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南大会战 铁血昆仑关

2015-01-22史磊

时代报告 2015年1期
关键词:昆仑南宁战役

史磊

卢沟桥事变的炮声,震撼了中华大地,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殊死搏战。八年全民族抗战,赢得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广西抗日战场,中国军民浴血鏖战,气壮山河的昆仑关大捷,堪称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攻坚战,谱写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上的千古篇章。

日军图谋

切断中国抗战国际交通线

巍巍昆仑关,始建于秦汉之际,唐时曰“南雄关”,宋时易名“昆仑关”,是中国十大历史名关,有“雄关独峙镇南天”之誉。昆仑关位于桂中南大明山东向余脉的宾阳与邕宁交界处,群山环拱,层峦叠嶂,是距南宁百里的东北门户。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和广州,没有达到迫使中国政府投降的目的。于是,日军谋划发动桂南战役,沦陷昆仑关,目的是彻底切断桂越国际交通线,迫使国民党政府投降。当年日本情报称,中国获得外援最重要的路线即法属印度支那线(南宁至凭样、龙州至越南),1939年9月运进中国总吨位14700吨,其中有12500吨经此路线,达85%。

1939年初,日本军部“南进”派最早提出:必须切断中国对外最后的交通线,以期实现一举解决“中国事变”的计划。1939年4月15日,日本海军部提出攻占南宁,切断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并开辟海军攻击中国内陆的航空基地。

6月,日本参谋本部强调“南宁一旦占领,以该地为基地,则交通四通八达,远可通往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所以南宁——谅山的道路,形成了蒋政权联络西南的大动脉。为了直接切断它,首先必须夺取南宁。南宁一旦占领,无须置重兵于东京湾附近即可以完成作战目的。还可将飞机场往前推进,缩短由海南岛起飞的距离,更有效地轰炸蒋政权在西南的两大补给线——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达到切断的目的,并可直接威胁法属印度支那”。

同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两国已无力顾及远东。日本内阁首相、陆军大将阿部信行发表声明:“值此欧洲战争爆发之际,帝国不予介入,决定专向解决中国事变迈进。”一是逼迫蒋介石政权投降,二是抢占西方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实现独霸亚洲的美梦。日军作战部长富永恭次狂称:“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

10月16日,日本大本营发出《大陆命令第375号》:“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应以一部协同海军迅速切断沿南宁至龙州之敌补给路线。”同日,还发出《大陆指第582号》规定:“本作战之目的,在于直接切断沿南宁——龙州敌补给联络路线,并强化切断沿滇越铁路及滇缅公路敌补给联络路线之海军航空作战。”

狼烟将至,蒋介石误判敌情

狼烟将至,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和蒋介石却没料到日军在钦州、防城登陆。蒋介石误判短时期内日军不至于进攻桂南,估计日军欲要进犯桂南,最有可能是由广东南路沿海登陆并经玉林、贵县向宾阳、南宁进攻。军事委员长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和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在广东南路到钦防四属千里海防,仅有第四十六军2个师又2个独立团驻防。1940年2月蒋介石在柳州主持召开桂南会战检讨会议上,公开承担误判责任。

10月19日,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官西尾寿造下达广西作战命令,命令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指挥第五师团(今村均中将师团长),台湾混成旅团,其他配合部队、第五舰队(11月中旬改称第二派遣支舰队)、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参加作战,总兵力共约3万多人,军舰70多艘,航母2艘,飞机约100架,登陆钦防,占领南宁。

日军第五师团从10月27日到11月3日陆续从大连、旅顺南运,11月7日集结海南三亚湾;台湾混成旅团于9日由广州运至三亚湾。10日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到达三亚。

中国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受桂林行营指挥,担负两广抗战任务。以第十六集团军夏威部第三十一、第四十六军6个师又4个团,守备桂南及阳江千里防线,防御兵力极为单薄。更为要命的是蒋介石、白崇禧、张发奎关于日军不可能在钦、防登陆的误判,必将丧失御敌战机。

仓促应战,痛失重镇南宁

1939年11月至1940年11月,桂南大会战经过南宁失守、争夺昆仑关、宾阳上林溃败、收复桂南4个阶段。是中国正面战场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1939年11月15、16两日,日军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及海军陆战队共3万多人在钦州湾多处登陆。16日敌攻占防城,17日陷钦州,接着日军在飞机的配合下,冲破中国守军第四十六军第十九师的防线,沿邕钦公路向南宁进犯。

日军登陆钦防,逼近南宁。蒋介石极为焦虑,19日令白崇禧由重庆飞桂林指挥桂南会战,还派陈诚、李济深为监军。21日白崇禧率部抵达迁江,设立行营指挥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急调徐庭瑶第三十八集团军(辖李延年第二军、杜聿明笫五军、甘丽初第六军、傅仲芳第九十九军、姚纯第三十六军),蔡廷锴第二十六集团军,邓龙光第三十五集团军,叶肇第三十七集团军及地方部队、炮兵、空军。空军第二路军飞机百架,连同广西第十六集团军共约15多万人,一举反攻昆仑关,收复桂南。

蒋介石饬令第五军由湖南衡山由火车运至永福,在宾阳集中驰援南宁;又令第九十九军从湘潭和贵阳向柳州集结;第三十六军由重庆、湖北向宜山集结。但一切为时已晚。

22日,日军第五师团两个旅团已推进到邕江南岸,加紧准备从东南面和西南进攻南宁。22日,国军第四十六军一七○师抵达邕宁,第三十一军第一三五师两个团到达南宁城区,第五军第二○○师第六○○团于24日下午抵达南宁东北的二塘。另外6个军还在从外省向柳州、宾阳集结途中。由于原来的防卫方向错误,这次集结实在过于匆忙,属亡羊补牢之举。

23日,日军第五师团在飞机掩护下开始强渡邕江,夜晚,国军第一三五师四○五团团长伍宗骏擅自撤退,南宁城防洞开。24日拂晓,第一七○师在邕宁与日军激战。日军第五师团中村正雄旅团第二十一联队渡江攻占南宁。

25日晨,刚到南宁郊区的国军第五军第二○○师第六○○团协同第一三五师、第一七○师在二塘顽强阻击日军第二十一、四十二两个联队。日军在飞机掩护下,猛攻一七○师和二○○师两个团阵地,国军拼死抵抗。六○○团团长邵一之、团副吴其升阵亡。鉴于战况不利,第一七○师师长黎行恕与二○○师师长戴安澜决定黄昏后撤退至高峰隘,据险阻击两天两夜,这是日军自钦、防登陆后遇到的最激烈抵抗。

26日,日本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宣布编组邕钦兵团,由第五师团长官今村均指挥。安藤利吉认为稳操胜局,于27日离开南宁回广州。日军于26日起,在飞机掩护下猛攻高峰隘。12月1日,国军失守高峰隘。

第五军戴安澜第二○○师和第十六集团军,扼守昆仑关及武鸣至宾阳一线阵地,阻敌北进。12月2日晨,第十六集团军一部1500多人在4辆战车和强大炮火配合下攻击八塘以北地区的日军。3日,敌中村正雄旅团一部增援八塘,对中国军队反击。4日,日军占领邕北天险昆仑关。

日军决定将昆仑关作为踞守重点,组建笫五师团直辖松本大队,并配属速射炮1个小队,山炮1个中队,迫击炮1个中队,工兵1个小队,无线电2个分队,卫生队一部,拟长期固守昆仑关。

日军据守邕宾路昆仑关和邕武路高峰隘两个战略据点,不仅切断了桂越(南宁至越南)交通线,而且严重危害中国抗战大后方西南各省,对国民党政府造成了严重威胁。

将士浴血,鏖战昆仑关

12月15日,国军各部队调整基本完毕,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颁令反攻。第五军以郑洞国荣誉第一师、戴安澜二○○师为正面主攻部队;邱清泉新编第二十二师为右翼迂回敌后至五塘、六塘,切断南宁至昆仑关的交通,堵击敌增援部队北上;二○○师副师长彭壁生指挥两个补充团为左翼迂回敌后至七塘、八塘,策应正面主攻部队对昆仑关的攻击。

18日,第五军队向昆仑关发起反攻,各集团军在邕钦、邕龙、邕武路上,阻击与牵制日军的增援部队,策应昆仑关主战场。

日军第五师团中村旅团一部踞守昆仑关。第五师团长以前是坂垣征四郎,故称坂垣师团。在侵华战争中参加过长城南口、山西忻中、太原、台儿庄、广州等战役,刚从东北急调来到桂南,今村均为师团长,是这次入侵桂南的主力。日军占领昆仑关后,以该师团的第二十一旅团松本大队扼守,在关北的仙女山、老毛岭、四四一、六五三、六○○、罗塘等高地,以及立别岭、枯桃岭、同兴岭、界首等地,均筑有据战式的堡垒工事。周围以数重铁丝网和鹿砦,并附有机械化部队及炮兵协助,构成了昆仑关的坚固防线。

最早投入桂南会战的第五军第二○○师,在昆仑关攻坚战正式打响之前,就已经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交锋。1939年11月25日,第六○○团邵团长在二塘的激战中身负重伤,拒绝撤离战场,继续指挥战斗,再次中弹,壮烈牺牲。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还有团副吴其升等300多名官兵。战斗异常惨烈,敌我伤亡惨重,第五军经15天血战,至31日攻破天险昆仑关。全歼日军第二十一旅团4000多人,击毙日军少将中村正雄旅团长,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攻坚战的重大胜利。

血战昆仑关,据军科院专家统计:中国军队在昆仑关战役伤亡共约2.4万人(笫五军伤11000人,阵亡5600多人,失踪800多人。最壮烈的是郑洞国荣誉第一师1.3万人,最后撤下战场的只剩700多名战斗兵)。

昆仑烽火,全国主要报纸杂志和电台广播作了空前规模的宣传,中央社、中国新闻社、广西日报社、救亡日报等新闻记者的战地釆访报道数以百计,彰显将士捐躯昆仑关的杀敌豪情,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

《扫荡报》在1939年12月21至22日连载《昆仑血花》后,又发了《三克昆仑关》 《昆仑关血战成功寇军俘虏审讯记》 《访古战场——夺回昆仑关前后》 《桂南战局新阶段》 《一页炫耀世界的战史,昆仑关前血战纪详》《昆仑关大捷之追述》等文。

《救亡日报》先后发表了《在杜军最前线的一日间——杜聿明将军印象记》 《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在前线——访昆仑关归来的鹿地亘先生》《敌第五师团桂南溃灭记》《战后的昆仑关巡历》等。

《广西日报》载有《昆仑关上战死的敌炮兵队长日记》《昆仑关歼灭战》 《纵目昆仑关》 《南路战场的点与面》等。

广西第三届学生军参加了昆仑关前敌战地宣传和发动组织民众的支前救护斗争,也留下了八桂学子经受残酷的战火洗礼的战地纪实:《克复昆仑关的激烈战斗》《昆仑关活跃的女兵们》……

1940年1月18日,上海《申报》发表《昆仑关鏖战记》,堪称战地通讯的佳作:第五军荣誉笫一师:“全由伤愈官兵编成,既富有作战经验,又有勇气,上下精神更能一贯!且受过八个月的整训,其素质的优良,自无疑。十二月十七日,该师接到命令,由思陇出发,向昆仑关搜索前进,十八日晨五时踏着疏朗晨星展开了正面攻击。先是炮攻,续之以步兵仰攻……终以两连极少的兵力,攻占了山峰,和该处重要的道路。这是我们光荣的第一次克复昆仑关!然而,由于两翼残敌没有全部肃清,加之后续部队未能及时赶到,在日军的疯狂反扑下,我军首建克复昆仑关奇功的两连官兵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的血,使昆仑关的战斗平添了无限光荣!我军攻克六五三高地、仙女峰、老毛岭与枯桃岭等处之后,上峰对该师的一万五千元犒赏送到,士兵兴奋异常。所余关隘的残敌,一举被我军歼灭。”接着,第二次、第三次攻克昆仑关激战场面,也写得栩栩如生,真实性、生动性与思想性熔为一炉。

又如《扫荡报》发表的《三克昆仑关》,真实地描写肉搏战中几个壮烈的“血的故事”——新编二十二师邓团杜超然连长在进攻时被击断了一只手,依然用另一只手来掷手榴弹……真实感人的战地报道,写出了国军将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日壮举。

最为撼动民心的是笫五军军长杜聿明在三克昆仑关前的一首绝句诗《昆仑关》:“北海风迷骑士道,昆仑月葬大和魂。扶桑万里樱花节,夜雨千家数泪痕。”

还有第五军新编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率部攻克昆仑关后,赋诗曰:“岁暮夺昆仑,旌旗冲不翻。天开交陆地,气夺大和魂。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在昆仑关攻坚战中,第二○○师担任主攻部队,英勇搏杀;同时与友军紧密配合,为了掩护友军侧翼,第二○○师强攻三○○高地。1940年1月4日,当看到友军攻占九塘后,戴安澜师长口占一首七绝:“仙女山头竖将旗,南来顽寇尽披靡。等闲试向云端望,倩影翩翩舞绣衣。”

抗日名将的诗篇,嘲讽了侵华日军穷兵黩武的狂妄残暴,表现了我军将士舍生忘死、冲锋陷阵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反映出我军装甲部队攻坚作战、地空配合的战斗实情,也写出了我军军纪严明、赢得民众支持的感人场景。

日军战史如此评价昆仑关战役:“通观中国事变以来全部时期,这是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之不少。”据日本战后公布的材料说,此役日军第二十一旅团班长及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多人。

日军第二十一旅团长中村正雄,在昆仑关南5公里的九塘被郑洞国师第三团击毙。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更强的军队。”

1940年1月中旬,国军向南宁进攻,日军在八塘、七塘间拼死抵抗。日军又从广东抽调近卫旅团和第十八师团增援南宁,总兵力达到5万多人。2月上旬日军反攻昆仑关,沦陷宾阳、武鸣、上林、永淳等桂南十八县。

2月2日,日军经永淳绕道攻占宾阳。2月3日,日军重陷昆仑关。2月4日沦陷上林县城,日军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安藤吉利进驻宾阳城,2月8日沦陷武鸣县城。9日,日军缩短战线,放弃宾阳、上林、武鸣、昆仑关等地,长期退守南宁及邕钦、邕龙公路线。1940年10月30日,中国军队收复南宁,11月17日收复钦州,日军退守越南北部。

日军第一次入侵广西历时1年,沦陷桂南和钦廉四属共23个县,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宾阳惨案”“上林惨案”和邕宁蒲庙“万人坟惨案”,屠杀中国军民数万人。侵桂日军犯下了惨无人道的罪行。

巍巍昆仑,永铭抗日将士英魂

桂南会战的爱国将士和支前民兵群众为了捍卫祖国和民族,同仇敌忾,精忠报国,他们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勇气概鏖战昆仑关,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在中华民族解放史上谱写了重要篇章。中国国军将士的抗敌勋绩和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崇敬和怀念。

第一,昆仑关战役是中国抗日正面战场打得最为英勇的战役。中国军队以空军、炮兵、坦克、步兵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痛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企图切断中国西南桂越国际物资援助交通线,并在南宁开辟其向中国内陆作战之基地的战略阴谋。

第二,昆仑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大兵团山地攻坚战役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全歼日军第二十一旅团,极大地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成为了与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同享盛誉的抗战名篇。

第三,昆仑关战役是最为惨烈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打出了军威国魂。国军将士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抵抗外敌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昆仑抗日精神。

第四,昆仑关战役是中国正面战场军民团结、浴血杀敌的典范,具有人民战争的性质。广西不愧为全国抗日模范省。在桂南会战期间,广西当局高举“焦土抗战”的旗帜,“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全省各族民众坚壁清野,奋勇支前,为昆仑关大捷和桂南会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昆仑关战役,国军惨重牺牲,第五军就有3400多名官兵长眠于此。杜聿明将军为此在巍峨的昆仑山上建立“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杜聿明于1940年春调遣工兵连建园立碑,后因远征缅甸、防守昆明,至1944年5月,“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始告落成。遗址现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南门牌坊、北门牌坊、331级台阶、纪念塔、纪战碑亭、阵亡将士公墓及日军少将中村正雄坟墓。

为缅怀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英灵,蒋介石、杜聿明、李宗仁、徐永昌、于右任、顾祝同、张发奎、余汉谋、何应钦、白崇禧、李济深、陈诚、林蔚、张治中、黄旭初等15位国民党军政要员的题词、题联,褒扬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勇战绩和不朽精神。昆仑英烈当之无愧!

墓园南牌坊外柱联为杜聿明将军题写:“血花飞舞,苦战兼旬,攻克昆仑寒敌胆;华表巍峨,扬威万里,待清倭寇慰忠魂。”这副对联表达了将军的肺腑之情。

山顶上,杜聿明题写塔名的“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犹如一把宝剑直指苍穹,塔身正面刻有蒋介石的题词“碧血千秋”,侧面分别刻有参谋总长何应钦题词“气塞苍冥”。军事参议院院长李济深、昆仑关战役总指挥白崇禧撰写了纪战碑文、纪战碑铭。还有杜聿明撰写的《陆军第五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亭碑文》,从不同角度记述战役进程,彰显我军将士的英雄业绩。

我们永远铭记《纪战碑铭》:“关山无恙,壮士不归。自古有死,死得其所。气薄云天,血热后土。英灵赫赫,芳草萋萋。千秋万世,视此丰碑。”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建筑设计者是著名抗日英雄戴安澜将军长子、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先生。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占地面积40亩,建筑总面积3354平方米,于2007年7月18日动工,2008年11月27日竣工,总投资2500万。博物馆分地上地下两层,设有序厅、浴血昆仑厅、前厅与缅怀厅4个展厅。全馆展示文物实物500多件,图片史料200多张,场景复原有白岩洞前线指挥部等3个。馆前广场设置方尖碑阵,记载着阵亡将士的220个姓氏。馆外的5幅浅浮雕画像用大理青石制成,描绘了昆仑关战役的主题场景画面。博物馆通过陈列布展,全面反映爱国军民于1939年底在昆仑关浴血奋战的抗日场景;收藏着大批极为宝贵的历史文物书刊报纸,永远展示着日本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证。

昆仑岭上的关帝庙更具神奇色彩,在当年中日两军血战昆仑关中,空军、炮兵数万发炸弹和炮弹竟然没有被炸中。今日前来祭拜的香火颇为旺盛,蕴涵着后人对抗日先辈的无限景仰!

昆仑关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唯一一个战胜日军并建立碑园的地方。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昆仑关战役博物馆,昆仑关门遗址,都是抗日将士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的历史见证。

伟大的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史为鉴,团结一心的中华民族是打不倒、压不垮的,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全国各族人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将实现。

猜你喜欢

昆仑南宁战役
跨越昆仑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眷恋南宁
茄子花
英国黑斯廷斯战役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
南宁博物馆开馆啦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昆仑投名状
修道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