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肺动脉血栓栓塞再发的影响
2015-01-21吴海青张劲松
吴海青,张劲松
(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09)
肺栓塞(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脱落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导致的急性肺循环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2],其中最常见的栓塞类型为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有研究发现,PTE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直接相关[3],但初次PTE患者治疗后不同血浆Fib水平是否对PTE再发有影响,尚无确切报道。2009年1月~2014年6月,我们随访观察了96例急性PTE患者治疗后不同血浆Fib水平对PTE再发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选择我院收治急性PTE患者96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符合《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4]中关于PTE的诊断标准;②初次栓塞治疗效果良好;③遵医依从性高,能定期复查;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不满足诊断标准者;②合并严重慢性内科疾病者,如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重度感染等;③遵医行为较差,未能定期复查者。所有患者随访2年,根据2年内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25例(复发后仍为PTE)、非复发组71例。其中,复发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7~68(58.15±4.16)岁;非复发组男47例、女24例,年龄45~72(57.86±6.28)岁。两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
1.2 初次肺栓塞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急救治疗,包括高流量吸氧、扩容、除颤等;同时给予阿替普酶50~100 mg溶栓,溶栓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抗凝、1次/12 h,连续治疗10 d;治疗7 d后服用华法林钠0.25~0.5 mg/d,持续治疗1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凝血指标,根据国际标准比适时调整以上药物用量,同期适当应用活血化瘀中成药及扩血管药物。
1.3 血浆Fib水平检测 治疗第2周及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采集肘正中静脉血6 mL,置于含3.8%枸橼酸钠4 mL硅化玻璃试管内,应用美国DADE BEHRUNG仪器及配套试剂,双缩脲法检测血浆Fib水平(正常参考值≤5 mg/L)。随访次数≥2次者,取平均值;再发时间<3个月者取再发时。统计随访期间PTE患者血浆Fib水平异常(>5 mg/L)发生率。分析再发PTE患者血浆Fib水平与再发时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Fib水平异常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浆Fib水平比较 再发组随访期间血浆Fib水平异常发生率为76.0%(19/25),非再发组为16.9%(12/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47,P <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 Fib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Fib水平比较(g/L,±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Fib水平比较(g/L,±s)
注:与同组治疗2周比较,*P<0.05;与非再发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n Fib 水平治疗前 治疗2周 随访期间再发组 25 4.92 ±1.26# 3.26 ±1.17 4.81 ±1.49*#非再发组71 4.22 ±1.22 3.19 ±1.22 3.28 ±1.28
2.2 再发组不同栓塞部位随访期间血浆Fib水平随访期间,再发组再发左肺栓塞者9例、右肺栓塞者8例、双肺栓塞者8例,其血浆Fib水平分别为(4.79 ±1.51)、(4.84 ±1.41)、(4.85 ±1.43)g/L。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3 再发组血浆Fib水平与再发时间的关系 再发组随访期间血浆Fib水平越低,再发时间越长,呈负相关(r= -0.514,P <0.05)。
3 讨论
国内外研究证实,PTE是典型的高凝性疾病,凝血、纤溶机制失衡及血黏度增高是导致PTE的独立危险因素[5~7]。血浆Fib水平是影响凝血与血黏度的主要因素,参与止血、凝血过程,是血栓的主要成分之一[8]。病理生理学研究发现,Fib的分子量较大,吸附于红细胞表面时,可增加红细胞间的桥联力,减少其表面的负电荷,破坏细胞间的稳定性,增强红细胞的聚集,导致血液黏度明显增高,血流减慢,这种影响在低切变率下更为明显。此外,血浆Fib与血小板膜蛋白Ⅱb/Ⅲa结合可激活血小板,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增加血浆与全血黏度,加速血栓形成[9]。流行病学调查发现,Fib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之一,与血栓形成具有直接相关性,且对评估血栓性疾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10]。何成等[11]研究发现,血浆Fib水平增高与PE再发具有相关性。因此推测,血浆Fib水平可能与PTE再发有关。
本次纳入研究的均为初次PTE治疗有效者,结果发现,PTE患者治疗前血浆Fib水平超出正常参考值,治疗后明显降低;治疗前再发组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非再发组,表明血浆Fib水平上升可用于评价PTE复发的危险性;治疗2周后血浆Fib水平降至正常范围,提示检测血浆Fib水平可帮助评价治疗的有效性。随访期间,再发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非再发组,且较初发治疗第2周时明显升高;另外,再发组随访期间血浆Fib水平异常发生率高达76.0%,明显高于非再发组,说明血浆Fib水平对PTE再发有影响,PTE患者缓解后血浆Fib水平较前升高是PTE再发的可靠预测指标,与何成等[11]研究结果趋于一致。本研究还发现,再发组不同部位栓塞者血浆Fib水平差异不大,说明血浆Fib水平对栓塞发生部位无影响。进一步观察发现,再发组血浆Fib水平与再发时间相关,证实血浆Fib水平越低,再发时间越长,两者呈负相关;其原因考虑为血浆Fib高水平状态下,患者凝血机制增强,PTE再发的危险性相应增高[12]。
[1]张雪松,陈波,李涛.肺栓塞个体化治疗22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4,54(20):101-103.
[2]Dellas C,Lankeit M,Reiner C,et al.BMI-independent inverse relationship of plasma leptin levels with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Int J Obes(Lond),2013,37(2):204-210.
[3]Ozsu S,Oztuna F,Bulbul Y,et al.The role of risk factors in delayed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J].Am J Emerg Med,2011,29(1):26-32.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血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74-81.
[5]Bergbaus TM,Thilo C,von Scheidt W,et al.The impact of age on the delay in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11,17(6):605-610.
[6]De Luca G,Verdoia M,Cassetti E,et al.High fibrinogen level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resence and ext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mong Italian population[J].J Thromb Thrombolysis,2011,31(4):458-463.
[7]Aujesky D,Roy PM,Verschuren F,et al.Outpatient versus inpatient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n international,open-label,randomised,non-inferiority trial[J].Lancet,2011,378(9785):41-48.
[8]叶亚丽,费鲜明.同型半胱氨酸和纤维蛋白原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1):87-89.
[9]季莉莉,郝冬琳,马爱金,等.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对首次缺血性卒中后1年内卒中复发的影响: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3,21(4):277-281.
[10]耿婕,陈树涛,王林.老年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6):436-439.
[11]何成,江兴堂.肺栓塞再发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相关性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12,32(6):417-420.
[12]高志强,柏燕燕,孔玉,等.氯吡格雷联合蚓激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4,40(14):1707-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