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手背静脉逆行穿刺在临床输液中的护理效果
2015-01-21吴薇
吴 薇
(赣州市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
观察手背静脉逆行穿刺在临床输液中的护理效果
吴 薇
(赣州市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 探讨手背静脉逆行穿刺在临床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门诊输液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穿刺,实验组实施手背逆行静脉穿刺,回顾分析患者的输液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且顺利完成输液比例为70%,实验组患者一次逆行穿刺且顺利完成输液比例为95%,实验组液体滴速、液体渗漏率、舒适度、疼痛率、手指活动方便性等临床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输液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患者临床输液过程中应用手背静脉逆行穿刺技术,有助于患者穿刺成功率和舒适度的提高,保证患者一次穿刺成功,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手背静脉逆行穿刺;临床输液;护理效果
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科学合理的操作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手背静脉是临床输液中最为常用的血管之一,传统的手背静脉穿刺为向心性穿刺,但这一穿刺技术对于患者手背静脉的破坏较大,会增加临床输液护理的难度[1]。本次医学研究对手背静脉逆行穿刺在临床输液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本次医学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门诊输液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和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2.3±15.3)岁。其中,冠心病30例,原发性高血压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例,脑血管疾病50例。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穿刺,实验组实施手背逆行静脉穿刺,具体方法:常规消毒手背静脉,无需扎止血带,按照去血量选择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针头指向远心端,逆行穿刺,针头进入小静脉3~5 mm后,将针管固定,针栓轻拉,保证血液流入针管。采血后将针头拔出,用消毒棉球按压穿刺部位。用5 mL注射器抽吸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穿刺,若出现回血,则适当注入生理盐水,确定针头完全进入血管后,再与药液连接。对于体型肥胖的患者,其皮下脂肪层较厚,静脉血管显露不充分,可用食指消毒后触摸穿刺部位,确定血管有饱和感、方向和深度后,实施正中穿刺,以30~40°角刺入,出现血液回流后,将角度减小,再向血管内进针少许。对于各类血液疾病的患者,其血管的脆性相对较高,且血液充盈状况较差,穿刺时容易刺破,可选用比较细小的针头进行侧面穿刺。对于血管硬化的患者,其血管更加容易滑动、缺乏弹性、静脉管壁增厚坚韧,因而穿刺较为困难,操作者可在静脉上方用针尖向下按压并直接刺入。若患者存在水肿症状,则沿着静脉走向用手指按压数秒,保证水肿消失静脉完全显露后,再进行穿刺。
2 结 果
对照组中,顺利完成输液且一次穿刺成功患者70例,成功率为70%,平均液体滴速为69滴/min,液体渗漏发生率为20%(20/100),患者手背静脉逆行穿刺过程中舒适度为53%(53/100),疼痛发生率为13%(13/100),手指活动方便性为46%(46/100),实验组中,顺利完成输液且一次逆行穿刺成功患者95例,成功率为95%。平均液体滴速为66滴/min,液体渗漏发生率为8%(8/100),患者手背静脉逆行穿刺过程中舒适度为95%(95/100),疼痛发生率为3%(3/100),手指活动方便性为95%(95/100)。两组患者临床输液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应用率较高的治疗和护理方法,静脉穿刺属于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的操作技术,也是一种重复性较高的日常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过程中不需要一味追求一针见血,而应该从患者感受出发,加强输液过程管理,达到无痛、稳、准、快、轻的穿刺目标[2]。手背静脉逆行穿刺技术的优势和特征在于:逆行穿刺针尖斜向血流方向,回血较为容易,能够避免穿透血管;能够选择进针的角度,在皮肤表面暴露远端血管,穿刺过程中患者保持半握拳状态,因而不会影响手指正常活动,液体能够顺利流入[3];逆行穿刺针柄能够绕开掌指关节,手背平面上针柄更加容易固定;逆行静脉穿刺不会对血液回流过程造成影响,且液体流速更加稳定,能够避免出现指端不适感和肿胀感;手背存在深浅两套静脉系统,有较为丰富的交通支[4]。但这一穿刺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对于无脚趾或手指交通支的细小静脉,以及水肿患者,化疗药物和刺激性药物注射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疼痛感;对于长时间输液且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穿刺难度较大[5]。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在患者临床输液过程中,应用手背静脉逆行穿刺技术,患者一次穿刺成功且顺利输液的比例达95%以上,这一水平明显高于接受传统方式穿刺的输液患者(P<0.05)。同时,患者输液过程中滴速更加稳定,液体渗漏发生率更低,舒适度更高,疼痛发生率更低,手术活动更加方便,因而临床输液护理效果更加理想(P<0.05)。
综上所述,在患者临床输液过程中应用手背静脉逆行穿刺技术,有助于患者穿刺成功率和舒适度的提高,保证患者一次穿刺成功,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 于爱军.手背静脉逆行穿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5,38(1):75-77.
[2] 高阳阳,胡雪慧,王 璐,等.静脉逆行穿刺输液技术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4):4198-4199.
[3] 孙婷婷,祁爱英.腕关节挠侧头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95-96.
[4] 王彦菊.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技巧刍议[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3):95-96.
[5] 郭向丽,周玲君,赵继军.术后疼痛程度控制目标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09,15(6):4-6.
R472.9
A
ISSN.2095-6681.2015.07.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