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系统探究
2015-01-21王彦会
王彦会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系统探究
王彦会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吉林长春130062)
本文主要对利用国内中西医并存资源优势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增长趋势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中西医结合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系统,以此形成以医生为前沿的关口,覆盖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平台,再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应用中西医结合措施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级预防比较常用这种防治系统。最终通过临床应用,并达到了预期目标,表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系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系统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这种慢性病逐渐变成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医疗费用过度上涨的关键原因。近年来,以脑卒中、高血压病与冠心病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外已经广泛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医疗模式,以期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本文就心脑血管疾病总体危险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同时研究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系统软件,以期提高心脑血管病治愈率。
1 心脑血管疾病总体危险
心脑血管疾病各个危险因素间存在着互相作用与联系,大多互相作用都是协同关系,因此患者发病危险会因为各种因素共存导致发病率成倍的增加。可见,心脑血管疾病不仅会因为某个危险因素而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会因为个体共同具有某种危险因素与其严重程度而受影响。就目前而言,心脑血管疾病的总体危险概念已经被国内外有关指南所利用,并把降低心血管病危险程度作为心血管病防治的首要目的。为有效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度,以及便于对心脑血管病进行分层的防治,国内外开始建立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等级可拓展综合评价的模型,这种模型能够解决心脑血管危险度评价无法检测的一些问题,给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总体危险评价提供了工具[1]。
2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
大量研究表明,“高危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策略,其主要针对高危人群,而“高危策略”中的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系统》,此方案和国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能够全面覆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心血管病整体危险评估以及防治策略的流程,主要强调心脑血管疾病总体、实际血脂、实际血糖等风险评估是以预防为主。可分为:较安全;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很高风险[2]几类。
定期复查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普查中医体质病史:过去病史与家族病史等体检:腰围、血压与心率等化验:TC、FPC生活方式忠告,中医体质调理。打印复查报告体质低于优良已患CVD单项危险升高10年危险因素大于5%心脑血管的危险度大于3是续生活方式的干预与中医辨证论治:若血压的危险度大于2,出证进入《高血压患者评估与监测程序》;若肥胖的危险度大于2,进入《肥胖预防与控制流程》;若血糖的危险度大于2,进入《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策略与治疗路径》;若血脂的危险度大于2,进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三级预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
3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系统软件
3.1主界面
主界面主要包含心脑血管疾病的总体、实际血压、实际血糖、实际血脂以及超重肥胖的危险评估,同时包含等级评价与中医体质类型,这种主界面对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比较有利。近几年来,国内人群中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而这种交互作用会使心血管病危险程度增加。由于患者性别、自身体质与年龄有差异,在临床上的表现较为复杂,很多不会以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与高血糖就诊,加之主诉涉及范围比较广,中医使用整体调治、辨证论治与三因制宜的治疗效果比较好。
3.2心脑血管整体危险性评估
近年来,逐渐开发出心脑血管整体危险性评估软件,其中包括10年心脑血管的发病风险性评估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多级可拓的综合评价。其中,10年心脑血管发病的风险评估,也就是政府是十五计划时,为攻关冠心病以及卒中整体危险度评估干预方案的课题,而组建的评估类工具,如果在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超过5%,就会入选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危险度等级表示如下:1代表较安全;2代表低风险;3代表中风险;4代表高风险;5代表很高风险[3]。
3.3中医体质下的健康与主诉
从中医的体质量表中能够获得60个中医体质健康的问题和各种程度分值,主要包含0~4五个等级,按照2~4分值类健康问题实行降序的排列,这样就能组成中医的症候,该系统强调第一个健康问题为主诉。主要是由于生命现象有着相关性、复杂性,通常诊者的主诉经常会超出60个健康问题,这就需要应用就诊者的主诉优先原则,然后《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基础上,使中医体系等级评价得到贯彻落实,中医体系等级评价主要有优级、良级、中级与差、较差五等级,代表患者在主观上不满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存在很多健康诉求,这类人群也就是高危人群。
3.4中医的辨证论治
应用中医体质的测试平台能够了解患者是否具有疲气短气虚、心慌、头晕乏力、易感冒、懒言喜静、没有较高的声音、经常会出虚汗、腰膝怕冷、手脚冰冷、怕冷、容易拉肚子、口干舌燥、口腔嘴唇发红、眼睛经常干涩、大便比较干燥、胸部腹部胀痛、额头容易分泌过多油脂、脸部出现水肿、容易产生疮疖、心情郁闷不畅、精神比较容易紧张、情绪变动比较快、易受惊吓、对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适应力比较差等60个健康问题及其严重的程度。而且中医辨证论治还要对这类健康问题有比较丰富的经验,然后将中医辨证论治与体质调理纳入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过程中,这样能够弘扬与传承中华文化治未病的思想[5]。
3.5医案数据的协议
医案的数据协议是不同程序间中医数据输送的纯文本规范之一,能够转化成XML拓展标记语言的描述。
例:患者,女,49岁,就诊时间是2013年3月17日的09:48,惊蛰。
主诉:在整个六月份间易出虚汗、心慌、头晕乏力、易感冒、懒言喜静、没有较高的声音、经常会出虚汗、腰膝怕冷、手脚冰冷、怕冷、容易拉肚子、口干舌燥、口腔嘴唇发红、眼睛经常干涩、大便比较干燥、胸部腹部胀痛、额头容易分泌过多油脂、脸部出现水肿、精神比较容易紧张、情绪变动比较快、易受惊吓、对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适应力比较差。
辨病:属于汗证;辨证:阴虚的湿热证;诊断:汗病;BNV040的更年期综合征;ICD-10:N95.101;剂型:汤剂;方剂:左归丸合的二仙汤加减;治法:滋阴补肾、清虚热。
熟地黄24 g、山药12 g、枸杞子12 g、山茱萸12 g、牛膝9 g、菟丝子12 g、当归12 g、龟甲胶12 g、仙茅12 g、淫羊藿12 g、知母12 g、黄柏12 g、牡蛎30 g,水煎服,3次/d,1剂/d。注:烊化龟板胶。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早期心脑血管疾病的思路中指出,中西医结合可以互相弥补、取长补短,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发展为相辅相成的关系,不仅是对中西医研究的优势拓展,而且是整个医学研究中心理想中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方案,大量案例表明,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比单独的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效果好,是今后医学研究重要方向,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目标。
[1] 刘晓娜.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2):319-320.
[2] 张长城.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新思路[J].中医临床研究,2014,06(34):89-90.
[3] 赵明中."脑心同治"理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2(12):1596-1598.
本文编辑:吴 卫
R541.7
B
ISSN.2095-6681.2015.020.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