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网络时代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群众观点的新认识

2015-01-21王东

2014年34期
关键词:群众观点人民群众社交网络

王东

摘 要:“社交网络技术的异化”概念,源于对技术异化认识的延伸。技术异化的根源在于,技术的设计和应用是在资本的捆绑下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创新社交网络的内容和形式。要充分保证人民群众在信息时代的合法权益。要学习互联网思维,提高信息敏感度和决策执行力。

关键词:人民群众;群众观点;社交网络;异化

一、社交网络的异化及其批判

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在线社区。①社交网络服务一般基于互联网平台,向用户提供诸如电子邮件、实时消息等用于联系和交流的交互通路。社交网络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六度空间理论”,该理论20世纪60年代由耶鲁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提出。社交网站主要通过站内好友间的联系向外进行网络化延展,在我国译为“社交网站”。社交网络的交互方式包括:聊天、寄信、影音、文件分享、博客、讨论组群等。

“社交网络技术的异化”概念,源于对技术异化认识的延伸。社交网络作为基于计算机硬件基础上的互联网应用,从属于科学技术的范畴。任何科学技术都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和运用,科技本身并没有好坏善恶之分,但是一旦进入人类社会,经过“人”的设计,打上“人”的意志的标签,科技就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就有好坏之分、善恶之别了。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技术异化”的概念,但是在他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著述中,不难看出马克思对于技术的非人类性进行的分析:“机器不是使工人摆脱劳动而是使工人的劳动毫无内容”。“机器本身对于把工人从生活资料中‘游离出来是没有责任的。……矛盾和对抗不是从机器本身产生的,而是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产生的。”“科学和技术使执行职能的资本具有一种不以它的一定量为转移的扩张能力。”②

马克思关于技术异化的论断贯穿于对资本主义的批评中,为其后思想家进行技术异化的批评做了铺垫。赫伯特·马尔库塞在这方面做了进一步系统的研究。他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总体却是非理性的。”“它的发展取决于对各种平息(个人的、国家的、国际间的)生存竞争的实际可能性的压抑。”“当代社会(智力的和物质的)比以往大的无可估量——这意味着社会对个人统治的范围也比以往大得无可限量。我们社会的突出之处是,……利用技术而不是恐怖去压服那些离心的社会力量。”③马尔库塞在这里所说的非理性的社会,正是我们所说的少数人为了少数人利益而统治的剥削社会,即美国式的资本主义社会。在他看来,在资本家操纵的技术在进一步发展并促使生产力极大进步后,依然被资本家控制,由此社会对于个人的统治已经不止是物质上的,而更多地进入对人的精神的统治,对人的一切的统治。

技术被资本彻底异化了,美国“棱镜计划”正是典型的代表。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社交网络的普及化应用,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技术的设计者在设计技术产品时所考虑的设计理念和利益代表方面都是被资本绑架了的。社交网络在基于人性弱点而制造用户粘性的同时,变相广告植入便开始了。这背后的利益产业链,无疑是开发者被资本绑架而为其牟取短期暴利。而社交网络背后的后门被美政府所监听,也足见其国家机器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丑恶嘴脸。

技术异化的根源在于,技术的设计和应用是在资本的捆绑下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它的源泉和动力源自资本家对于利润的追逐,资本家认为技术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极大地造成原始积累,提高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进而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剩余价值剥削量。而工人劳动者只是大机器生产环节的收尾打杂者,枯燥而单调的机器环节只为能够抓住市场的消费需求而完全不顾劳动者的承受极限和个人发展,以致沦为了机器和工具的一部分甚至是奴隶,这也就导致了工人工作环境的非人性以及工资的极度压低。传统意义上的分工造成的熟练工人越来越没有了作为独特工艺的师傅的地位,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生活越来越无以为继。

二、社交网络时代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群众观点的新认识

人民群众总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社会条件下展开的。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④这一点在现在看来非但没有变,反而被实践已一再验证:吉尔德在论及占领华尔街运动时就说,“99%将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我们正在创造历史。”⑤那么,当前社交网络背景下人民群众的首要利益是什么,有没有发生变化,利益的核心问题又是什么?

首先,人民群众对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有更强烈的需求。这是社交网络背景下人民群众的首要利益所在。尤其在政治层面,应该丰富和深化传统意义上的知情权的内涵,提高问题透明度,用现代化的取证手段展现给人民群众。其次,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在社交网络技术下,信息的技术壁垒在逐渐被打破,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逐渐处于更加平等的地位。最后,人民群众对于社会生活更加多元化的需求。社交网络技术的存在意义在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形成更加全面更加靠近真理的观点和意见,有利于凝聚共识,群策群力,更好地发挥群众首创精神。

因此,在变化了的新情况面前,我们应该树立新的群众观点。

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创新社交网络的内容和形式。在设计社交网络技术中加入助于提高人们对集体主义认识的环节和形式,在广告植入方面更加人性化,倡导人民群众基于事实真相的理性讨论。

第二,要充分保证人民群众在信息时代的合法权益。当前较为紧迫的是健全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保证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言论自由和首创精神。

第三,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提高信息敏感度和决策执行力。要充分考虑社交网络环境下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和违法犯罪事件进行及时客观的解决。“乌坎事件”悲剧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就是效率低下和决策失误,没有实事求是地看问题,简单粗暴地将其定性为有外国敌对势力煽动的反动事件,这是极其不正确的。

总之,在社交网络时代,人民群众的利益仍然并将始终是我们的首要和唯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利,保证更多人民分享到改革红利。要避免社交网络技术的异化,就应该在设计理念上树立人民群众的立场和观点,真正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充分发挥社交网络用户的主人翁作用,引领人民群众在集体主义原则的基础上理性思考。让社交网络技术真正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做出贡献,使社交网络真正成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和要求的技术,真正发挥其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的积极作用,这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解:

① 社交网络服务(百度百科):http://baike.so.com/doc/5402244.htmlsid=5639930#5402244-5639930-0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64页。

③ 赫伯特·马尔库塞[美]:《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識形态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导言部分第2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页。

⑤ 莎拉·范·吉尔德[美]:《占领华尔街》,朱潮丽译,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猜你喜欢

群众观点人民群众社交网络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
网络党建工作研究
基于图片分享为核心的社交网络应用分析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现代语录
牢记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
“小圈子”“群众观点”和“正当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