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

2015-01-22

种业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国农科院泛素抗病

科技

中科院发现植物抗病反应与种子萌发的共同调控蛋白

种子萌发是高等植物生命周期的又一个开始,其受到多种环境因子和植物激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因素是赤霉素(Gibbere11ins,GAs),参与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活动。

水稻抗病调控蛋白OsLOL1在水稻抗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家和研究发现,OsLOL1同时也能够调控GAs生物合成继而影响水稻种子萌发。当水稻中OsLOL1基因被反义抑制后,GAs合成基因OsKO2表达下降造成其中间产物ent-kaurene大量积累。此外,OsLOL1能下调SOD1基因表达并加速水稻糊粉层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证明,OsLOL1与OsbZIP58互作促进OsKO2基因表达来调控GAs的生物合成,从而影响糊粉层细胞的凋亡和种子萌发。

(中国科学院网)

绿豆种质资源挖掘与新品种创制应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农科院程须珍创新小组发掘我国绿豆中缺乏的抗豆象、抗叶斑病基因资源,培育新品种,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丰富了我国绿豆优异种质资源,对提升绿豆育种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果首次创立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绿豆抗性育种体系,培育出多个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其中抗豆象品种属国际首创。建立了首套大规模绿豆种质和育种材料抗豆象特性评价技术体系,明确绿豆野生及栽培种抗豆象遗传特性。

研究集成新品种麦后复播、间作套种、旱区地膜覆盖等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创造出麦后复播绿豆亩产243.7公斤、林-豆套种绿豆亩产122.5公斤、蔗-豆套种绿豆亩产102.7公斤、旱地种植绿豆亩产241.7公斤等高产记录,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解决了绿豆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成果自2005年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累计种植1204.3万亩,增产1.94亿公斤,增收超过20亿元。

(中国农科院网)

科学家揭示蛋白泛素化调控水稻抗病新机制

泛 素 蛋白酶 体 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是降解细胞内蛋白质的主要途径,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密切相关,主要由泛素活化酶(E1)、泛素交联酶(E2)、泛素连接酶(E3)和26S蛋白酶体组成,其中,E3连接酶决定底物的特异性,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病过程。中国农科院王国梁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水稻基因SPL11是含有U-box和ARM repeat结构域的E3连接酶,负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和抗病防卫反应(Zeng et a1., 2004, P1ant Ce11),但SPL11的底物及其作用机制一直还不清楚。

研究团队发现6个SPL11互作蛋白(SPIN1-6),其中SPIN6(Rho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RhoGAP)是SPL11的底物,能够被SPL11通过UPS途径降解。揭示了SPIN6通过调节其底物小G蛋白OsRac1(水稻抗病系统的重要元件)的活性,负调控水稻免疫防卫反应。提出了SPL11、SPIN6和OsRac1调控水稻防卫反应的工作模型。研究结果揭示了蛋白泛素化途径精确调控水稻抗病元件活性的分子机制,可为合理利用水稻抗性防治病害提供新思路和靶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院《PLOS Pathogens》(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

(中国农科院网)

中国主导完成陆地棉基因组测序

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完成的陆地棉基因组测序研究成果,近日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自然—生物技术》。这一研究由南京农业大学科学家发起和主导的项目组完成。论文显示,陆地棉基因组测序覆盖了来自棉花两个亚基因组的共52条染色体,包括6万多个编码基因;同时创建了包括500万个分子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

陆地棉占全球棉花种植量的90%以上,而我国是纺织工业大国,也是国际棉花进口量第一的国家。陆地棉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对中国培育高产、抗旱和抗涝的陆地棉新品种,提高育种技术和水平有着巨大帮助。

(中国科学报)

猜你喜欢

中国农科院泛素抗病
泛素链的体外制备、磷酸化修饰与标记方法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中国农科院加强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
泛素化在心肌梗死后的心肌保护与促再生作用的研究进展
生猪复养技术要点推出升级版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娄文油99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植物细胞内存在“自杀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