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洋务官员呈现两面性的原因及实质

2015-01-21谭玉龙

2014年37期
关键词:两面性张之洞

谭玉龙

摘 要:在汉冶萍公司发展过程中,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官员,在呈现出强烈的积极性推动公司发展的同时,又保留着深厚的局限性阻碍着公司的发展。而呈现出这种两面性主要是由于传统封闭的社会结构、洋务官员阶级属性、对现代化本质理解的偏差等因素造成的。

关键词:张之洞;汉冶萍公司;洋务官员;两面性

晚清同光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继而发展成为汉冶萍公司。揭开了湖北近代工业的序幕,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一面旗帜。在其发展过程中张之洞等洋务官员在主观上努力追寻着现代化的发展之路,而客观上又表现出了深厚的局限性,最终使得“东亚第一雄厂”在人们的惋惜声中走向了破落。洋务官员在汉冶萍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给人呈现的是一种两面性,即在促进公司发展的同时也局限了公司的发展。故笔者拟以此为契机,作一浅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传统封闭的社会结构的制约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的维护下,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和宗族血缘网络再度胶合强化,形成了混凝土般的结构,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因此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开展钢铁工业务必会受到诸如传统的风水现象、宗族、官绅势力的阻挠。光绪十五年白乃富来到武昌县(今鄂州市)的西山、樊山勘察煤铁,当地的士绅便请京中湖北籍的官员以“此地既关形胜,复近城垣,与坟墓实有关碍”①为理由,请曾继泽出面阻止,曾继泽受人之托给盛宣怀转达这些意见,并发表个人的看法:“唯二山坟墓既多,若冒昧开采,必致棘手”②,并在信后又亲笔加了一段话:“吾华人开矿较西人为难者,厥有二端:一曰股本难集;一曰风水难避……”③。曾纪泽曾多次出使英法俄,是一位比较开明的人士,了解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开矿来着民间的阻力之大。

“西山事件”“额公桥事件”和“李家坊事件”涉及了官员士绅和民众。在萍乡更是出现这样的揭帖:“洋人不日可到,凡我合邑等人,务要预备军器,齐心攻击,以免无穷之害。此白。”“风水问题”“额公桥事件”“李家坊事件”“揭帖”等一系列的问题所反映的实质是对即将到来的变革充满着疑虑、恐慌和不满,长时间的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而顽强,自发的驱动着他们对建铁厂这类现代化运动等新型事物的抵制和排斥。对此郭嵩焘感慨感慨系之:“中国士大夫甘心陷溺,恬不为悔,数十年国家之耻,耗竭财力,毒害生民,无一人引为疚心。……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现代化的进程必然要受到影响。

二、洋务官员受阶级属性的束缚

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官员阶级属性决定着他们在洋务运动中的态度。从张之洞来看,他本人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耳濡目染,思想上不可避免要受到影响。同时张之洞本人也是至死忠心于朝廷、忠心于大清的。这可以从他同慈禧太后之间的渊源说起。张之洞参加科举被列为二甲之首,但是进程慈禧太后时,慈禧因欣賞张之洞的策论和对张之洞杰出才能的了解,将其划入第三名,也就是进入了一甲探花,所以张之洞是为太后门生。虽仅有一名之差,但却有天然之别。因此张之洞对于慈禧的知遇之恩至死犹念念不已,在临终之前亲自口述的遗折中还说:“伏念臣秉性愚庸,毫无学术,遭逢先朝特达之知,殿试对策,指陈时政,蒙孝贞显皇后、孝钦显皇后拔置上第,遇合之隆,虽宋宣仁太后之于宋臣苏轼无以远过!”,清楚而明了的表达了他不忘朝廷和太后的知遇之恩。

张之洞先后进入翰林院,担任山西巡抚,两广,湖广,两江总督,后来进入军机处。是封建王朝利益的真正的代表者,一切事物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所以当康、梁等人进行戊戌变法之时,张之洞就著《劝学》一书加以批驳。他曾在书中这样表达他著书的意图:“戊戌春,佥任司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上下卷以辟之”⑤。从上述所论来看,张之洞为代表的官员,是很难彻底的、全面的实施现代化的,仅政治一方面就难以逾越。所以在推行现代化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两面性。

三、对现代化本质理解的偏差

太平天国起义期间,清政府和太平军为了取得胜利双方都开始采用西方的先进装备。于是以中小型机器局为代表的军事工业相继出现,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一个基调。汉阳铁厂作为洋务运动的后殿军,仍然没有摆脱其本质特征。我们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来看,他们所理解的现代化只是在“西用”方面。这在张之洞的《劝学》中体现的很清楚。“全书分为内外两篇,主张在不触动中国传统名教纲常和统治秩序的前提下,变通举办工商、学校、铁路等,达到救亡图强的目的”。⑥

张之洞未亲历西方各国目睹现代化,自然不能准确了解,且张之洞由清流派转向洋务派也主要是由于中法战争中接触西方的先进的军事科技。其在战后《筹议海防要策折》中亦是开头便提到:“自法人启衅以来,历考各处战事,其不免受制于敌者,实因水师之无人,枪炮之不具”。⑦对于政治、思想、法律、价值观等则在《劝学》中这样说道:“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将以立公司开工厂欤?有资者自可集股营运,有技者自可合伙造机,本非官法所禁,何必有权?”。⑧在张之洞等人看来,现代化应该就是工业现代化。正是因为对现代化在理解、接触和接受上出现了片面。就不可避免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之中出现两面性。

四、公司是外向型现代化的产物

现代化分为内发型和外发型,而中国是属于外发型的现代化,更可以说是一种被迫的自愿。当清朝统治者认识到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维护其统治时,便放下了“天朝上国”的架子,进而也便有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出现。汉阳铁厂的创建,就是“因洋铁充斥,有碍土铁……是以民间竞用洋铁,而土铁滞销……”⑨而不得不效仿西法“开辟利源,杜绝外耗”。

在被迫进行现代化的前提之下,官员们必定有所乐意有所不乐意之事。张之洞和李鸿章都积极的从事洋务运动,但是在传统体制的影响下,李鸿章绝对不允许张之洞的势力深入到他的地盘,最终在关东路轨上未达成一致协议。正是由于是被迫进行的现代化,自然在人才等与现代化相关知识方面的储备上不够;使得整个社会风气不可能开放,不能积极的对待新事物,更不可能主动的从事各种新型事业;对现代化的理解和接受也必然有限,官员们在观念上也就难免具有局限性;对过去的权力等方面也难免留念;对太多的新事物也不能不产生一定的恐慌。

结束语

现代化所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多层次、多阶段的,各个方面的,而不是某一个单一的方面,它是一个整体,需要的是各方面的共同协调、共同发展。它所改变的不止是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性质,还有社会结构、社会的各个层次,政治、经济、文化都从宏观无序转为宏观高度有序,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单纯的将其定义为工业化、商业化现象等,肢解和斩断现代化过程。单一的发展工业,而其他的成分仍然不变的照旧运行,很显然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之中就必然的会有许多畸形的现象发生。不知道现代化的本质,却又为现代化竭尽全力,那就像茫茫雾海中的海船,挂满了风帆,却不知道哪里是它要停的港湾,又像挽弓箭的射手,不知道靶在哪里,却箭已离弦。洋务官员们发展中国的钢铁业就正是这一故事。这就使得汉冶萍公司最后难逃失败的厄运。因此,现代化本质没有且不能真正的被理解和接受是洋务官员在汉冶萍公司发展过程中呈现两面性的实质,也是最后失败的重要原因所在。(作者单位: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注解:

① 张实著:《苍凉的背影—张之洞与中国的钢铁工业》,商务印书局,2010年第343页。

② 张实著:《苍凉的背影—张之洞与中国的钢铁工业》,商务印书局,2010年第343页。

③ 陈旭麓:《汉冶萍公司》(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9页。

④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303-304页。

⑤ 张之洞著,李忠兴评注《劝学篇》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6页。

⑥ 张之洞著,李忠兴评注《劝学篇》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0页。

⑦ 《张文襄公全集》卷11,《奏议》11。

⑧ 张之洞著,李忠兴评注《劝学篇》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85页。

⑨ 湖北省档案馆:《汉冶萍公司档案史料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社,1992年第65页。

猜你喜欢

两面性张之洞
张之洞的“三不争”
再论晋抚张之洞之口外七厅改制
理性看待经济数据的两面性
论太宰治《奔跑吧,梅勒斯》中人性的两面性
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
农村大学生“失业”具有两面性
外部技术影响企业绩效的两面性——一个非线性视角的实证研究
张之洞被“教育”
张之洞被“教育”
专利制度的两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