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积滞体质调护
2015-01-21欧阳慧侯江红
欧阳慧, 侯江红
学术探讨
浅谈小儿积滞体质调护
欧阳慧, 侯江红
小儿积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导师侯江红教授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总结出小儿存在积滞体质,而具有积滞体质的小儿极易引发积滞,因此对小儿积滞体质的临床调护研究将更具有必要性。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查阅及临床总结,阐述总结小儿积滞体质的调护方法,此法实用简便,值得推广。
积滞体质; 积滞; 调护; 儿童
小儿积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积滞体质的小儿具有易积滞的体质状态,如果稍不注意日常的调护,便会引发积滞。小儿积滞体质不仅可在临床上表现为小儿积滞病,还可因小儿积滞引发其他脏腑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非健康倾向性。因此,加强对小儿积滞体质的调护,既是对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更能对小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现对小儿积滞体质调护阐述如下。
1 小儿积滞体质形成的病因病机
小儿积滞体质是指小儿在先天“脾常不足”的生理特征和后天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易于形成积滞的体质状态。具有积滞体质的小儿多可见面色苍白,这是由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所致。还可在面部表现为花斑。中医“五轮学说”指出,上下眼睑部为肉轮,为脾所主,所以积滞体质小儿脾胃功能不足就会在此处有所投影,小儿眼袋重就是其表现之一。舌苔由胃气薰蒸所生,脾胃虚弱则易形成地图舌、苔白厚腻。积滞体质小儿的脾胃之气升降失常,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会造成便秘。
非健康倾向是指患某种疾病的倾向性,小儿积滞体质具有一定的非健康倾向性。临床上不仅会表现为食积,还可导致小儿发热、乳蛾、咳嗽、厌食、腹泻、腹痛、夜惊、遗尿等。
2 历代医家对小儿体质调护的见解
历代医家对小儿体质的调护各抒己见,有着不同的见解。早在《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乳滞》中就有对小儿的调护描述:“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可免积滞之患。”现代医家认为体质具有可调性、相对稳定性、动态可变性。因此调护小儿体质应该从先天的固养、后天生活起居、衣食的护养、医药的慎重选择等方面着手[1]。戴翥[2]提出小儿体质的调护要从未病先防、既病早治、食疗、预防保健抓起。高树彬[3]指出小儿体质的调护有5个方面最为重要,即药物调理、饮食调理、心理调理、锻炼调理、适应环境能力调理。王晓鸣等[4]根据小儿的不同体质,建立“经络调摄技术”,选用相应经络穴位及补泻手法,“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以发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亲情相融的保健作用。
3 小儿积滞体质调护
对于小儿积滞体质的调护,更加应该侧重饮食、起居、运动、非处方药物、各种外治手法这几个方面的调护。
3.1 饮食调护 主要是调脾和胃,由于具有积滞体质的小儿极其容易引发积滞,而且与脾胃功能关系密切,在其调护上首当是调和脾胃。在饮食方面,主要是在食宜、食节、食禁三方面注意。食宜:以米面食为主,建议多食绿色蔬菜、水果、粗粮及常见类似中药健脾消食导滞的食品以消食健脾。食节:肉鱼虾蛋奶及干果适量,尤其是热性肉品更应少吃;偏于甜腻、高油脂、高蛋白等不易于消化的食物尽量减少摄入。食禁:禁食凉食、小零食及饮料和煎炸、辛辣、油腻类食品。
3.2 起居调养 建议早睡早起,午睡不超过1.5 h;多增加适宜的户外活动,只要气温稳定,风力不大即可多出去晒太阳,尤其是冬季更应多活动;忌食后即卧,晚饭后多宜到附近公园玩耍后再回去休息,尽量减少体内热量蓄积。
3.3 运动调养 适当的运动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利于消化吸收,建议积滞体质的小儿长期坚持加强运动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选择跑步、拍球、溜冰以及适合自己的各种运动,持之以恒。运动过程中注意水分补充(建议以白开水为主)和衣物的增减。
3.4 药物调护 (1)保和丸:应用于口臭、腹部不适、呕吐等;(2)化积口服液:应用于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3)枳实导滞丸:应用于腹胀、腹痛、大便干等。
3.5 推拿调理 王光安等[5]运用“一式三法”(即捏脊、中药贴敷、摩腹相结合)的推拿方法治疗小儿食积发热45例,有效率达95.6%。陈秀珍等[6]将80例儿童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王氏保和丸,实验组采用清热导滞推拿法治疗,即推大肠600次,揉板门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清胃经600次。通过对两组病例治疗6 d后总疗效评价得出,对照组有效率87.55%,而实验组有效率95%。小儿推拿在临床小儿保健中极其常见,对调理小儿脾胃功能效果显著,能增加积滞体质小儿的免疫力,减少小儿积滞的发生。推拿方法方便,可操作性强,成本低,而且能调和小儿脏腑气血,达到治病的效果,疗效确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值得推广。
3.6 其他外治法 (1)中药外治:由于小儿生理特点的特殊性,中药贴敷易于在小儿皮下进行吸收,并能刺激经络,引药入经,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王光安等[5]针对小儿食积发热,将丁香、肉桂、肉豆蔻、藿香、八角组成中药贴敷散剂,在小儿捏脊治疗后填入患儿肚脐内,然后进行摩腹,有效率达95.6%。许华等[7]采用穴位贴敷2号方(由肉桂、木香、胡黄连等组成)结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小儿积滞,其疗效显著。贴敷选穴中脘、神阙、双脾俞、双天枢。(2)刮痧、闪火法:刮痧疗法安全、方便,在皮肤表面进行刮试,刺激经络气血,达到治病的效果。米继强[8]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穴位(督脉、膀胱经穴、六腑穴、三关穴)刮痧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和丸口服,20 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穴位刮痧时先刮督脉,有助于疏通其他的经脉。再刮拭足膀胱经第一侧线的背俞穴,调节脏腑功能,重点刮拭脾俞、胃俞、膈俞。陈永丰[9]用揪痧法治疗小儿反复性腹痛52例,取得满意疗效。周一敏等[10]指出用闪火法拔于大椎穴处,再沿左右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向下推至脾胃俞穴处,反复2~3次后,再将3~5个罐定于背部俞穴上,经2次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
4 讨论
小儿积滞在儿科临床上多见,西医多是给予促消化药,这只能在发病的时候缓解病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医对此病的治疗方法丰富,疗效佳,但也只是在发病时治疗此病。要真正的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达到防病于未然的效果,加强对小儿积滞体质的研究及其调护是必不可少的。小儿积滞体质是小儿常见的亚健康状态之一,具有易造成积滞的倾向性,加强对小儿积滞体质的调护,能防病于未然,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1] 张吉仲,苏树蓉.小儿体质特点的形成及护养浅论[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200-201.
[2] 戴翥.小儿体质形成因素及小儿养护特点探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5(2):30-33.
[3] 高树彬.小儿体质调理初探[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13(2):39-40.
[4] 王晓鸣,武臣亮.经络调摄技术在婴幼儿保健中的应用[J].中医儿科杂志,2008,1(4):40-41.
[5] 王光安,张王祎.“一式三法”推拿治疗小儿食积发热45例[J].中国针灸,2014,34(9):877-878.
[6] 陈秀珍,殷明.清热导滞推拿法治疗小儿积滞乳食内积证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0):68-69.
[7] 许华,张雪丽,陈火莲.中药内外合治治疗小儿积滞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2):113-115.
[8] 米继强.刮痧法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60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0,6(1):41-42.
[9] 陈永丰.揪痧治疗小儿反复性腹痛5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1,9(2):28.
[10] 周一敏,雷云露.游走罐加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73.
(本文编辑:张小冬)
Introduction to the regulation and care for chidren of stagnant constitution.
OUYANGHui,HOUJianghong.
Guiyang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iyang550000,China.
Pediatric stag nation is common in clinic.Professor HOU Jianghong, after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 summarizes that children may have stagnant physique, and a stagnant constitution is extremely likely to cause stagnation, so the clinical study on pediatric stagnant physique is even more necessar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clinical summa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gulating method of stagnant constitution, which is simple, practical, and is worth promoting.
Stagnant constitution; Stagnation; Regulating; Children
550000 贵阳,贵阳中医学院(欧阳慧);450000 郑州,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诊疗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候江红)
欧阳慧(1989-),女,贵阳中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小儿亚健康状态 通讯作者:侯江红,E-mail:531253850@qq.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6.035
R272.4
B
1674-3865(2015)06-0630-03
201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