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民营种业巡礼(连载二)

2015-01-22佟屏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研究员

种子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种业新品种玉米

◇佟屏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研究员)

东北地区民营种业巡礼(连载二)

◇佟屏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研究员)

庆发种业老总畅谈企业整合

提示:偏安龙江一隅的庆发种业老总高瞻远瞩,主动与甘肃金苹果公司联姻,互补长短,相得益彰。

仲秋季节,正值玉米鼓粒灌浆期。庆发种业总经理、育种家张志发带领我们驱车100 km到和平牧场参观玉米材料地、品种田。张志发介绍,玉米新组合3128植株矮健,果穗均匀,密植6 000株/667 m2,公司和农民杨清库共同种植、管理,风调雨顺,生长良好。如果每穗收150 g,每667 m2就可收900 kg;如果每穗收260 g,产量上吨就大有希望了。笔者特别摘取一个果穗掰开观察,轴细粒深,出籽率肯定低不了。

大庆市庆发种业是在《种子法》出台后诞生的黑龙江省首批科技型民营种子企业,经过10年发展,已经建成注册资金3 000万元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曾被评为黑龙江省种业十强、质量诚信消费者信得过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种子行业AA级信用企业。

张志发介绍,庆发种业坐落在大庆市万宝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万m2,建有科研、检验、销售综合办公楼5 800 m2,种子库3栋共计3 600 m2,加工车间1 200 m2,水泥晒场1万m2,还有各种种子精选、加工、包装机械。企业员工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育种人员9名。10年来,共育成玉米品种11个,联合开发玉米品种3个,还有部分组合进入区试。在黑龙江省建有64个销售网点,年销售玉米种子750万kg。

张志发特别介绍,庆发种业与甘肃金苹果公司联姻,整合后运行良好,正在筹备进入资本市场。

张志发认为,国际种业巨头一般把销售收入的10%用于科研经费,形成了“研发—育种—生产和推广—销售—服务—下游产业”完整的技术链条。而我国很多种子企业过分依赖购买品种,研发投入仅占营业收入的3%左右,根本谈不上构建下游产业链条。

张志发分析,种业是技术导向型产业,外表看似极其普通的一粒种子,承载的却是长期的技术积累。育种人员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积累经验。民营种业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史,正处于原始积累向快速发展的过渡时期,在资源、资金、人才、技术方面的积累有限,还没有形成强势的研发队伍,尤其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专家,开发新品种和承载风险的能力普遍脆弱。在今天跨国公司强势进入、种业公司快速整合的形势下,偏安一隅的地区性公司存活3~5年还可以,长期发展缺乏支撑力。

一是竞争乏力。庆发种业的育种人员,如果论资排辈,可以说是老一代玉米育种家的学生的学生,虽然朝气蓬勃,但缺乏实践经验。他们进行玉米育种基本上还是原始化育种方式、个人化育种步骤、混杂式杂优模式,缺乏现代分子辅助育种手段的介入,存在很大的偶然性。要与全省同类公司近千位育种人员竞争,试图培育一流品种很吃力也很艰难。特别是当前先玉335和郑单958垄断大部分市场,要想超越概率甚微。

二是地区局限。庆发种业偏居黑龙江省西部一隅,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较差;培育的玉米品种仅囿于局部地区种植,北移几个积温带就不适应了,更别说整个东北地区甚至走向全国了。

三是资金不足。庆发种业每年投入科研经费100余万元,约占收入的20%,感到很吃力。试图以少胜多,靠苦干、靠机遇成功的概率极小。市场经济意味着快鱼吃慢鱼,适者生存。审时度势,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必须加快整合步伐,寻找发展机遇。

鉴于此,庆发种业主动与甘肃金苹果种业公司整合重组。金苹果公司获得了庆发种业培育的玉米品种和市场网络;庆发种业获得了西北制种基地和发展资金。互补长短,相得益彰。特别是整合后金苹果企业具备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庆发种业获得了培育新品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

庆发种业的整合理念和做法很值得中小种子企业参考借鉴。

吉林省平安种业双喜临门

提示:2014年平安种业双喜临门:一是采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的平安169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显著地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经农业部批准,平安种业成为吉林省第一家注册超亿元的民营种子企业。

金秋八月,趁赴长春参加东北种子经销报告会的机会,笔者应邀造访吉林省平安种业。董事长张平和管理人员正在讨论修改新制PPT《平安种业》介绍。短短十几分钟,平安种业兴旺发展的历程尽收眼底。

吉林省平安种业经过10年的发展和建设,从一家销售“门脸”发展成为吉林省最大的育繁推一体化民营种子企业。现有职能部门32个,下设5个分公司。建有3个育种中心和1个南繁基地,20 hm2以上育种测试站42个,年测试能力达10万个玉米新组合。基础设施完善,功能设备齐全,行政办公、种子生产、加工、仓储、科研中心等固定资产总值达3.7亿元。

张平着重介绍平安种业快速发展的两点经验:创新品种提高种业的核心竞争力;依靠“科企融合”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备力。

一是要创新品种,增强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PPT画面显示,平安种业重视品种创新,正处于新品种集中产出期。以玉米为例,公司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15个,其中平安54、平安188、平安31、平安134种植面积最大。张平说:“2013年公司销售种子1 000多万kg,收入2亿多元,其中净利润的85%来自玉米品种。

平安种业科研育种的策略是:一发明,二改进,三优中选优。一发明,如玉米新品种平安188、平安180等就是从自育系选育出的高产、优质杂交种;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平1S/吉粳88,被称为中国粳稻育种界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也是平安种业的发明成果。二改进,水稻新品种平安粳稻8号是从日本优质米品种“越光”改良育成,米质佳、食味好,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三优中选优,玉米新品种平安198是以先玉335为标杆选育而成,经过不断改进和测试,在有些地区可增产10%左右。

二是要依靠“科企融合”增强企业发展后备力。

平安种业率先行动起来。张平说:“我们在增强自身科技创新实力的基础上,采用‘合纵连横’方略,通俗些说就是科研单位直接参股或合作研发新品种,让科研和企业真正融为一体。”

首先,平安种业接纳育种单位直接参股。张平介绍,沈阳雷奥现代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参股平安种业,组成紧密企业实体,承担平安公司的育种工作。这样,平安种业的育种规模和育种实力跃入种业同行前列。

其次,与通辽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发品种。平安种业每年拨给通辽农科院100万元科研经费,通辽农科院的科研人员育成品种归平安种业开发,每育成一个国审品种,由公司奖励育种者(组)30万元;省审品种奖励20万元;认定品种奖励10万元。通辽农科院后勤开发人员由平安种业管理,成立通辽经销分公司,业绩显著者奖励,工作不力者辞退。“科企融合”鼓励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潜心研究,经销人员努力拓展业务,调动各方积极性,各获其利,相得益彰。平安种业还以此种模式与武威农业科学院、八一农业大学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携手,每年投入玉米科研经费850万元,平安种业获得新品种开发权。

第三,科研人员入股或构建品种转让平台。探索科研人员资源共用和科研人员品种参股模式,突破了育种人员归属权难解决、种子企业商业化育种体系难构建和“课题”式育种研究的瓶颈,盘活科研院所育种资源,解决企业育种能力不足问题。

平安种业与科研院所实质性的“科企融合”,增强了公司的科研潜力和市场地位。

一是组建了吉林省平安农业科学院,下设玉米、大豆、水稻、园艺4个研究所。现有研究员11人,副研究员16人。

二是整合后的平安种业经营玉米、水稻、大豆、高粱、蓖麻及杂粮等50多个作物品种,成为国内经营作物种类较多的种业之一,扩大了市场占有份额。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种业新品种玉米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青菜新品种介绍
收玉米啦!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我的玉米送给你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