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囊腺肌瘤病诊断中超声造影的应用剖析

2015-01-21钟卫华

当代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液性声腔肌瘤

钟卫华

胆囊腺肌瘤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增生样胆囊疾病,其临床发病率通常在4%左右,该疾病的主要诱发原因在于胆囊慢性增生或是胆囊腺体增生,而非胆囊肿瘤或是胆囊炎症。医学研究证实,胆囊癌患者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就是胆囊腺肌瘤病。所以,胆囊腺肌瘤病患者的早期干预和准确诊断是其临床治疗的关键。本次医学研究就对胆囊腺肌瘤病的超声造影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胆囊腺肌瘤病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男30例,女40例,患者年龄32~66岁,平均(45.5±6.4)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42例进食高脂肪食物后疼痛,28例发热,60例右侧上腹部疼痛。

1.2 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所用检查设备为德国Acuson Sequoia 512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在1.0~4.0MHz之间,从而对患者的胆囊边界和胆囊形态进行观察,了解其胆囊边界、内部、数目和形态等情况。本次医学研究所用超声造影检查设备为意大利Sono Vue(Bracco公司)造影剂以及德国Acuson Sequoia 512型超声诊断仪,取患者最清晰和最大病变切面实施造影检查。调节探头频率为1.5MHz,显像模式为CPS。造影剂由患者肘静脉注入,5s后嘱其屏气,并对造影全过程进行准确记录。

1.3 诊断准确性标准 将胆囊腺肌瘤病患者超声检查准确性划分为诊断结果未知、疑似诊断和确切诊断3个等级。同时,回顾分析患者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表现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造影影像学表现 54例确诊的胆囊腺肌瘤患者,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主要包括下述几类:第一,弥漫型。胆囊壁未见肿块,整体出现肥厚样改变,内部出现液性无回声腔,增强后出现无增强液性无回声腔。第二,局限性。超声检查出现局部性胆囊壁增厚现象,内部出现体积不同的液性无回声腔,以及类圆形高回声的结节。超声造影检查证实内部未出现增强的液性无回声区,胆囊壁和胆囊内结节同时增强。第三,节段性。超声造影可见内部无增强的液性无回声腔,病灶组织同时有显影,胆囊壁显影增强。胆囊壁节段性增厚,胆囊壁厚度达到0.5~1.5cm,且向囊内突起,出现三角形高回声区,内部存在体积不同的液性无回声腔。

2.2 诊断准确性 超声造影检查对于胆囊腺肌瘤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77.14%,超声检查对于胆囊腺肌瘤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42.86%,2种检查方法检查对于胆囊腺肌瘤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χ2=12.153,P<0.05)。见表1。

表1 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对比分析[n(%)]

3 讨论

胆囊腺肌瘤是一种以胆囊黏膜肌层肥厚和上皮增生,以及黏膜穿过肥厚肌层和上皮陷入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疾病,该疾病通常可以划分为局限型、节段型、弥漫型等几种类型。常规超声检查是胆囊腺肌瘤患者最为常用的临床诊断技术,但是,受到胃肠道气体干扰、肥胖等隐私的影响,较小体积的罗-阿氏窦无法得到准确显示和诊断[1]。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组织微循环灌注特征的显示,因为这一检查技术能够准确反映病变内血流情况,因而其结果准确、操作方便等优势逐渐得到了临床医师的认可。胆囊腺肌瘤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表现包括:基底部连续,增厚的胆囊壁增强,且伴有多发未增强区即呈蜂窝样回声[2]。因为胆囊炎患者的主要诱发原因在于化学性刺激或是细菌性感染所诱发的言行病变,因而在各类胆囊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其胆囊壁局部会出现不同的结构和形态,慢性胆囊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增生性并比那,部分患者还会发生炎症细胞浸润现象。超声造影检查主要表现为局部胆囊壁常连续、完整,受到无罗-阿氏窦结构影响而不具备胆囊腺肌症典型的蜂窝状改变,胆囊壁和动脉期稍高增强或同步增强[3]。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将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应用于胆囊腺肌瘤的临床检查和诊断中,有助于患者检查准确率的提高,但这一检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第一,胆囊壁局限性增厚的急性炎症患者,超声造影检查会误诊为胆囊癌[4];第二,胆囊壁局限性增厚的慢性炎症患者,超声造影检查会误诊为腺肌症[5]。上述2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第一,胆囊壁局限性病变存在病理改变重叠现象,且超声检查表现较为多样、重叠,因而临床诊断局限性较大[6];第二,目测法检查会受到检查者视觉分辨力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限制,因而需要实施深入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第三,本组样本相对小,超声造影的特征性表现尚需临床大样本的病例分析[7]。

[1] 李建,刘景旺,周瑞辰,等.VCT在胆囊腺肌瘤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程医学杂志,2013,16(3):406-408.

[2] 安立春,李文秀,徐建红,等.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肿瘤影像学,2009,2(5):16-18.

[3] 孙丽萍,徐辉雄,刘琳娜,等.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3,10(12):1013-1014.

[4] 费翔,刘强,吕发琴,等.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1,8(12):2550-2552.

[5] 乐文进,丁友明.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9):934-935.

[6] 罗昱焜.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2,9(1):2-4.

[7] 朱铖,周海伟,王红梅,等.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胆囊疾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65-66.

猜你喜欢

液性声腔肌瘤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崇明地区粉质黏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线性分析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常州地区粘性土液性指数与压缩系数相关性分析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