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充分开发

2015-01-22陆平

中学化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化学师生学科

陆平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实际存在、人类所特有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很多的方面,其中动机、兴趣、情绪、意志力、耐力等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特征,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此,笔者结合自己所任教的的化学学科特点,就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效果进行实践和理论研究。

一、充分开发化学学科魅力

动机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主要元素,在这个元素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化学学科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让学生由内而外地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初中化学而言,人教版教材也因此做了变动,新版的教材在初中化学第一课,摒弃了原先的概念性、认知性的目标(老教材在绪论中重点介绍什么是化学,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从而让学生知道化学,认知化学,为后面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而新教材的绪言部分就转变为化学学科价值的展现,比如化学的发展史,化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起到的巨大推进作用等等。由教材的设置变革也不难发现,学科魅力的体现其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激发

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动机,而作为教师,不仅要在化学绪言部分将学科的魅力体现出来,而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学科魅力的开发和渗透。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化学的存在,再从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对生活、社会起到巨大的价值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科的价值,从而促使了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生成和提升。

二、积极创设多种化学情境

要积极创设多种化学情境,通过情境中的生活性、趣味性、思维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初中化学而言,创设的情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实验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每种情境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特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合适的情境,也可以多种情境相结合,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比如实验情境和问题情境相结合,以氨水扩散的实验为例,在没有用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时,教师就提问,我一会罩住A、C后,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呢?罩好以后,再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此处,教师从实验的趣味性和奇特性,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转移到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之中,兴趣油然而生,而教师在现象产生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链,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的思维之中,而思维深度会随着问题的出现而逐渐提升,满足了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需要和能力提升。逐渐逐渐,就把学生的兴趣由表象的趣味性转移到内在的价值性,真正提升了这个非智力因素的持久性和深刻性。

三、构建良好师生情感关系

教学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指导,更是情感的交流和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慢慢的会构建一个情感关系。关系是否融洽和睦直接决定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指数,而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幸福快乐,也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心情和情绪,这样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也就提升了,就化学课堂的教学而言,构建起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方法有很多,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真爱去交流。幼儿教师为了博得小朋友的喜欢,要蹲下来和小朋友交流。而中学生的身高不需要我们蹲下身子,但是应

让我们的心和学生一样平,善于用学生的情感需要来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师爱不仅是停留在高处,而是和学生平起平坐,促膝而谈,真正拉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用我们的真爱去博得学生的信任,为师生情感的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需要,换角度去分析。要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还要站在学生的思维信息呈现的过程中,留给学生的是一种视觉影像,而不是印象,这种影像的效果是一带而过,或者其呈现过程中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功利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多媒体实验现象的不断出现,让学生会对多媒体视频或动画现象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即使课堂中的学生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或者明显的质疑,但是质疑声却在内心世界实际存在的。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行为和照本宣科是没有任课区别的,只不过一个以文字或者语音来传递一个死记硬背的信息,一个以图像形式传递,多了一个图像到文字的转变过程。比如:在介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一个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很多学生为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会发现镁条在剧烈的燃烧,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这样的现场让在场的学生都非常惊讶,也对什么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最初的正确的概念。如果取是实验视频的话,学生就想看电影一样,一带而过。

3.实验失败体验不可替代

多媒体视频和动画都是教育专家们预先设计好的,就拿视频来说,负责视频拍摄的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实验环节的每个细节都是做到无微不至,即使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细微的不足或者错误,教师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都会再次进行修正和删减,从而使整个实验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而这样的最佳状态,毫无保留的呈现给学生的话,学生就更无法体验实验操作关键点的价值和意义,也根本体会不到如果实验一旦操作失败,或者哪个环节配置不妥的话,会引起什么样的不良后果,学生都无法通过多媒体视频或动画来获取,即使获取了也是凭借着教师的口头表述或解释来获取,完全剥夺了学生的亲自参与体验的过程和经历。这样的行为无论是从应试能力的提升还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是一个教育的误区。比如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过程中,用水槽和钟罩相结合的方法,然后点燃红磷后,迅速塞好瓶塞,此时却有很少的水进入钟罩中,远远小于预设的五分之一。到此,发现实验失败了,于是动手提一下水槽中的钟罩,惊讶的发现水槽被钟罩一起提上来了,这一现象让很多学生大声喊出来:“粘住了,粘住了。”这时我们找到了失败的原因,而抛给学生的又是一个新问题,即如何使实验成功,学生就会经历分析失败原因——猜想与假设——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再次实验论证——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失败体验,和新收获是视频动画完全无法替代的,有些效果必须通过实际的失败体验才能感受到的,有些失败是老师都无法预料的,但是这些失败正是化学学习过程中最宝贵的生成财富。

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促进作用

1.辅助实验

让某些短暂的、不够清晰的实验再次呈现,让现象更清晰明了。例如:物质溶于水时的热量变化。把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物质溶于水时,氯化钠溶液温度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温度升高,硝酸铵溶液温度降低,但是由于我们在演示实验时取用药品的量不多,温度变化不明显,且学生离得远,看不清楚,这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课件进行补充和展示,让学生能更近清晰的收获相应温度变化的信息。

2.危险实验

某些实验在操作中会对师生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危险实验,如演示后会生成有毒气体等实验。为了确保师生的安全,我们可以选择视频播放。例如:粉尘的爆炸实验,这一爆炸实验效果和现象肯定非常显著,但是为了师生的安全,我们可以用视频来取得,并强调学生课后不要效仿和探究。

3.高难实验

这里所说的高难实验是指教师或学生凭借已有的器材和实验环境无法完成的。例如: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从而揭示原子内部结构的实验,凭借初中化学实验的器材和装置,教师是无法给学生演示这一实验的,只能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暂且先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来更好的理解原子内部结构,后面环节等到高一级学校再去研究。

笔者认为,除了以上三种通过多媒体进行来有效实现其辅助价值以外,其他必须以实际操作为主,还原化学学科的本质魅力,提升实验教学在化学学习中的价值,真正通过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收稿日期:2014-07-23)

猜你喜欢

化学师生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