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以公安大学2010届毕业研究生跟踪调查为基础的分析研究

2015-01-21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公安院校

徐 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8)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以公安大学2010届毕业研究生跟踪调查为基础的分析研究

徐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100038)

摘要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是高校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专业设置,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改进招生与就业等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公安大学自1995年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公安政法机关培养了近3 000名毕业研究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公安工作对公安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突出公安教育特色,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和社会建设,我们对公安大学2010届毕业研究生开展了毕业跟踪调查,以期为公安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公安院校; 毕业研究生调查; 研究生培养

0引言

公安院校承担着为公安战线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神圣使命,具有鲜明的公安行业特色。1993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获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入学,开创了公安教育系统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在公安高等教育的历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自开展研究生教育伊始,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公安大学毫不动摇地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方针,紧跟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对公安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既坚持培养研究创新能力,又注重培养职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将“七个特色”(即忠诚可靠、业务扎实、敢于创新、精于实战、一专多能、作风优良、身心健康)人才培养目标贯彻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着力为公安队伍培养高素质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经过近20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公安大学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公安学、法学和公安技术为一级学科的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涵盖博士和硕士两个层次的多类型、多模式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公安大学学科布局合理,公安特色突出,办学质量优良,在公安政法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警察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展开,研究生培养目标、类型、层次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公安部党委在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议上对加强和改进部属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公安大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类型、层次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公安大学应紧跟研究生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入探索研究生培养规律,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科学确立研究生培养目标,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公安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毕业研究生调查研究设计

目前我国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模式运行状况究竟如何,现有模式能否满足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对于公安专门人才的需要,能否应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挑战,这些课题与答案,是公安院校调整人才培养战略,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遵循和参考依据。鉴于此,我们对公安大学2010届硕士毕业生进行了毕业跟踪调查,调查内容紧紧围绕公安大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环节展开,通过分析研判调查数据,发现公安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运行中的优势和不足,积极探索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为更好地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1.1 调查问卷设计与跟踪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以反映实际情况为导向,围绕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环节展开设计,主要考察对于研究生拔尖创新能力和实战能力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以及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关键要素,力争使问卷设计达到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统一。通过分析研判调查问卷反馈的数据信息,找出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对策措施。问卷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生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家庭状况、专业方向、工作岗位等;第二部分为培养流程、培养模式与有关配套制度安排,包括课程设置、教务管理、研究生导师队伍、学术交流、团学组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警务化管理等;第三部分是对于培养质量和培养水平的考核和评价,包括毕业论文开题、毕业论文撰写进阶管理、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第四部分为毕业生对公安大学研究生培养环节的意见和建议。本问卷调查采用匿名自填式,要求被调查者客观如实填写。

1.2 调查对象情况

本次接受调研的是公安大学2010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公安大学2010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共计328人。按照就业行业大体划分,公安系统就业227人,占69.21%;法院、检察院等司法系统就业38人,占11.59%;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就业26人,占7.92%。按照就业地区大体划分,北京地区就业96人,占29.27%;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54人,占16.46%;重庆、四川、安徽等中西部地区就业65人,占19.82%;新疆、西藏、甘肃、贵州等边远地区就业9人,占2.74%。

为保证调研信息客观公正,我们首先按照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层级、就业岗位类别、专业方向等对毕业生进行统筹分类。在确定调研对象的范围时,将分类信息进行划分,使调研对象在上述分类中均占一定的比重,尽量避免因调研对象集中扎堆影响调研质量和效果,确保样本的代表性。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6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为89%。

2调研信息结果的分析

通过对调研信息的汇总与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了公安大学研究生培养的几个重要环节的发展现状,大致情况汇总如下。

2.1 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是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和途径,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公安大学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也大体遵循这一体系构架。这样的课程体系呈现如下特征,即相对稳定性,重视政治理论教育,突出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专门化。这样的课程体系有其合理性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调查问卷显示,76%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安大学研究生课程中研究生英语和马列理论课程设置的比例过重,占用了较多时间和精力,建议适当降低此类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在专业基础课中增加基础理论、理论前沿以及学术精神修养课程。开设选修课程, 其价值在于进一步拓宽理论视野、优化知识结构以及培养自学能力[1]。68%的被调查者认为选修课可选范围较窄,无法满足学生拓宽专业视野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建议在选修课中增加综合性、交叉性、理论性课程。适当增加一些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以满足学生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拓宽专业视野、增强综合素质的需求。

2.2 实践教学

研究生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传统课程(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安工作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公安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这就要求公安院校研究生教育必须重视实习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认真加强实习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切实增强研究生的警察职业意识和公安实战能力。

通过调查问卷反馈的数据显示,公安大学研究生教育在实习教学和社会实践方面严重缺失,极大阻碍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亟需改进。公安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虽然规定了研究生必须到公安机关进行不少于40天的公安业务实习,但并没有统一组织,研究生培养管理部门只负责开具介绍信,实习单位由学生自行联系,对于教学实习的考核仅要求学生提交每日一篇的实习日记。由于缺乏有效组织和管理,大部分研究生并没有真正到公安机关进行实习,导致这一规定流于形式。86%的被调查者认同实习教学对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但是实践教学的开展与考察并未落到实处,仅有11%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安大学的实习教学组织有效,82%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安大学的实习教学缺乏有效组织和管理。由此可见,公安大学亟需完善实习教学的规范组织和管理制度,加强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实习的考核管理办法,切实发挥实习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3 参与科研

参与课题研究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学术训练的机会和平台。科研过程中积累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科研活动往往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艰苦的探索,这对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培养创新性品格都是不可或缺的锻炼经历。

研究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决于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参与课题数量和性质(科类),二是参与课题与毕业论文相关度,三是导师的有效指导。通过对公安大学2010届毕业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调查问卷统计表明,76%的研究生参与过课题研究,66%的研究生参与过1~2项。34%的研究生表示参与课题研究的题目与毕业论文相关度高。36%的研究生表示参与课题研究期间接受导师指导较少。上述统计数据表明公安大学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即参与课题科研机会普遍较少,参与课题科研与毕业论文相关度较低,参与课题科研期间接受导师有效指导较少。

2.4 毕业论文考核

毕业论文是研究生知识结构优劣、专业基础知识牢固与否、研究方法熟练与否以及综合素质高低的集中体现。对毕业论文撰写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考核,对于提升和保障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公安大学毕业论文考核主要采取两种手段即论文重复率检测和论文外审。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69%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系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相应的,7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身学术规范意识较为薄弱。65%的被调查者认为论文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缺乏严密制度设计。

上述调查数据表明,公安大学对于毕业论文的检测和考核,无论在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制度设计上还存在薄弱环节,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完善制度设计,进一步发挥论文检测与考核的积极作用。

2.5 警务化管理

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特有的素质养成教育模式,是贯彻落实政治建校、从严治校办学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公安院校学生管理与教育培养的一大特色。警务化管理在培养学生优良纪律作风和学风,树立警察职业意识,促进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及公安院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不断高涨,警务化管理也应不断发展其理论内涵,创新工作模式与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

通过对毕业研究生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公安大学警务化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者还没有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还不同程度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64%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安大学在实施警务化管理中存在“偏重管理而疏于服务”。二是还没有较好地处理好警务化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存在“两张皮”现象,甚至存在相互抵制的现象。58%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安大学警务化管理与教学工作没有形成互为促进关系。应该认识到,警务化管理和教学工作都是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在工作性质和目标上是一致的。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发挥教学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育人合力的工作机制,切实营造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的育人环境。

3改进公安大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建议

新形势下,紧跟研究生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入探索研究生培养规律,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科学确立研究生培养目标,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公安院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

基于公安大学2010届毕业研究生的跟踪调查分析,客观反映出了公安大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暴露出了亟待改进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突出公安高等教育特色,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在认真总结、分析毕业研究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公安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对改进研究生教育培养提出如下建议。

3.1 切实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方式和载体。课程结构体现着学校人才培养的思路和目标,也反映出学校的师资实力和教学水平,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的影响。课程学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因此, 课程结构是否优化,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2]。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研究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须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一是要调整课程学时比例,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学生发展后劲。教育应当基础化,加强基础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这是当代公安教育面对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所采取的一种根本性对策。为此,必须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拓宽专业面和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对公安工作的广泛适应性。二是要适当增加人文、社科类和法律、公安法规类课程。在公安大学的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程中,主要被研究方法课、英语课(含硕士、博士)和马列理论课占据;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主要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题研究课程;选修课中开设了一些人文、社科类和公安法律类课程,但远远不够,这在公安技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尤为明显。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极不适应的。应适当调整课程学时和学分,增加人文社科类和公安法律类课程,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全面素质培养。

3.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实战技能培养

对于公安院校的学生来讲,掌握公安工作的基本理论是首要的,但要提升公安工作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和实战技能培养。公安院校要突出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公安实战技能培养。在改善对策上,一是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把有些课程从课堂内改到课堂外,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强学校教学工作与公安实战工作的联系与合作,促进教学工作与公安工作与时俱进,良性互动,从松散型向基地型发展[3]。三是建立教学实践管理考核制度,把学生教学实践与学分、评奖评优、毕业考核、就业分配等挂钩,从制度上强化实践教学力度。四是增加公安实战技能课程,不仅在选修课中多增加诸如警体课、擒拿格斗课、射击课等技能课程,还应在必修课中增加一或两门实战技能课程,切实从课程设置上保障公安实战技能的培养。

3.3 加强促进学生参与科研的制度建设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最高层次,其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科研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公安大学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之一。创造有利条件让研究生以课题、项目等形式参与科学研究,是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能力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4]。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培养体制、课程教学创新、培养质量监控等多个环节密切配合,紧密协作。一是学生工作部门积极主动与研究生导师建立长效联席机制,定期与研究生导师沟通学生在日常管理和科研教学中的情况,协商解决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和困难,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与管理部门的育人合力。二是在《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国家奖学金评定办法》《研究生科研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学生工作规章制度中,加强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和评定,注重发挥制度设计层面对于研究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三是通过研究生团学组织开展的研究生学术论坛、科研论文评比、“京华名师进公大”等学术活动,搭建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展示科研能力、锻炼科研实践能力的平台,培育研究生参与科研创新的浓厚氛围,为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发挥引领作用。

3.4 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检测考核的制度化建设,严把毕业出口关

毕业论文的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最直观的体现,对于毕业论文质量的检测和考核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终极屏障。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检测考核的制度化建设,一是要强化学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营造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的浓郁氛围,树立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的良好学风。二是积极借鉴国内、外大学和教育机构关于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有益经验,建立完善系统、规范、科学的研究生学术规范体系。制定严密规范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从违纪处分管理、学籍管理、学位授予等管理环节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和惩戒,为研究生创造严肃、规范的学术环境。三是要加强学位论文的动态检测和管理,要覆盖论文选题、论文阶段性报告,以及论文外审等环节。应将论文质量与导师的评优评奖等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论文,应对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增强导师的责任意识。

3.5 积极创新以“警务化管理”为核心的学生工作模式

以“警务化管理”为核心的学生工作模式是公安院校区别于地方普通高校的显著标志,其在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培育警察职业意识以及培养优良作风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警务化管理的实质是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体系,应随着公安教育发展改革的步伐,不断赋予其崭新的理论内涵和教育内容,积极探索警务化管理的模式创新[5]。在公安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形势下,应加强研究警务化管理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深入挖掘警务化管理的育人内涵,创新管理方式与内容,完善教管结合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和教育职能。今后的研究生警务化管理工作,应始终坚持学生工作服从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这一主线,紧紧围绕“七个特色”(即忠诚可靠、业务扎实、敢于创新、精于实战、一专多能、作风优良、身心健康)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在树立警察职业意识、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培育优良身心素质和强化就业服务指导等四个方面着力,逐步建立“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学生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职能,为培养公安特色鲜明、身心素质过硬的高级公安专门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68-72.

[2]潘兴军.公安院校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之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2): 91-93.

[3]张俊琴,龚俊松,唐天奎.论研究生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26-28.

[4]耿有权,彭维娜,彭志越,等.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运行状况的调查报告——基于全国14所重点高校问卷数据[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6):28-34.

[5]阎继忠.关于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6):8-12.

(责任编辑陈小明)

作者简介徐伟(1980—),男,河北灵寿人,讲师,研究生院大队长。

中图分类号D035.319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公安院校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