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纲要”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2015-01-21徐恺
徐恺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吸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其中特别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经典《大学》思想结构的同构性。另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 培育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124-03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5月4日造访北大,行程为参观三站、座谈一次。参观三站为:第一站是人文学苑;第二站是生物动态光学中心;第三站是参加学生青年“青春诗会”。座谈的主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我们特别有启发。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习近平主席看望当时重病在身的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从这一拜访结果可以看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某些内在的关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吸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1] 因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生修养部分可以为我们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提供某些借鉴。我们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修养论具有一定的同构性。
一、继承与创新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被概括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简称为“三个倡导”。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结合当代世界最为主流的价值观念,完完全全是正能量。不过,我们阅读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儒家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是对接的。概括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首先,“三个倡导”是继承和发展了“四书”之一的《大学》“三纲”思想。这里,需要注意地是,“三纲”思想与汉代董仲舒提出的、后来封建社会的社会关系那个“三纲”不同,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里,《大学》中所谓“三纲”是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句中的“明明德”、“亲民”、“至于至善”。即首先是个人发扬其优秀的道德(“明明德”);其次,在国家社会层面上,要主张教化,合理地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亲民”),“德”也是作为第一考量因素;最后,对于“至善”传统诠释者有不同的诠释,但主流认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至善”。这也可以从孔子对“圣人”、“仁人”的区别中得出这种解释。《论语》中,孔子认为,“仁”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标准,即使达到,也很难保持,所以“成仁”是很困难的。自然,“圣”比“仁”更加难以达到。不过,且看《论语》中,“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2](《论语·雍也章》)明显地,孔子认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是圣,所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至善”。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内容上更为丰富,内涵更加充实。例如,“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等理念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鲜有涉及,现在却作为我们的价值观核心,典型地体现出开放性、兼容并包的特征。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继承和发展了《大学》“八条目”的思想,所谓“八条目”就是下面八个阶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因此,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个层面对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成“一家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们13亿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但是,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同时还面临着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的冲击,如何凝聚出一个全国人民都能接受的核心价值观,如习主席所说的要求出“最大公约数”,都是十分考验智慧和能力的。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因为在中国古代思想之中,缺乏民主、平等思想,只有民本思想,如“民为邦本”、强调等级制等。因此,把“民主”、“平等”、“法治”的思想加入到传统文化价值之中。加入这些新的价值和理念,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具有优秀传统价值,又具有世界先进价值理念。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三个自信”的护航者。所谓“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即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走有别于西方的民主道路。从客观条件来说,当年的中国不能离开共产党,因为共产党是凝聚社会的核心组织力量,现在还没有谁具有此组织优势;另外,许多人耳热,认为西方三权分立很好,但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历史没有一个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成功了。如果你觉得历史经验没有说服力,那你可以阅读一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或译为诺思)的《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因为理论告诉我们制度具有路径依赖性(Path-dependence)。事实上,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一方面,我们没有完全按照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进行渐进经济改革,改革成功了,按此执行的俄罗斯则成为反面教材;另一方面,我们正在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式道路,如果成功的话,那将会为人类做出更为重大的贡献。而这一切正是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当前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进行保驾护航。endprint
二、培育和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2014年2月,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魄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3] 因此,教育引导成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一些关于人性修养的理论和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首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核心价值观纳入到个人品德的修养之中。因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4]自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然是一种“德”,而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重视“德”,并且把人的德行放在才能之上,例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开始部分就把人才分为了四类:德才兼备;有德无才;无德无才;无德有才。在对人才排序时提出如下的顺序:德才兼备,其次是有德无才,再次是无德无才,最后是无德有才。从这种人才等级论亦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德的重视。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德治思想具有同构性。要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前提首先是培育好自己的个人品德。对于个人品德建设,孟子的“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传统精神和情怀,这些都为个人品德建设提供好的方法。
完善个人的道德序列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重要的环节。所谓个人的道德序列,就是指从个人品德到家庭美德、到职业道德、到社会公德,最后到“国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大学》中提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传统经典告诉我们,道德修养事实上一个序列的行为,不能仅仅只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而且还要纳入更多地道德规范和行为,从而使得一个宏大的目标(平天下)得以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一个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也为我们今后“两个一百年”确立方向和目标。要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把个人道德的每一个部分都落到实处,把每一个道德放在实践之中,放在日常生活细节之中。这样,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美德(如孝道、谦让)、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等思想都挖掘出来,从而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帮助和借鉴。
其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步骤可以分为:笃实、博学、慎思、明辨、审问。“四书”之一的《中庸》中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我们借用这一方法。但是具体的顺序需要调整。第一应该是笃实。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坐而论道,不是成为口头禅,而是扎扎实实干实事,踏踏实实做人。从我们自身最为重要的事情做起,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认准目标,就是坚持干到底,不要半途泄气。第二是博学。要践行好,必须要广博的知识,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要专攻,又要博览。形成一个丰富的知识结构体系。再次是慎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凡是要三思而后行,切记盲目相信。一些观念没有经过自身思考,就人云亦云,结果犯错时已经没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了。第三是明辨,即明辨是非。经过思考之后,必须要对事物有一个自己的正确的判断,比如,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一个判断,而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和固步自封的老路,因为这是经过思考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道路。最后是审问。审问就是对所有不明的问题和事务,进行怀疑,提出问题,认真钻研,使得问题能够迎刃而解。从而再回到笃实阶段上来。因此,正如习主席所说: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个人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总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凝聚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信念和努力,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 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纲要”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简称“纲要”)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是应有之义。那么,其有效途径变得十分重要。
(一)有效途径之前提:独特优势
“纲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具有独特作用。其中独特性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点。endprint
1.从历史认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来审视和把握。
2.从历史进程(中国近现代的奋斗史、探索史)本身来把握和理解。
(3)从历史精神的角度来把握和培育。
(二)有效途径之一:内容整合
即如何整合“纲要”课程的教学任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纲要”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以下一些层面的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纲要”课的“主题”融合,即与“纲要”课的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这一主题的融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纲要”课的“两个了解”融合。即与“两个了解”——了解基本国情,了解基本国史——的融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纲要”课的“四个选择”融合。即与“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四者的融合。
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纵向”(历史演进)和“横向”(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层面)贯穿于“纲要”课教学。
(三)有效途径之二:教学方法创新
1.专题教学法。即结合“纲要”课中的历史事件、历史精神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三个倡导”为基轴进行专题设计教学。
2.案例教学法。例如对近代中国以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为代表的四次早期道路探索,事实上就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寻求出路。
3.实践教学法。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和改革开放试验田的资源,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4-05/05/c_1110528066_2.htm.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4-05/05/c_1110528066_2.htm.
[责任编辑 安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