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手笔 精策划 重呈现
——重大主题报道路径探究

2015-01-22周立波杨敬文

新闻前哨 2015年1期
关键词:湖北日报特刊宜昌

◎周立波 杨敬文

大手笔 精策划 重呈现
——重大主题报道路径探究

◎周立波 杨敬文

重大主题报道,其核心是“重”是“大”。因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百姓利益,党报只有牢牢抓住“重”和“大”,做精做深做高做活报道内容,才能有效地提升党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现以《湖北日报》2014年11月四大系列专特刊为例,探究重大主题报道大策划大呈现的路径。

重大事件呼唤报道大手笔

2014年11月,大事多盛事多,其中包括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在即,“武汉会议”,中国歌剧节在鄂举行。《湖北日报》事先注重策划,事中注重落位,事后注重总结,基本上做到有序推进,精彩呈现。其中“武汉会议”、“楚天放歌”和“汉水北上”、“聚焦发力 建设支点”大型系列报道连续推出的专特刊,似乎创造了“历史之最”。

重大主题报道是一座 “新闻富矿”,能否大手笔策划大手笔呈现,关键在于能否将“规定动作”转化为“自选动作”,积极主动地按新闻规律办事,善于在“重大主题”的领域里发现、挖掘、处理富有新闻价值的报道素材。

正因为如此盘算,四大系列专特刊创造了一个共同点:时间长,集中采写;规模大,兼顾统筹;用稿多,鉴别选题,基本上达到了“策划有读者本位,选题讲新闻价值,采写求新活深高,编排破传统习惯”的目标,收到了吃透精神、符合意图、领导满意、受众悦读、业内公认的效果。

重大主题重在选题精策划

纵观11月的四大大型系列报道,看到了《湖北日报》对重大报道选题策划之重之精有与时俱进的轨迹,体现出四个特点。

精心组织,深度策划。湖北作为调水水源地,丹江口库区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湖北日报》必须抢前争先发出“高昂声音”,事前集团主要领导深入一线调研拿出报道方案,事中老总带领由农村新闻中心为主力的报道组成员完善于报道选题,扎在一线采访。从10月20日至月底连续推出《汉水北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特别报道》特刊,融湖北水源地前世今生和人民伟大奉献于一体,浓墨重彩,角度各异,精彩纷呈,为最伟大的“国脉”工程献上了史誉千秋的 “汉水新歌”。有读者认为,这一组系列报道策划体现了独有特质。

主动研究,周密部署。“武汉会议”是若干大小会议的统称,据说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在湖北召开的全国法制领域第一个重要会议。《湖北日报》策划会前预热:推出“深入推进法治湖北建设”、“法治湖北建设系列综述”两个专栏,刊发7篇典型报道和7篇综述类通讯。同时结合宣传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关键词,深入宣传、解读全会公报、决定,刊发消息、专访、评论50余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会中报道:11月3日至4日共派出以政治新闻中心为主力的11位记者参与采访,一方面把准导向,保质保量落实方案任务,一方面根据会议安排及时调整选题,确保新增“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到位、出彩,共刊发消息条10多条、通讯7篇、特刊7个,形成报道高潮。这次“武汉会议”报道篇幅大、手法新、例子活、有文有图还有图表,让读者赏心悦目。

事前介入,精确盘算。第二届中国歌剧节是荆楚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件盛事。作为本届歌剧节的官方合作媒体,做好这种时间长跨度大的报道,最重要的是深刻领会领导部门的意图,细心探寻读者的需求,深入发现和挖掘相关的材料,精心推出一盘盘读者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文化新闻中心早在年初就梳理了有关歌剧节的信息,安排记者提前介入了解情况。如湖北大剧《八月桂花遍地开》,记者多次到省歌剧舞剧院探班采访。进入10月再依据歌剧节活动方案,多次修改歌剧节报道方案和报道计划。一系列有准备的深入,使得歌剧节揭幕后,相关报道全方位展开,有条不紊推进。特别是 《楚天放歌·第二届中国歌剧节特刊》,保证一天一至两个版,刊发稿件(含图片)近200条,歌剧节盛况得到全方位呈现。

领导重视,部门协力。“规定动作”的特刊如何办得出新出彩需要智慧,策划需要领导重视,呈现需要部门协力。“聚焦发力 建成支点”特刊就是多个部门参与研究、策划和采写的大型系列特刊。这组报道既有宏观层面的综述,又有中观层面的总结,也有微观层面的典型,特别是市州一组报道中先期推出的“襄阳特刊”和“宜昌特刊”,四个版的篇幅,用心探索实践,策划特色选题,报道当地亮点,形成当日看点,都会给读者打下烙印。

精心策划贵在落地重呈现

重大事件形成重大主题,重大主题促成重大策划。有主题有策划,落到报纸上的大呈现才是硬道理。

从四个大型系列报道来看,其呈现之在,与其过去的大型系报道比有所突破。

信息——求新求特。好多特刊选择的信息,多是跳出会场,跳出材料,跳出工作,跳出框框,尽量突出新闻性,从领导关注的问题和读者关切的话题切入做报道,所报道的信息新且反映了本身的特色。

篇幅——多为整版。最多的时候一天推出有三到四个特刊 (或特别报道),每个特刊最少也是一个版的篇幅,最多用的版面达到四个。给大主题大策划充足的版面,本身就是报道创新的结果。

表现——手法多元。消息、综述、通讯、特写、评论,背景、资料、图表、点评、手记……只要能想到的又能最恰当地表现事实的手法,都在这批特刊中有所呈现,给读者立体的感受。

编排——图文并茂。每个特刊,有相当重的文稿,也有与文稿相一致且又能独立成为一个新闻单元的图片。最多的时候,用的图片超过五张以上,图片成了特刊“两翼”中的一翼。

重大报道如何追求强吸引

如何让重大主题报道更能吸引读者?《湖北日报》11月四大大型系列报道给人的启示是,关键要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大胆创新,促进报道方式的转变。

其一,大事来了,就要全盘精心策划、上下联动,不断根据变化调整完善报道方案和选题。

如本次“武汉会议”,是一组会议的总称,总计11个会。这么多会议在几天内开完,采访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其中,“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这次报道组织安排上体现明显。在会前,相关部门要求《湖北日报》大规模、大篇幅、多形式地对会议进行全方位报道,甚至提出要有人大、政协“两会”一样的报道规模,以此展现湖北平安建设成就和办会水平。会上,主办方要求会议低调,控制规模,特别是许多涉密、涉敏感问题的会议,有的要求不报道,有的控制进场采访记者。“会议须知”明文要求,所有参会人员,均不得接受记者采访。《湖北日报》既遵守会议纪律,又通过主动策划,做到 “保质保量”。

“汉水北上”也有“计划赶不上变化”之实。南水北调通水时间因故推迟。报道组以变应变,启动了“三千里干渠探访”采访活动,把特别报道的重点从库区转向中线干渠工程,并适当调整了见报节奏,做到了特别报道在正式通水前的连续性不中断,报道质量不下降。前方记者一路向北,实地采访,以见闻、图片形式,反映南水北调工程概貌与技术特点,介绍汉水北上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从见报的“三千里干渠探访”多期报道来看,选题坚持了读者本位,报道有看头。

成功的报道与精心策划、上下协调分不开,也与不断调整完善报道方案和选题分不开。

其二,大事来了,就要动用各种力量,采用多种形式,把报道做新做深做好做足,真正给读者打下深刻的烙印。

从报道内容上看,11月 “楚天放歌”和“汉水北上”在策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报道方案,采访过程中善于发现,深入挖掘,把读者想知未知和应知的信息,一盘盘端上报纸版面,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记。在写作中以细节呈现故事,以故事带出道理,以道理启迪读者。“楚天放歌”特刊突出歌剧走基层活动,突出读者受众意识,既有利于传播,也有利于歌剧接地气,让歌剧从庙堂之高、曲高和寡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越是重大的主题报道,越不能高高在上,就必须提高其必读性、易读性和悦读性。以小见大的报道方式,要通过形式的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可读可亲可信。

其三,大事来了,就要把报道做成思想盛宴,重在观点呈现,让各地探索和创造给人启迪、受益受用。

“聚焦发力 建设支点”襄阳和宜昌两个特刊,均拿出四个版的篇幅,在规模上就给人排山倒海之势,规定动作做得 “高大上美”,关键在于策划,在于采写,在于呈现。“襄阳特刊”全方位报道襄阳在复兴盛都,走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大路上的发力故事和图强精神。“宜昌特刊”通过四个大标题“宜昌:国家试点”、“大城蝶变宜昌磁场”、“产业创新·宜昌先闯”、“信息惠民·宜昌担当”层层推进,将宜昌的先试先变闯先担叙述得有根有据有事有实。两个特刊用心深,策划精,篇幅大,信息之丰,呈现新,都会给读者打下烙印,也会带来仿效效应。

对大事的报道,释放精彩新锐的观点,在给人思想启迪的同时,也把报道上升为公众话题,融服务性、指导性、针对、文化性、观点性、公共性为一体,体现报道对重大事务的深度介入与参与,引导读者普遍关注,从而提高党报新闻的影响力,重要工作的推动力,媒体间的竞争力。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湖北日报特刊宜昌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湖北宜昌卷
两会特刊
奥运特刊
奥运特刊
两会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