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胃轻瘫50例临床护理观察

2015-01-22阮传青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胃轻瘫任脉排空

阮传青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技术艾灸疗法在2型糖尿病胃轻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均给予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胃轻瘫治疗中,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艾灸疗法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胃轻瘫;艾灸疗法;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105-02

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的多发病,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以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泛酸嗳气、早饱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本院2型糖尿病胃轻瘫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艾灸疗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胃轻瘫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8.8±16.2)岁;糖尿病病程4~23年,平均(11.2±4.5)年,胃轻瘫病程6个月至7年4个月,平均(34.5±12.6)月。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5.2±14.8)岁;糖尿病病程4~21年,平均(13.5±4.8)年,胃轻瘫病程4个月~8年,平均(37.3±14.5)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合理膳食、运动锻炼及降血糖药物,降血糖药物采用口服降糖药,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注射,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10mmol/L。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①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需求,多与患者沟通,多关心与体贴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并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此外,护理还必须针对部分患者的悲观情绪进行诱导与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②饮食护理。告诉患者饮食要合理,严格执行饮食计划,严格按照医生制订的食谱进行饮食,宜少量多餐,注意节制,但也不能吃得太少,避免随意增减,摄入的热量太多或太少均会影响血糠的波动,均可导致血糖过高或过低而加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吃盐,不饮酒。进餐时间要按照胃轻瘫程度而定,使胰岛素发挥作用与注射时间相配合。严格限制蔗糖、蜂蜜、糖果、甜点、含糖饮料、水果及各种酒类等各种含糖食物如的摄入。由于纤维素会延迟胃排空,会增加患者饱腹感,因此轻瘫症状较重时要限制高纤维素食物如红薯、马铃薯、芹菜等的摄入。由于糖尿病胃轻瘫后,食物在胃内的排空延迟,其结果是血糖不能按时达到高峰,因此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为了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饮食形态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为主,或将固态食物匀浆化。避免进食生冷,限制酸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胃部不适症状。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长时间的运动应根据需要增加热量摄入,以预防出现低血糠反应。早晨进行锻炼时不宜空腹。③用药护理。因高血糖可引起胃、十二指肠动力障碍,低血糖时会发生低血糠反应,因此必须注意血糖监测。糖尿病胃轻瘫的患者胃排空延迟且多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胰岛素治疗期间,严格检测血糖变化,并做好记录。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时间,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饭前1小时皮下注射。合理选择胰岛素注射部位,注射部位要注意交替以免局部形成硬结,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与疗效。患者自行注射者应告知患者注意更换针头,预防感染。对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可以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手抖、心悸、出汗、饥饿、乏力等低血糖反应,一旦出现上述反应应及时处理。④运动锻炼。最好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及太极拳等。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每周至少3次,运动强度可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但须持之以恒,切忌随意中断。运动时需家属或看护人员陪伴,并随身携带糖果,以便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不要空腹时运动,最好在饭后1小时后进行运动。运动时要携带糖尿病诊断卡,以备急需。虑弱的病人则应该减少运动,增加卧床时间,同时指导病人进行床上肢体活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⑤健康教育。责任护士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指导病人积极预防危险因素,如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肥胖等。教育病人预防加重的诱发因素,如饮食控制不当,低血糠频繁发作及过度劳累等。对于出院病人,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自我监测与自我护理的能力。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技术艾灸疗法。艾灸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灸箱内加放燃着的清艾条的温和灸灸法,灸中脘、神阙,每次30min左右,每日 1 次。艾灸时注意保暖及防止艾火烫伤皮肤。5天为1个疗程,疗程与疗程之间休息 2天,共治疗4疗程。

1.3 疗效标准 采用全国西沙必利多中心临床实验协调组制定的疗效指数作为疗效评价指标[1],将上腹胀满、嗳气、厌食、恶心呕吐、上腹痛5项,按其轻重分为4级(0级:无症状;1级:有轻度症状,但不明显;2级:症状稍重,但不影响工作;3级:症状严重,难以坚持工作),于入院及治疗4个疗程(共28天)后进行评定,并按公式“症状改善率=[(治疗前症状总分数一治疗后症状总分数)÷ 治疗前症状总分数]×100%”计算出症状改善率。根据症状改善率确定疗效标准如下:痊愈:症状改善率为100%;显效:症状改善率在75%以上;有效:症状改善率在25%~75%之间;无效:症状改善率25% 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糖尿病的50%左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2],高血糖不仅可直接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胃肠道激素分泌,而且还能抑制健康人及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产生和胃窦部动力,直接影响胃的运动功能。

对于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如莫沙比利,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易产生耐药性,且不良反应较多[3]。灸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无任何毒副作法,具有温通的作用。有临床观察表明[4],针灸疗法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清胃动素水平,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方法。本临床观察中所采用中脘、神阙穴,它们是人体任脉上的穴位,采用艾灸疗法,能通过灸火的温热刺激能振奋阳气,温通经络、调理脏腑,达到理气健脾、消食导滞及降逆和胃的作用,因此对糖尿病胃轻瘫出现的脘腹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王玲等[5]从现代医学角度研究发现,针灸任脉经穴能促进胃排空,降低血糖,针刺任脉经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机理为提高胃动力、控制血糖而促进胃排空,从而治疗胃轻瘫。

参考文献

[1]全国西沙必利多中心临床实验协调组.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3):180.

[2]姚东英,刘菲.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31(1):16-17.

[3]郭湘丽 赵施竹.神阙灸配合苍龟探穴针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150-151.

[4]邓聪,老锦雄.温针配合隔附子饼灸对糖尿病胃轻瘫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 ,31(11):818-819.

[5]王玲,陶加平,吴立雄.针灸任脉经穴对糖尿病胃轻瘫胃排空及血糖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3):5-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糖尿病的50%左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2],高血糖不仅可直接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胃肠道激素分泌,而且还能抑制健康人及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产生和胃窦部动力,直接影响胃的运动功能。

对于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如莫沙比利,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易产生耐药性,且不良反应较多[3]。灸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无任何毒副作法,具有温通的作用。有临床观察表明[4],针灸疗法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清胃动素水平,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方法。本临床观察中所采用中脘、神阙穴,它们是人体任脉上的穴位,采用艾灸疗法,能通过灸火的温热刺激能振奋阳气,温通经络、调理脏腑,达到理气健脾、消食导滞及降逆和胃的作用,因此对糖尿病胃轻瘫出现的脘腹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王玲等[5]从现代医学角度研究发现,针灸任脉经穴能促进胃排空,降低血糖,针刺任脉经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机理为提高胃动力、控制血糖而促进胃排空,从而治疗胃轻瘫。

参考文献

[1]全国西沙必利多中心临床实验协调组.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3):180.

[2]姚东英,刘菲.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31(1):16-17.

[3]郭湘丽 赵施竹.神阙灸配合苍龟探穴针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150-151.

[4]邓聪,老锦雄.温针配合隔附子饼灸对糖尿病胃轻瘫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 ,31(11):818-819.

[5]王玲,陶加平,吴立雄.针灸任脉经穴对糖尿病胃轻瘫胃排空及血糖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3):5-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糖尿病的50%左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2],高血糖不仅可直接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胃肠道激素分泌,而且还能抑制健康人及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产生和胃窦部动力,直接影响胃的运动功能。

对于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如莫沙比利,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易产生耐药性,且不良反应较多[3]。灸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无任何毒副作法,具有温通的作用。有临床观察表明[4],针灸疗法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清胃动素水平,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方法。本临床观察中所采用中脘、神阙穴,它们是人体任脉上的穴位,采用艾灸疗法,能通过灸火的温热刺激能振奋阳气,温通经络、调理脏腑,达到理气健脾、消食导滞及降逆和胃的作用,因此对糖尿病胃轻瘫出现的脘腹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王玲等[5]从现代医学角度研究发现,针灸任脉经穴能促进胃排空,降低血糖,针刺任脉经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机理为提高胃动力、控制血糖而促进胃排空,从而治疗胃轻瘫。

参考文献

[1]全国西沙必利多中心临床实验协调组.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3):180.

[2]姚东英,刘菲.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31(1):16-17.

[3]郭湘丽 赵施竹.神阙灸配合苍龟探穴针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150-151.

[4]邓聪,老锦雄.温针配合隔附子饼灸对糖尿病胃轻瘫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 ,31(11):818-819.

[5]王玲,陶加平,吴立雄.针灸任脉经穴对糖尿病胃轻瘫胃排空及血糖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3):5-7.

猜你喜欢

胃轻瘫任脉排空
任脉释名浅析*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60例
对“任主胞胎”理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