芽过程中,及时检查出芽1~2 cm薯块,轻轻扒出。
4.3.3 运输
薯块运输时使用筐或纸箱装运,切忌使用纺织袋、麻袋等,以免损伤薯芽。
5 播种
5.1 确定适宜的播期
朔城区露地马铃薯最适宜的播种时间为4月25日—5月15日(覆膜马铃薯种植日期可提前)。一般当地10 cm土层温度连续3 d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播种时要考虑种薯的发芽情况。如果已有种薯大量发芽,则应播种稍晚而不要过早。
5.2 播种密度和播种深度
根据土壤、水肥等条件,选择适当的播种密度,能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大薯率。朔城区马铃薯的播种密度一般为3 200株/667 m2。播种深度在20~25 cm左右,土壤干旱可深些,反之则浅些。适当深播可使马铃薯扎根深、根系生长好,有利于抗旱出全苗。
5.3 覆膜播种
覆膜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墒情,此法在朔城区用于夏马铃薯播种。一般清明前后先播种后覆膜,人工放苗,播深12 cm,留苗3 000穴/667 m2。7月中旬夏马铃薯收获上市后,复播大葱。
6 田间管理
6.1 中耕除草培土
勤中耕、细培土可促进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中耕的时间、次数和方法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一般中耕培土2~3次。出齐苗后进行第一次深中耕、浅培土;第二次在现蕾期进行,应中耕加厚培土,促进匍匐茎形成;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作业,应浅中耕、高培土,可防止覆土太少致茎块膨大外露,或出现茎块开裂、块茎见光变绿等问题。
除草可使用除草剂,如杜邦宝成除草剂,可在马铃薯苗前、苗后有效防除阔叶草、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最佳施用期为杂草2~4叶期,用药量为5~6 g/667 m2,先将药液配成母液,充分溶解后再倒入喷雾器中,然后按喷液量的0.2%加入中性洗衣粉,均匀喷雾即可。
6.2 追肥
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适时适量追肥为重要的增产措施。追肥宜早不宜晚,宁少勿多。追肥量因土壤肥力、种植密度、品种类型差异很大,早熟品种最好在苗期施用,中晚熟品种在现蕾前结合中耕培土每667 m2穴施尿素15~20 kg。生长后期若早衰,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
6.3 浇水
马铃薯较其他作物抗旱,但对水分非常敏感。水源充足的地区应视天气和土壤墒情,在幼苗期、块茎形成期、结薯期、淀粉积累期各浇水一次,幼苗期40 cm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为宜;块茎形成、膨大期以60 cm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5%为宜,勿灌水过多,以免引起茎叶徒长;生长后期保持在60%~65%。浇水方式以沟灌较好,水量不宜过大,以沟深2/3为准,切忌大水漫灌过垄面,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影响产量。同时,要加强后期田间排水意识,防止因浇灌或雨水积存使地下部块茎腐烂。
6.4 化控
根据植株长势情况,发现徒长应适时化控。每667 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4~32 g或25%乳油14.4~19.2 mL,兑水40 kg,在马铃薯现蕾期均匀喷雾1~2次。注意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可促进块茎膨大,抑制地上部分徒长,还可使田间多稗草、繁缕等杂草得到基本抑制。
6.5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害主要有晚疫病、蚜虫、二十八瓢虫、蛴螬、金针虫和马铃薯甲虫等,防治一般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选择高效、低毒、对环境安全的农药。播种时可撒施除虫剂,5%的辛硫磷颗粒剂3~4 kg/667 m2,以防地下害虫侵害。预防晚疫病,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0~25℃、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达48 h以上的情况出现4~5 d后,及时用保护性药剂喷雾。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连喷2~3次,以喷叶背面为主。发现蚜虫时,可用10%吡虫琳1 000倍液喷施防治。
7 适期收获
马铃薯的收获期有很大的伸缩性,可结合市场价格和马铃薯的生理成熟特征,确定适期收获,以获得马铃薯的最大经济效益。收获时应选择晴天进行,收获后避免块茎暴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1005-2690(2015)10-0045-03
S532
B
201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