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健康与偏颇体质关系探讨

2015-01-22军陈海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偏颇亚健康体质

汤 军陈海涛

·学术探讨·

亚健康与偏颇体质关系探讨

汤 军1陈海涛2

偏颇体质;亚健康;关系

亚健康与中医偏颇体质均属于“未病”状态;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交叉及相互对应;调理及防治方式类似。但是亚健康并不简单等同于偏颇体质:二者的概念与范围不同;出现顺序有先后;疾病倾向性有区别。偏颇体质是基础,亚健康是外显形式。现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

1 亚健康的定义与分类

“亚健康”最早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提出,他认为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均持这样的观点[1]:亚健康(sub-health)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相对于健康的定义,学者提出了亚健康的定义:亚健康是一种既没有疾病,又不健康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是指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退化或老化的一种外在表现。

广义的亚健康状态包括两种情况[2],一种是有较多的主诉症状,但客观检查无阳性发现,类似于前病未病态;另一种是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有潜在病理信息,类似于潜病未病态。

我国著名的学者孙涛教授等在其著作《亚健康学》[3]中认为亚健康的定义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表现为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有疾病的诊断标准。

关于亚健康的特征方面,有学者认为[4]亚健康状态的特征在于,其通过现代医学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也无明确的疾病诊断,但会早早地出现“一增三减”(即疲劳增加,活力、适应性和反应能力减退)现象,并有向六高一低(即心理和体力高负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质量和免疫功能下降)发展的趋势。这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表现在心身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因其主诉的“症状”不仅多种多样、而且不固定,所以又称“不定陈述综合征”。

关于亚健康的分类则众说纷纭,陈国元等[5]提出亚健康状态分为3个阶段:轻度心身失调、潜临床状态、前临床状态。有学者根据多种影响因素为依据[6]提出的分类为功能失调型亚健康、精神与心理型亚健康、环境污染性亚健康、道德亚健康、生活方式亚健康、病源因素性亚健康。也有学者[7]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将亚健康归纳为:心理性亚健康、疲劳性亚健康、睡眠性亚健康、胃肠性亚健康、口咽性亚健康、体质性亚健康、疼痛性亚健康和其他型亚健康。

目前在中国为多数学者公认的分类法为2006年出版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8],该书中指出,亚健康的分类有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三大类。而《亚健康学》[3]也将亚健康分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和道德亚健康。二者都认为躯体性包括疲劳性、睡眠失调、疼痛性等症状,心理性主要包括焦虑性、抑郁性、恐惧或嫉妒性、记忆力下降等情绪神志方面,社交性主要表现在交往障碍等心理学方面。

最近,孙涛教授等[9]又在其研究中提到亚健康的“三位一体”分级分类方式。即分为六大类:活动-休息型态亚健康;营养-代谢型态亚健康;排泄型态亚健康;感知型态亚健康;性-生殖型态亚健康;认知-应对-关系型态亚健康,并指出六种类型可以相互共存,并非必须独立存在。

2 中医体质概念与分类

“体质”一词虽在清代叶天士所著《临证指南医案》中方有明确记载,但古代医家对其实质内容早有认识,《黄帝内经》奠定了体质分类的基础。所以中医体质学说的根源建立在《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思想上,通过近现代的中外学者思想交流后产生并逐步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说。

《中医体质学》中对于体质的定义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表现出来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研究方法的不断丰富、研究内容的日趋深入,众多学者提出的分类方法数目繁多。目前受到多数学者公认的是王琦教授的九分法[10],王琦教授总结并提出的中医体质研究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即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王琦教授[11]认为,“体质分类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是从复杂的体质现象中提炼出来的有关规律,最终形成分类系统。”九分法将体质状态分为: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将体质的基本原理概括为: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禀赋遗传论,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背景。除了平和质,其余八种体质统称为偏颇体质。

3 亚健康与中医偏颇体质的之间的相互关系

3.1 中医偏颇体质与亚健康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3.1.1 成因相似,状态相似 二者成因有相似之处,有学者[12]认为亚健康状态虽为无病但其体内的病机已启动,产生了阴阳偏盛偏衰,或气血亏损,或气血瘀滞,或有某些病理性产物的积聚,这同正常体质外之病理体质的形成有互鉴之处,也正是病理性体质亦属亚健康状态的根本原因所在。

偏颇体质之人,体内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但尚未发展成疾病,处于病与未病之间的状态。这与亚健康的定义有相同之处,即均属于“未病”阶段。

3.1.2 分类互相交叉,存在对应关系 亚健康状态是各种偏颇体质(兼挟体质)的组合,偏颇体质也是种种不同的亚健康类型的组合。岑澔等[13]研究发现中医体质与亚健康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从而得出结论:亚健康指标可以量化为以若干个中医体质类型为自变量的函数,即每种亚健康状态是各种不同体质的组合。倪红梅等[14]认为体质研究中所注意到的除正常体质外的偏颇体质,其实也就是种种不同的亚健康类型的组合。

国内有研究[15]分析显示,亚健康状态三分型(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亚健康)、七分类(疲劳、失眠、焦虑、疼痛、健忘、抑郁、便秘)与中医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认为亚健康状态三分型中,躯体亚健康与阳虚质、阴虚质对应;心理亚健康与气虚质、瘀血质对应;社会适应亚健康与平和质对应。亚健康状态七分类中,疲劳亚健康与气虚质、痰湿质对应;失眠亚健康与阳虚质对应;焦虑亚健康与气郁质对应;健忘亚健康与平和质、特禀质对应;抑郁亚健康与气郁质对应;便秘亚健康与阴虚质对应。这说明亚健康状态的不同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有一定的具体对应关系。

也有研究[16]显示,气虚质、湿热质及气郁质是形成亚健康状态的危险体质。与其他偏颇体质比较,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中亚健康状态人群的数量占较高比例。不考虑体质之间相互影响前提下,上述四种偏颇体质未来发展为亚健康状态的风险较高。

3.1.3 调理或防治方法相似 中医“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重在改善体质偏颇状态。改善偏颇体质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方法,不仅可以调整亚健康状态,还可以达到阻断健康人向亚健康状态转变。

杨育同等[17]认为,通过体质特征来养生防病是现代医学所追求的目标,即通过审查人的神、色、态、脉、舌等体征及性格、饮食、二便等,结合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实际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出偏颇体质,对偏颇体质状态进行调理、优化,而达到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不同体质类型与亚健康进一步发展为某一疾病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改善体质的病理表现是预防亚健康的最佳方案。基于中医对亚健康状态和体质学说的认识,中医体质学说对亚健康的防治有重要指导作用,所以调理偏颇体质是防治亚健康的重要手段。

3.2 亚健康不等同于偏颇体质

3.2.1 概念不同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在形态结构、功能活动和心理状态方面固有的、相对稳定的个体特性。中西医界及国内外学者公认人体存在不同体质类型,而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态。

偏颇体质既可出现在健康人群,也可出现在亚健康人群,还能存在于患病人群。体质是可以综合反应一个人的整体状态的内在规律的总结,因为中医学“治未病”既有广义的内涵又有狭义的内涵,其广义的概念包含了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等五方面的内容[18],这说明偏颇体质贯穿了健康-亚健康-疾病整个过程;健康人也可以拥有偏颇体质,偏颇体质的人未必全是亚健康状态,只是在各种外在因素如社会生活经济环境等影响下更容易出现亚健康。而人一旦患病就不能称之为亚健康。

3.2.2 偏颇体质出现早于亚健康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强弱及心理素质等机体反应性与亚健康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姜海伟等[19]提出了“体质-亚健康-病证”演变关系轴的研究思路。即以中医体质学说为轴心,以亚健康状态下反应疾病量变积累的相关生理病理性指标为坐标。说明体质是优先存在于亚健康之前,先有相应的偏颇体质才会造成亚健康状态。有学者认为[16],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四种偏颇体质未来发展为亚健康状态的风险较高,这也间接说明了偏颇体质早于亚健康出现。

3.2.3 疾病倾向性不同 躯体性亚健康状态包括疲劳性、睡眠失调、疼痛性等症状,而通过这些较为典型症状我们可能考虑存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等多种体质。反过来讲根据中医体质分类,气郁质表现在外的症状可以出现疼痛、情志改变、睡眠失常、甚至还会导致社交方面的障碍,这样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亚健康类别。

这样我们会发现一种亚健康状态可以存在多种体质,同样一种偏颇体质可以导致多种亚健康状态。通过众多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某种亚健康状态类型与某种体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和等同。

例如亚健康分类中,活动-休息型态亚健康:指个体在活动运动、睡眠休息、能量平衡、心肺-血管性反应方面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表现包括虚弱、疲劳、精力不足、易患感冒、关节疼痛、肌肉酸痛、颈肩僵硬、失眠、早醒、多梦、困倦、起立时眼发黑、心慌、心悸、畏寒、手足发凉、头昏沉、偏头痛等。这些症状如此之多让我们很难得出其可能发生的疾病种类的倾向性。

偏颇体质在疾病的倾向性有特殊之处,例如痰湿质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证[11]。而且中医的病证关系与偏颇体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病—证—体质理论认为偏颇体质常导致某种特定证的形成,中医的疾病治疗多为辨证为主辨病为辅。偏颇体质相对来讲,在指导预防保健治疗上更具有精确性和可行性。

亚健康状态的类型很难导致特定中医证的出现,相反一种亚健康状态可以出现多种证的可能。即使针对现代疾病谱,亚健康状态也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仅是一种模糊范围。

3.3 偏颇体质是基础,亚健康是外显形式 王忠成等[20]认为,偏颇体质与亚健康状态密切相关,偏颇性体质是亚健康状态的物质基础,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亚健康状态的基本病机特点,亚健康状态则是偏颇体质的表现特征和外显形式。孟宪宗等[21]也认为,亚健康处于生理体质与偏颇体质的临界状态。病理体质是亚健康状态的物质基础,反映了亚健康形成的内在机制。亚健康状态则是病理体质的表现特征和外显形式,体质因素是亚健康发生的内因,也是亚健康证型形成的内在依据。

[1]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10-13.

[2]郑秋浦,段留法.亚健康研究现状[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3,5(2):67-70.

[3]孙涛,王天芳,五流信.亚健康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0.

[4]吴建林.从体质谈中医“治未病”理论与调治亚健康状态[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2010.

[5]陈国元,刘卫东,杨磊,等.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15(2):101-102.

[6]闫伯华.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方法[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747-748.

[7]谢雁鸣,刘保延,朴海垠,等.亚健康人群亚型症状特征初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5):355-360.

[8]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

[9]孙涛,樊新荣.亚健康型态分类研究的探索[J].医学综述,2010,16(23):3641-3643.

[10]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11]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C].2006年第四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6.

[12]王利敏,陈家旭.论体质分型与亚健康状态[J].中国医药学报,2001,16(6):21-23.

[13]岑澔,王琦.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J].中医研究,2007,20(5):34-35.

[14]倪红梅,何裕民,沈红艺,等.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状态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5):335-336.

[15]欧爱华,麦润汝,原嘉民,等.亚健康状态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的对应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11-14.

[16]王国玮,高飞,李健,等.671例体检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亚健康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1,30(3):198-200.

[17]杨育同,郭文娟,冯玉华,等.中医调理偏颇体质防治亚健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4):1071-1073.

[18]张晓天,刘慧俊.中医治未病和体质学说与亚健康的关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6(6):82,86.

[19]姜海伟.浅谈有关“体质-亚健康-病证”演变关系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9):836-837.

[20]王忠成,王小宁.体质与亚健康状态防治的理论基础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591-2592.

[21]孟宪宗,何裕民.浅析调理体质与亚健康的干预[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2):199-201.

(收稿:2014-10-24 修回:2014-11-05)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保健科(杭州 310006);2浙江省丽水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丽水 323000)

汤军,Tel:1358887270;E-mail:bjh410@126.com

猜你喜欢

偏颇亚健康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