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创新的媒体探索
——十堰日报常创常新之路

2015-01-22李东晖陈立波

新闻前哨 2015年1期
关键词:十堰编委联系人

◎李东晖 王 清 陈立波

制度创新的媒体探索
——十堰日报常创常新之路

◎李东晖 王 清 陈立波

制度创新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而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提高人们的工作质效。2009年以来,十堰日报不断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学习制度创新、服务制度创新,实现了编辑记者能力提升、办报水平提高、报纸影响力倍增的目标。六年来,十堰日报四次摘得湖北新闻奖金奖,先后获得中国地市报10强、中国地市党报品牌影响力10强、中国地市党报公信力品牌10强、中国地市报新闻创新10强等荣誉,涌现了摘得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国展)纪录类“金质收藏作品”奖的陶德斌等优秀编辑记者,创新推出了英汉双语报纸、3D报纸,新闻联系人制度2010年被 《新闻战线》关注,青年记者创作室机制2014年被《新闻前哨》关注。

管理制度创新

为充分调动编委人员、部室主任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管理能力,让中坚力量真正“硬”起来,2009年以来,十堰日报编辑先后推出一系列创新型管理制度。

2009年,推出“下家盯上家、一环扣一环”纠错制度。报纸的质量是报纸生存的基础,关系到报社声誉和宣传效果。为保证采、编、校及出版等环节减少差错,直到杜绝差错,推出了“下家盯上家、一环扣一环”纠错制度:编辑发现记者稿件差错(一审),扣记者奖编辑;责任编辑发现编辑交审大样差错(二审),扣编辑奖责任编辑;执班编委发现责任编辑交审大样差错(三审),扣责任编辑奖执班编委;总编辑、清样人员发现执班编委清样差错(四审),扣编委奖清样人员。按重大差错(重稿、标题差错)10元、五要素差错5元、一般差错(错别字、语法错误)2元的标准兑现奖惩。

2010年,开办“我是这样管理部室”论坛。分批分期让部室主任在论坛上交流讨论在部室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做法。通过开办这个论坛,各部室主任之间比学赶帮、取长补短,管理能力全面提高,部室运行更加有序,工作衔接更加紧密,并涌现许多创新的部室管理办法。比如十堰日报要闻部推出周业务交流学习制度、周业务学习轮值主任制度等。

2013年,实行 “部室主任日志”、“值班编委手记”制度。“部室主任日志”即各部室主任每周一安排一周采编工作,将工作落实到天到人,并详细记录日志,月底将日志交总编辑检查点评;“值班编委手记”即值班编委将每天审版发现的差错详细记载,认真分析并在周例会讲评。 “一天一手记,一周一安排,一周一讲评,一月一点评”的“八个一”管理形式,让部室主任、编委人员建起一本工作“明白账”,使采编各项工作科学、精准、有序推进。

2014年,推出新闻宣传报道备忘录制度。将年度报道重点、月报道重点、周报道重点、上周报道亮点、上周报道问题等上墙公示,做到宣传报道“周有安排、月有计划、年有纲领”,让所有采编人员明白报道重点、报道难点、报道亮点、报道缺点,使全年的新闻报道纲举目张、环环相扣、重点突出、有声有色,促进新闻报道方式科学改进、不断创新。

学习制度创新

新闻事业日新月异,新闻工作常创常新。为让所有新闻采编人员跟上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步伐,全面提高新闻采编人员业务素质,2009年以来,十堰日报编辑部先后推出了促进采编人员加强学习的系列制度。

2011年,开展了 “我的得意之作”、“晒晒我的原创作品”活动。“我的得意之作”活动主要针对版面编辑开展,每月抽选版面编辑结合所编版面的得意、精彩之作,向全体采编人员讲组版体会、编稿心得,让采编人员相互学习、取得补短、共同进步。“晒晒我的原创作品”活动主要面向记者开展,每到年底(12月中旬),全体记者将一年独立采写的稿件装订成册向全体采编人员晾晒,由全体采编人员阅评,无记名票选出优秀稿件,分为一、二、三等给予记者奖励。

2012年,推行“我的耻辱簿”登记制度。全体采编人员人手一本“耻辱簿”,并在“耻辱簿”首页书写“生怕再错,不敢忘却”的提醒。采编人员要将每天发生的差错详细记录,总编辑不定时抽查采编人员差错记录情况。对差错发生频率较高的采编人员,总编辑找其座谈、告诫。

2013年,推出“青年记者创作室”制度。青年记者创作室成员为十堰日报编辑部40岁以下的编辑记者,设立秘书处 (一名秘书长和副秘书长),负责制定青年记者工作室工作计划、定期组织确定选题、组织采写力量、初审稿件等。实行轮值主任制——每月选出一人轮流担任轮值主任,轮值主任全权负责组织、策划、统筹一个通版或专版的新闻报道,其他创作成员全力配合;实行一月一考评制度——青年记者工作室作品见报后,十堰日报新闻研究室人员从选题立意、稿件质量、版式版型等方面,分析工作室作品的亮点、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实行一年一奖惩制度——年底,编委会成员票选出青年记者工作室优秀作品、优秀版面、优秀轮值主任、优秀青年记者,其中年度优秀轮值主任1名、优秀青年记者2名、优秀版面1个、优秀作品2件。

服务制度创新

长期以来,地市级党报的报道存在“重上头,轻基层”的问题。如何找到实现新闻宣传 “三贴近”的有效途径?如何在服务基层中拓展党报的自身发展空间,努力实现宣传对象和媒体自身的双赢?2009年以来,十堰日报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受到业内外人士广泛好评。

2009年,推行县市区新闻联系人制度。一是定向定责。十堰市辖四县一市五区,十堰日报从中层干部中选拔出10名思想品德好、业务素质高、协调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联系人,这些联系人分别包联一个县市区,总编辑作为落实县市区新闻联系人制度的总负责人,副总编辑作为划片分管联系人,形成了“总编辑负总责、副总编辑划片分管、中层干部定点联系”的新闻联系网络。同时,编辑部将新闻联系人的职责细化,把新闻宣传、报纸发行、广告市场培育等作为“一揽子任务”落实到人头,实行任务与分配挂钩。年终考核时,将各县市区的用稿量特别是重头稿件的刊发量、报纸发行量、广告刊发量等作为联系人的年度绩效加以考核,严格按照各项指标的增减情况进行奖惩兑现,做到联系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惩到人。二是定期联系、定期汇报。每周一业务办公会,各联系人汇报收集的各县市区新闻线索,编委会根据新闻线索的轻重缓急,安排记者或联系人对接服务。三是联系人与联系点常态互动。要求联系人做到动脑策划、动情服务、动腿下基层、动手写稿子。四是重大新闻漏报迟报追究责任。凡新闻联系人漏报迟报所服务县市区重大新闻的,严格按制度追究责任。

2014年底,推行乡镇新闻联系人制度。在原县市区新闻联系人制度的服务框架、职责义务、考评方式下,将所有编辑、记者纳入为基层服务的责任人,编辑部将点对点服务触角延伸到乡镇,每个编辑、记者定向服务两至三个乡镇,形成了“总编辑负总责、副总编辑划片分管、中层干部定点联县、编辑记者定向联乡”的新闻联系网络。乡镇新闻联系人同样履行三大职责,即新闻宣传、报纸发行、广告市场培育。乡镇新闻联系人收集的乡镇新闻线索、新闻稿件报群工部统一分类、由各版面部室选择处理。同时,开设《乡镇之窗》专版,与十堰日报传媒集团子媒秦楚网互动互补选发乡镇稿件,确保乡镇新闻及时刊发,真正实现乡镇有所求、媒体有所应的目标,全面达到了媒体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生活的要求。

管理制度与学习制度的创新,使十堰日报全体采编人员“建设者”意识全面增强,业务能力全面提升,十堰日报新闻精品逐年增多;新闻联系人制度的推行,使全体采编人员服务意识更加牢固,“合作双赢、朋友先赢”的理念成为全体采编人员的新常态,有效提高了十堰日报美誉度、影响力。正因为如此,十堰广大读者称十堰日报是 “责任媒体、良心媒体、爱心媒体、廉洁媒体”。

(李东晖:十堰日报社长;王 清:十堰日报总编辑;陈立波:十堰日报要闻部主任)

猜你喜欢

十堰编委联系人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编委简介
本刊编委简介
教你将手机联系人导出到Excel
童迷黑白秀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十堰城郊辖区2013年农村低电压治理成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