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68例疗效观察

2015-01-21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阻络偏头痛头痛

王 兴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2204)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的颅神经血管功能紊乱,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医认为偏头痛病机是由于肝脏本虚而致使风、痰、瘀邪凝滞经络,引起的经络失和[1],笔者近年采取辨证施治对本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2014年间我科室诊治的136例偏头痛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87例,平均(44.6±6.2)岁,平均病程(3.4 ±1.7)年,发作时间(3.2 ±1.3)h;均排除颅脑感染、外伤、肿瘤、血管疾病、高血压等造成的头痛患者;辨证分型:肝肾阴虚型36例,风寒外束型32例,风痰阻络型29例,风阳上扰型21例,气血两虚型18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中成药正天丸口服,每次饭后服6g,每天3次,连续服用15d。观察组给予中医辩证治疗,具体如下。

1.2.1 肝肾阴虚型 偏头痛时轻时重,同时伴有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绛苔薄,脉沉细,治以补益滋养肝肾为主。大补元煎:人参10g,熟地9g,杜仲、枸杞、当归各6g,炙甘草、山茱萸各3g。

1.2.2 风寒外束型 形寒肢冷,头胀闷,遇风受凉即发,痛连项背或呈游走性,恶寒无汗,舌淡苔薄白,脉迟缓。治以祛风散寒为主。川芎茶调散:川芎、白芍各15g,蔓荆子12g,羌活、白芷、防风、藁本各10 g,荆芥、细辛5 g,甘草5g,清茶少许调服。

1.2.3 风痰阻络型 痛有定处,经久不愈,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治以化瘀通络为主。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赤芍各10g,当归、川牛膝9g,丹参、桔梗、郁金、甘草各6g。

1.2.4 风阳上扰型 头胀痛如裂,恶心呕吐,眩晕耳鸣,胸胁胀痛,心烦失眠,烦闷易怒,每因情绪激动、恼怒而诱发,舌质红脉弦或细数。治以平肝潜阳为主。平肝熄风汤加减:石决明、白芍、桑葚、蔓荆子、夜交藤15g,竹茹、栀子 12g,天麻、川芎、丹参、柴胡、菊花 10g。

1.2.5 气血两虚型 头痛绵绵不愈,劳累加重,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以益气补血为主。八珍汤加减:黄芪15g、人参、当归、白术各12g,陈皮10g、炙甘草5g、柴胡、升麻3g。以上方剂每天1剂,分早晚空腹服用,连服15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是指患者头痛及其伴随症状完全消失,停药6个月以上不复发;显效是指头痛及其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停药6个月以上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变轻;好转是指头痛及其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停药6个月以内有复发但发作次数和程度减轻;无效是指疗效未达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西医治疗偏头痛往往仅仅缓解病痛,且长期大量服用西药者往往由于副作用大而难以坚持治疗。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偏头痛病因病机为风寒阻络、气血逆乱、肝阳上扰、气虚血瘀、脑失所养等,我们在临床中一般辨证分型分为肝肾阴虚型、风寒外束型、风痰阻络型、风阳上扰型、气血两虚型等五大类型,一般的中成药仅适用于其中一种或数种类型,而难有针对性进行治疗,中医辩证治疗是指根据具体病例的具体表现、体质状况、头痛程度等确定分型,再根据分型结果施以有针对性的恰当疗法,根据患者不同症型给予方剂,因此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远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表明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对于改善病情,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1]史桂花.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3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112-113.

猜你喜欢

阻络偏头痛头痛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头痛怎样保健
通心络胶囊在气虚痰瘀阻络型中风早期应用研究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脑得生丸治疗瘀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探究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