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 发黄的空血袋
2015-01-22杨立英
文 杨立英/
一只 发黄的空血袋
文 杨立英/
在我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只已经发黄的空血袋。有好几次岗位调整,我都没舍得丢弃。内心的那种歉疚和感动,让我觉得它已不再是一只普普通通的血袋。
那是6年前的初冬,第一场雪来得比往年早些,洁白的雪花,一片一片飘落大地,染白了美丽的凤凰城。我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陀螺般地旋转于病房,此时办公室的电话一阵响过一阵,话筒里传来献血的通知,我们科室无一例外地又分配到一献血名额,我一下子傻了眼。主任不在家,正带领几个人外出学习;小辛哺乳期,小娜早孕,都需重点保护;老魏本就贫血,高莉和我都特殊期……算来算去没一合适的。这一幕恰好被刚下手术台的李国强大夫瞧见。他问:护士长怎么了?愁眉不展的。我说又要义务献血,咱科室本就忙得要命人员又紧张,几个护理人员没合适的,你们3个大夫也是黑白轮转,哪有人能去?我带有情绪的抱怨声还没落下,李大夫轻描淡写的丢过来一句:不就是几百毫升血么,我去。他的话语虽然隔着长长的护士站台,我还是感觉到了温度,一种足以令人内心一热的温度。我知道他已经献过3次血,再加上最近手术病人多,忙得早已筋疲力尽体力透支,如果这时再去献血……他说别纠结了,明早上班我直接去采血。
工作的忙碌让我忘记了第2天的献血任务,当看到面色发黄,额头渗着汗珠的李大夫被扶进办公室时,我吃了一惊。怎么会这样呢?原来前一晚他出现了腹泻,本就脱水的他又被抽取400ml浓缩的血液,当时就出现了症状,出冷汗,浑身无力的酸软。我责怪他怎么不早说一声啊?他却不好意思地说,没想到会出状况,每次都献200ml,这次要求抽400ml。
外科工作有想象不出的紧张,也是突发情况最多的科室。多少个深夜,我们被急诊电话惊醒,不管是雷电交加还是风霜雨雪,都得从暖暖的被窝中爬起来,冲进茫茫的黑夜。
那天下午刚刚完成一台急诊手术已临近下班,望着墙上的时钟大家松了口气,终于能准时下班了。突然,外面又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位内脏破裂的病人被推进了病房,我急匆匆跑进办公室通知李大夫。补液检查配血手术,大家又一次进入了紧张的“战时”状态。病人病情危重,李大夫拖着疲倦的身体再次站到了手术台上。无影灯下,争分夺秒,生死之间,与死神赛跑,紧绷的神经不允许有丝毫的松懈。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期间巡回护士无数次为他擦去额头的汗珠,他专注的神情如雕塑般,自己所有的不适早已抛到了云外。手术成功了,病人脱险了,无影灯熄灭了,李大夫闭上眼睛深深地舒了口气,他疲惫无力地揪下手术衣,整个人却软软绵绵的滑落下去……这时,大家才突然记起李大夫刚献完了400ml的血液啊。
在手术刀的余温刚刚退去的第3天,病人需要再次输血,在两袋鲜红的血液中,我看到了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望着这个名字,我内心不住的翻腾,眼前仿佛看到鲜红的血液正从李大夫的血管一滴一滴顺着输血器流到了另一个陌生人的体内,在他面色渐渐苍白的时候,这个陌生的人面色正一点点红润起来。我知道这只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的巧合,正是这一巧合,让我体会到有一种情无需言语,有一种爱无声无息,就像露珠在晶莹剔透中折射着太阳的光芒及温暖。
这个空血袋,我保存了下来。不仅仅因为一个熟悉的名字,更多的是保存了一份感动,一份平凡的真情。
*当地当时尚未实行条形码制度。
作者单位/ 山东省利津县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