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5-01-22吕青陈炳发

种子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海南省海南

吕青,陈炳发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海南三亚572000

海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吕青,陈炳发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海南三亚572000

介绍了海南省发展“互联网+农业”的优势、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探索互联网+新模式方面的一些举措,希望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旅游特区建设以及助力海南经济腾飞起到积极作用。

互联网+农业;风情小镇;经济发展

自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浪潮不断推进,许多企业因此获得了成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互联网+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需要遵循市场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海南省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对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而且还开创了互联网+新模式——互联网小镇。互联网+农业,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旅游特区建设以及助力海南经济腾飞都具有重要作用。

1 海南省“互联网+农业”的优势

1.1 海南农业概况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土壤肥沃,非常符合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海南生物的多样性,也造就了农作物种类的多样性。海南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热带农业基地。农业是海南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海南是全国最早提出发展无公害瓜菜的省份,四面环海,属典型的岛屿型经济,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质量全国最优,发展高质量的无公害农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今反季节瓜菜已成为海南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生产的第二大短期作物,是海南热带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1.2 海南互联网发展概况

1994年4月20日,一条通过163号码接入的64 K国际专线,将中国和全功能的互联网世界连接了起来;1995年,CHINANET-HQ(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海南省接入网)开始建设;1996年6月28日,CHINANET-HQ骨干网海口节点开通;1997年7月,CHINANET-HQ正式商用运营,开启了海南百姓互联网信息生活。自此,海南省互联网用户呈现爆炸性增长,从1997年的不足2 000户猛增到2013年底的750万户。

《2014年海南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12月,海南省网民规模达421万人,较2013年底增长了1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47.0%,较2013年底增长了0.6个百分点;海南省农村网民占比19.7%,规模达82.9万人,较2013年底增加0.73万人;海南省网络购物用户规模272万,较2013年增加32万人,年增长率13.3%;海南省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58.4%提升至64.6%;海南省团购用户规模达139万人,较2013年增加18万人,年增长率14.6%。与2013年12月相比,海南省使用团购的比例从29.4%提升到32.9%。

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像公路一样实现了“村村通”,连接到千家万户。互联网的发展是政府支持引导的结果,也是各行各业助力的结果,必将对各行业起到反哺作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提升国际旅游岛的信息化水平及推动海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3 海南农业对互联网的需求

热带农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热作生产和贸易大国。当前我国热带地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养活了占全国近10%的人口。海南省作为中国最大的热带地区,发展热带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让海南热带农业发展得更快、更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拥有海量的信息和数据,汇聚了各个行业的信息。海南热带农业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取信息,用以指导生产、了解市场行情,以便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海南农业要发展得顺利,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互联网的参与。

1.3.1 生产过程中的需求

农业土地种植信息、选种育种信息、气候信息、施肥撒药信息、采摘和收割信息以及质量检验信息、存储和运输信息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记录和存储,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

1.3.2 发展过程中的需求

海南农业需要通过互联网对农业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管理和共享。农资及农产品的运输、销售、推广和售后服务等,都需要建立在拥有健全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上。农业要走向市场,必须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关键在技术,而技术掌握在人才手里,所以要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既有农业专业知识又有信息技术知识的人才,从产品生产到包装、宣传及配送都能建立一套自己的服务运作体系。借助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招揽更多优秀的农业科研人员,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业信息化服务队伍,提高海南农业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

2 “互联网+农业”

海南“互联网+农业”,实现的是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改革创新,是农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农业”可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海南农业发达,极具发展潜力,近年海南省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而互联网+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很大成功,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

2.1 成果

2015年上半年,海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增加206家,累计达3 006家,累计销售额达36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特色中国海南馆新入驻企业180家,累计达896家,累计成交额达3.2亿元,同比增长32%;海南馆积极组织海南地区电商企业、传统企业、电商卖家参加各类大中型淘宝营销推广活动70余次,受惠商家200余家,极大地推广了海南地区的产品及品牌。通过淘宝营销活动推广等方式,海南馆平台取得了2015年1—6月入馆商家GMV总成交额3.2亿元,2013年开馆至2015年6月30日入馆商家GMV总成交额6.78亿元的战绩。

2.2 多项举措助力“互联网+农业”

2.2.1 开展多次大型特色农产品网上促销活动

一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相互融合,“三亚千古情O2O体验店”已成功开张,截至6月底,体验店日均人流量已突破500人,线上日均成交100多单。二是淘宝·特色中国“五一庆典”线上活动,海南馆发动30余家优质店铺参与,取得了GMV成交额327.036万元的活动成果。三是2015年屯昌农博会期间,“淘宝网·特色中国海南馆”在网上开展“海南水果狂欢节”主题营销活动,结合线下屯昌农博会O2O体验馆,主推本省芒果、木瓜和荔枝等12种热带特色水果进行网上销售,实现总展现量230万次,总成交商品数11 571件,GMV成交额462万。四是端午节期间举办了一次大型的网络促销活动——“粽横天下”,在7天的活动中,一共销售6 614份,销售额达63.4万元,打破了海南粽子在淘宝网的销售纪录。

2.2.2 支持企业向多平台扩展

一是2015年海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向多平台拓展,支持海南慧诚科技有限公司开设京东“中国特产·海南馆”。二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设第三方电商平台旗舰店,培育农产品网络销售品牌。支持市县入驻第三方平台,1号店“屯昌馆”5月已开通运营,淘宝特色中国“三亚馆”、京东中国特产“三亚馆”已获批准。三是微商及涉农企业自建网站平台销售农产品发展迅猛。

2.2.3 加强质量监管,保证上线产品安全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3G溯源项目建设,在34家上线企业部署田头3G溯源系统,保证上线产品贴有二维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2.4 加大对电子商务农产品标准的研究

积极引导企业制定行业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2.5 加强人才培养

一是把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依托海南省农广校开展电商人才培训。二是支持推动“淘宝大学海南分校”开展个性化专业培训,优化电商人才结构,提高业务操作和管理水平。三是支持海口市电商协会在高等院校开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培训活动。四是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开展针对性的实用人才培训,培养壮大务实操作人才队伍。

2.3 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海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但还没有将“互联网+”运用到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的整合中,仍然面临着政策、资金、人才、管理、标准和物流不到位、不规范和严重缺乏配套建设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2.3.1 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大

作为政府主导和扶持建设的“特色中国·海南馆”、京东“中国特产·海南馆”,是第三方管理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但因缺乏活动推广经费和流量扶持费用,制约了扩容发展空间。相对广东、湖南等发达地区,政府扶持力度仍然较少。

2.3.2 电商人才严重不足

海南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种养大户电商意识不强,也缺乏相应的人才基础,2014年有126家入驻“特色中国·海南馆”的商家,最后因不懂运营和操作而被清退。

2.3.3 农产品标准有待提高

农产品电子商务要求网上交易的产品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产品编码化。但目前海南省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包装标准仍存在较大差距。

2.3.4 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过高

目前海南省网销的农产品有90%靠空运,导致物流成本过高,而且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造成运输产品损耗率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2.4 改进措施

2.4.1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海南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的若干意见》中建立海南省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集中在仓储、物流、包装、配送体系建设中扶持,解决海南电商目前快递成本高、产品无品牌、服务无保障等多项后端难题,并积极探索建立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企业投资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

2.4.2 加快电子商务专业物流园区建设

依托海口罗牛山加工园区建设,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通过罗牛山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建立重要农产品电子商务可追溯系统,统一产品包装和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标准,推进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建设和发展。

2.4.3 扶持政府主导的电商样板示范建设

以“特色中国·海南馆”、京东“中国特产·海南馆”、惠农网、农旅网等政府主导扶持的电商平台建设为载体,完善基础设施和网络技术建设,树立优质电商示范典型,吸引更多更大企业入馆进网经营,推动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3 “互联网+”新模式探索

3.1 互联网风情小镇建设

2015年5月19日,海南省农业厅率先在海口市石山镇启动了第一个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与此同时,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启动互联网风情小镇建设,这是海口以本土互联网企业天涯社区为龙头,在政府的协助下打造“互联网+”优势产业的又一探索。在此之后,海南省农业厅联合海南电信、海南银行、平安保险、广发证券、中海网农、海南正业等单位分别在文昌市会文镇、琼海市大路镇、澄迈福山镇和儋州市木棠镇等地实施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实地考察各镇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应用情况,并召开“互联网农业小镇启动研讨会”,明确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以石山铁皮石斛、会文佛珠、福山咖啡、大路热带水果与休闲旅游、木棠黄花梨加工等产业为发展重点,促进农民增收,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

3.2 发展概况

3.2.1 互联网小镇网络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分别在石山镇儒洪村、美社村和安仁村等3个试点村启动光纤进村入户工程,光纤入户装机量已达90%;4G手机信号基站的选址已经确定;其他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3.2.2 开发互联网农业小镇综合平台,完善配套设施

开发“海岛生活”综合电商平台,加强与第三方网购服务平台1号店、微盟等的对接。完成村级互联网服务中心的平面设计和商标的注册工作,落实仓储、物流场地和办公用房。

3.2.3 收集上线产品目录

制订了《供应商资料提交规范》《上架商品设计规范》及《产品设计作品入围标准》等3个选品及设计标准。从石山、会文和福山等地提供的产品目录中,筛选40种特色产品提交省广播电视总台进行全新包装设计;在天猫、淘宝、京东、1号店、苏宁易购等主流网购平台统计筛选出30种适合在乡镇推广的代购商品。

3.2.4 加强农副产品品牌设计和包装

联合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对拟上线产品进行免费包装设计,新增玫瑰香水、椰子饭、谭牛文昌鸡、咖啡、胡椒等13种产品,经重新包装设计完毕的特色农产品达40种,并按照每周包装设计10个产品的速度推进。

3.2.5 开展全媒体立体宣传

加强与人民网海南视窗、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的合作,策划了全新的项目宣传推广方案,并开设《互联网小镇农经》电视栏目;与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周刊合作,每月出版“互联网农业小镇”专刊。

3.2.6 做好信息员培训筹备工作

派工作人员到海南南国食品实业有限公司、淘宝特色“中国·海南馆”等电商运营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做好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师资拟定、培训场地对接等工作。

3.2.7 拓展互联网农业小镇网点服务功能

联合海南电信、海南银行、平安保险、广发证券,制订针对农村市场的产品服务包。

3.2.8 组织市县农业部门和企业赴浙江实地考察学习

自2015年5月15日开始,已组织市县农业部门分管领导和村委会负责人,并邀请新华社海南分社、海南电视台、海南日报社、中国电信海南公司、广发证券等多部门共5批次近200人,赴浙江遂昌和临安实地考察学习农村淘宝和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经验。

3.3 存在问题

3.3.1 村镇网络基础较差

4G手机信号基站较少,网络宽带不能满足日常需求,农村电脑安装率较低,大部分村民互联网意识薄弱。

3.3.2 人才严重不足

既懂农业又懂互联网的人才少之又少,本土培养条件较差,不能自给;信息化产业氛围不足,缺乏教育、医疗和就业等配套条件,造成招人难、留人也难的问题。

3.4 改进措施

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联合中国电信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统筹推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奖励和补贴等方式,鼓励公共场所免费开放WIFI热点接入,推进光纤进村入户。

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和技术,贯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服务全产业链,加快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加强人才引进。对返乡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扶持,为互联网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提供免房租和宽带接入费用服务;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技术共享、创业辅导、免费高带宽互联网接入等服务。

总之,政府和企业要始终坚持“推动海南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海南经济发展,把国际旅游岛建设往纵深推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大方向,牢牢把握海南农业和互联网发展的新时期、新机遇。政府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强市场的监管和引导;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加强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样才能把互联网+农业做大、做强,才能更好地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海南经济服务,为百姓谋福祉。

1005-2690(2015)11-0029-04

F323.3

A

吕青(1983-),女,朝鲜族,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南繁政策经济等。

2015-07-22

中国南繁科技创新微信平台建设(2014YD65)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海南省海南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海南省房地产投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