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退行性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2015-01-21邵佩红
邵佩红
(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骨科 317500)
颈椎退行性变是指因患者颈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进而导致患者脊髓、椎动脉、神经根、交感神经等附近组织也随之发生各种病变。颈椎退行性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患者多伴有头晕、肩痛、上肢麻木、颈项强直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往颈椎退行性变多发于中老年阶段,因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也会随之相应退化。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颈椎退行性变逐渐呈低龄化趋势。本次研究中,笔者就颈椎退行性变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提供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354例颈椎退行性变患者,其中男183例,女171例;年龄27~82岁;病理分型中,210例神经根型,75例脊髓型,27例交感神经型,24例椎动脉型,18例混合型。本组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其它代谢性疾病,均在自愿知情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病史以及遗传等临床资料,并根据其发病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2 结果
本组354例患者中,男性发病率与女性发病率基本相当,具有家族病史和外伤病史的患者分别占15.3%和1.6%;职业影响统计中,伏案工作者的发病率最高(43.2%),司机(22.9%)、重体力劳动者(17.8%)、不良生活习惯者(14.4%)依次降低;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1.3岁,其中51~60岁发病率最高(204/57.7%),41~50岁(63/17.8%)和≥61(42/11.9%)依次降低。见表1
表1 118例颈椎退行性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年龄≤30 3 0.8 31 ~40 21 5.9 41 ~50 63 17.8 51 ~60 204 57.7≥61 42 11.9
3 护理干预
颈椎退行性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其大多为生理性老化导致,随着年龄增长的劳损是其常见病因[1]。有统计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发生的危险率为58%[2],在本次研究中,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患者的多达69.6%,符合文献报道。此外,有研究报道表明,某些外伤史造成的炎症,能够促使骨退行性变的过程加快[3],本次多因素研究中,外伤史是导致颈椎性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
慢性劳损对颈椎的稳定性影响较大[4,5],研究表明在人们活动过程中各种超过人们最大限度或最大局部耐受值的慢性劳损是颈椎行性变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根据不同患者的颈椎劳损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和改善颈椎行性变的发生、发展,促进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加强颈椎保护的宣教工作,纠正患者的不良坐姿,防止颈椎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在本次研究的职业分析中发现,长时间的伏案工作者,其发病占43.2%,司机占22.9%。这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或驾驶工作导致颈屈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造成劳损,从而引发“职业病”。此外,在睡眠过程中,人体的颈、肩部肌肉处于完全放松状态,若睡眠姿势不当,易造成颈椎排列失稳,诱发椎间小关节错位,久而久之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因此,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对于预防颈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睡眠应保持头部轻微后仰,体位以自然仰卧为主,侧卧颈椎应保持与枕头等高,床铺应尽量硬质木板床为首选,防止影响颈椎正常生理曲线。(2)加强日常颈部自我护理,通过有步骤的颈部运动预防和延缓颈部退行性变。身体处于直立状态,保持两臂展开,高举手臂保持在在9点15分至10点10分钟方向进行来回上下振臂运动,保持2~5min。放松肩部肌肉,保持两臂自然下垂,慢慢的继续前低头,然后慢慢进行后仰头,再用左侧耳朵碰触左侧肩膀,然后右侧耳朵触碰右侧肩膀,慢慢进行颈部肌肉放松,以次1~2min为宜。(3)避免潮湿环境,潮湿的环境能够引起人体排汗功能发生障碍,抑制组织代谢废物的排除,引起机体失衡,进而导致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变。(4)防止超强度的运动锻炼或体力劳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劳动能够缓解疲劳,但当强度超出身体的承受能力后,会增加颈椎负荷,从而诱发颈椎退行性变。此外,颈椎外伤的发生也与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本次研究中具有外伤史的患者占18.6%。研究表明,运动外伤、交通事故等均是颈椎退行性变的诱因,应在运动中注意保护颈椎。
[1]韩建国,张鹏天.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平片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8):237-238.
[2]丁悦,官志平.骨质疏松症与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2):127-128.
[3]张强.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骨密度变化的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6:786-787.
[4]杨飞,武永刚.颈椎椎弓根技术在颈椎伤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3):286-288.
[5]马治国,娄宏亮,黄鑫,等.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