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

2015-01-22瞿红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血液检验血站质量管理

瞿红梅

【摘 要】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临床医疗对血液需求量的上升,与此同时,血液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越来越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作为提供血液标本,并对血液质量合格与否进行检测的部门,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在各个供血环节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有效管理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血液检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80-02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临床医疗对血液需求量的增多,与此同时,血液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逐渐被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1]。作为提供血液标本,并对血液质量合格与否进行检测的部门,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在各个供血环节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有效管理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文对现阶段血站血液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控制与管理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1 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有待完善血站质量管理机制 很多血站存在不够完整的操作规范标准,而且管理制度严重匮乏。依照近些年国际标准化血液质量要求,一些血站进一步推行血液检测质量控制机制,规范化管理血站血液检验质量。但是,血站血液实验室质量与其环境条件、人员素质以及设施等密切相关,所以,血站怎样才能构建有效的质量控制防范机制,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符合血站质量控制管理需求,是现阶段我国血站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3]。

1.2 采集血液标本质量问题

1.2.1 错乱的血液标本采集和留样 在采集血液标本与血液留样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错乱现象,优势血站血液采集工作者需要同时对两者或两者以上献血者血液进行采集,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标本留错和标本试管标签粘错的情况。

1.2.2 献血者饮食与身体状态 献血者饮食与身体状态对血液检测结果是否准确有直接影响。献血者在献血前如果有剧烈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检测结果,此外,如果献血者在献血前饮食过于油腻,有可能会出现乳糜样脂肪血或导致谷丙转氨酶(ALT)结果上升。

1.2.3 不当的血液标本存储与运输 温度过高或者时间过长都会对血液标本质量有一定影响。很多献血者都是在献血车中进行流动采血,使得在采集后的血液标本被置于室外,而且在搁置一段时间后才被送达实验室检验,从而影响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质量。

1.3 缺乏血液检验环境生物防护安全 因为主要在血站检验实验室中实施血液检验,而实验室同时又是初筛艾滋病的实验室,所以,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现阶段我国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设置血液实验室预防职业暴露及制定生物安全机制的匮乏;②血液实验室未制定有效的准入规定,外科工作人员可以随意出入;③血液检验实验室工作者相关保护措施不足[4];④不合理的血液实验室布局,缺乏明确的半污染区域、清洁区域以及污染区域等划分;⑤血液实验室没有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⑥血液实验室工作者对突发事件缺乏相关应急处理知识。

1.4 不规范的检验仪器设备管理 随着近年我国科技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血液检验工作逐渐向精密仪器靠拢,传统血液检验模式逐渐被智能化、自动化血液检验技术与仪器所取代,此外,作为检验血液的重要环节,仪器被称为控制管理血液检验质量关键。但是,现阶段我国血站中重视构建血液质量检验硬件,而忽视管理仪器设备的软件普遍存在,导致在使用、维修、校准血站仪器和状态、标识仪器等方面缺乏有效管理。

1.5 不规范的实验结果记录 ①不够规范的原始结果记录,导致血液检测内容的不完整;②未详细标明实验原始酶属于阳性或者阴性,而且存放标本位置未明确标识;③缺乏有效、规范的血站实验室管理,而且血液检测结果记录缺乏完整性;④存在实验室资料保存安全性比较差;⑤在对血液检验结果进行记录时,所使用的表格不够规范,同时存在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5]。

2 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规范的质量评价体系 在评价实验室血液检验质量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质量,会专门派相关人员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和质量评价,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也会对血液样本检测结果进行核对,但缺乏质量的权威性。

2.2 失控的质量控制 血液标本质量控制失控的原因主要有:①对过期质控物的使用;②对批号不同的质控物进行混合使用;③混合使用几支同批号质控物,而且使用之前未混匀;④反复融、冻质控物,而且在使用之前未在标准室温下平衡、融解;⑤血液标本和质控物的测定条件存在差异性,同时很多实验室将(x±2s)当作警戒线,并将(x±3s)当作失控界限,如果存在过严的限定,会使得实验室一些血液标本质量控制出现比较严重的失控状态。

2.3 血站实验室不当的血液检验结果处理 通过随机抽样来检验部分样本,如果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和样本检验结果相符,就会确定血液检验结果有效,但是,此处理措施具有非常大的缺陷,而直接造成血液标本漏检是最为严重的检验缺陷,并将存在问题的血液标本视为正常标本进行检验[6]。

3 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改进措施

3.1 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素质 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现代医学中,也在进一步改进现代医学检验技术,所以,作为血液检验工作者,必须有熟练的血液检验操作技能与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以适应现阶段血站血液实验室质量检验需求。此外,为保证不断提升血液检验工作者的业务能力,要对血液检验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其能够达到血液检验所规定的素质要求。实行严格的上岗考核,邀请专家作定期授课,确保血液检验工作人员能够对血液检验技术进行有效学习与全面掌握[7]。

3.2 对血液检验原始文件记录进行完善与妥善保存 在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文件记录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因此必须对文件记录予以足够重视。文件内容主要有标本交接记录、仪器使用、维护与保养记录、已检验标本销毁与保存记录、试剂使用记录、已检验血液标本与消毒记录等内容,必须保证原始文件记录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3.3 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 采集、存储、传递以及运输血液样本过程中,必须保证无污染、无渗漏、无遗漏、无溶血以及无纤维蛋白。对于那些无法及时检验的血液样本,必须对其进行冷藏存储,确保血液存储温度维持在2~6℃之间,最长存储时间必须保证在2d以内,对于不抗凝标本,一定要避免阳性事件的出现,对于已经检验的血液样本,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同时留样观察[8]。

3.4 血液检验设备与仪器管理 采购仪器时,一定要对生产销售许可证、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厂家法人营业执照进行详细确认,确保手续齐全;已购入仪器,必须由法定计量部门对仪器进行定期检查,并根据《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所规定的内容管理,仪器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此外,在使用仪器过程中,必须正确操作,并对说明书上所注明的要求予以严格遵守。检验结束后,需要对机器予以及时维护,将机器维护记录填写完整。

4 进一步完善血液质量管理机制

在有效管理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过程中,必须做到以预防为主,以提前控制为质量管理原则,涉及血液质量管理机制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对血液检验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程序指导,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完善检验记录,确保血液检验工作能够有据可查,为纠正血液检验错误提供有效信息。

5 结语

在血站检验室工作中,血液质量是其生命线,实施血液质量控制管理是血液检验过程中保证血液安全的关键环节,所以,血站工作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血站血液检验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确保有针对性、有序性、长期性的管理血站检验实验室质量,进一步提升血站质量控制管理水平,进一步为我国血站输血安全提供全面服务,有效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陈兰娟.论血站血液检验中的质量管理[J].医学信息,2011,4(2):1619-1620.

[2]栗芳.浅析血液检验的质量管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8):239-240.

[3]吴卫国,田丰.2008年血站室间质评ELISAS检测的一些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8,(30):154-155.

[4]于波.浅议血站血液检验的质量管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8):200-201.

[5]陈玉碧.血站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405-2406.

[6]梁洁贞,陈志忠.创建血站品牌与文化,树立血站良好公众形象[J].中国医学创新,2013,(11):196-197.

[7]朱慧佳.实施中心血站全面质量管理措施与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06):123-124.

[8]张慧萍.血站检验人员的防护措施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8):136-137.

猜你喜欢

血液检验血站质量管理
提高血液检验准确性的管理措施分析
贫血鉴别诊断中采用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探析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
血站建立和实施审核组模式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