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美容医学最新动态(六)

2015-01-21恶性黑色素瘤最新文献检索20142015年

中国美容医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前哨黑色素瘤淋巴

——恶性黑色素瘤最新文献检索(2014-2015年)

国外美容医学最新动态(六)

——恶性黑色素瘤最新文献检索(2014-2015年)

为给读者提供有关恶性黑色素瘤防治国外最新动态,以关键词“maligment skin melanoma”进行检索,查阅了2014年国外文献和2015年至发稿前收集的相关资料,由于文献资料浩瀚,这里重点摘译了与临床联系较紧密的相关资料,供同道参考。为读者查阅方便,特注明每篇论文发表的刊期和页码。

1 比较少见的恶性黑色素瘤(MM)

耳后MM与甲状腺癌并存(Oncol lett,2015,9:468-470):37岁男性,因右耳后恶性黑色素瘤(MM)行根治性切除术并行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38个被切除的淋巴结中有4个发现为转移性乳头状甲状腺癌。故行甲状腺切除术,并在采用高剂量γ-干扰素、继之以中等剂量进行治疗MM同时,采用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结果:两处病变都治愈,未出现明显副作用。仅在用高剂量的干扰素期间有发热反应。这类病例十分罕见。

胃肠道的MM(Int J Surg,2014,2:523-527):1999年10月-2013年1月,英国经手术证实为胃肠道MM者30例。患者平均年龄62.7岁,其中6例(20%)未发现有原发性皮肤MM者,定性为原发性胃肠MM。24例是由皮肤MM转移到胃肠道,平均转移时间为5.2个月(4.9~139.8月)。胃肠道MM的症状:腹痛者8(27.6%)人、胃肠出血者5人(17.2%)、发生胃肠道梗阻者4人(13.8%)。CT检查阳性率为96.6%,切除小肠病变者有18例(54.5%)。全组患者2年死亡率为66.4%,5年死亡率为73.1%。3例因手术后病情再发,行再次手术。其中1例术后存活26个月,另2例分别死于术后18.6个月和32.8个月。

转移性食道MM(Magy Seb,2014,67:123-128):一名皮肤MM行广泛病灶切除后13年,发现食道上1/3处有息肉样病变,经活检证实为转移性MM。因而施行手术切除,继之应用dacarbazine治疗。术后18个月患者仍无病存活,情况良好。

转移性阑尾MM:(JAMA Surg,2014,149:735-738)某一国际性癌病单位,1953年1月1日-2010年12月3日,在5 822名MM患者中,有31人行阑尾切除术。其中有2人是因急性阑尾炎而接受阑尾切除术。术前有明显腹痛症状,发现是MM转移阑尾所致。同时还有腹腔内外MM转移病变。

恶黑转移至脾脏(Case Rep Pathol,2014,2014:865453):一名30岁男性,因急性腹痛来诊,检查发现腹肌紧张、低血压,经超声检查,发现脾脏轻度肿大、盆腔积液。手术时见脾破裂、脾组织有弥漫性浸润,确诊为MM脾转移。2年前患者鼻部曾因深色皮肤病变接受切除术,但未行活检。MM脾转移甚为罕见。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MM(Rom J Morphol Embrogol,2014,55:947-952):(Desmoplastic Melanoma,DM)十分罕见,是由多形性无色素纺缍形细胞构成。具有慢性光损性特征,确诊时病变往往已浸及深层。手术切除时要超过边界2cm以上并深及筋膜。本例MM发生在非暴光部位。尽管多次行广泛切除,切除标本边缘为阴性结果,但仍多次复发。

先天性巨痣转化性MM(Int J Dermatol,2014,53:1241-1243):一名3岁有先天性巨痣的亚裔女孩,因巨痣区出现多个结节样改变和右腋下肿胀4个月来诊。病检证实为MM Clark4期。经化疗4个月后,病故。

原发胸腺MM(Surg Today,2014,(Epub ahead of print)):61岁男性因咳血来诊,胸片发现前纵隔有包块阴影,活检报告为原发性胸腺MM。未发现有皮肤、口腔等原发MM。手术时切除胸腺、包括邻近的两侧肺部组织及心包和左侧头静脉。术后5个月,发现多处骨转移。采用化疗和放疗,术后14个月,患者仍存活良好。

斑痣(Nevus Spilus)与MM(Acta Dermatovenerol Alp Pannonica Adriat,2014,23:17-19):斑痣可见于先天或后天性的身体任何部位,是一种较大而浅褐色的斑块,或多个深色散在斑块。一直被认为是良性病变。1957年Perkinson报道斑痣转化为MM,此后还有相似报道。本文报道一名80岁的男性,左侧膝上区斑痣为先天性病变,几个月前,病区不断扩大,活检查明为原位MM。

婴儿无色素性MM(J Pediatr Surg,2014.49: 653-655):婴儿无色素MM很少见。一名11个月的女孩,发现无色素性病变并发生溃疡,病检证实为Spitzo MM,厚度为7.6mm,前哨淋巴结有转移。行手术切除。

非皮肤性MM(Clin Interv Aging,2014,9: 929-937):皮肤外部位MM占全部MM的5%。本文报道过去17年间的17例MM,位于非皮肤和非眼部。其中,16例为原发性、1例为继发性。患者均大于53岁。男性患者多,多为局限性,1例有区域性转移,另1例全身转移。16例原发MM中有6例在胃肠道和泌尿系(各3例)1例发生在罕见的腹膜后区。粘膜MM多见于高龄患者,易于延误诊断。

原位MM(J Plast Reconstr Aesthel Surg,2014,67:320-323):占MM病例的27%。属于侵袭性的前驱性病变。恶性小痣(lentigo maligna,LM)有4.7%可发展为有侵袭性的MM。回顾2001年2月-2009年2月资料:2121例诊断为MM的病例,有192(9.1%)例是原位MM,其中有38%就是恶性小痣。与非恶性小痣MM相比,其切除病灶都不够完全。有2例复发者见于切除完全者:一例属完全切除者、一例是边缘切除少于2mm者。提示:非恶性小痣的MM切除边缘较少者不一定复发,而由恶性小痣转化的恶黑按常规切除边缘2mm者也有复发可能。

2 与恶性黑色素瘤预后有关的因素

老年MM与较年轻者MM的差异(Ther Adv Med Oncol,2015,7:4-11):一个国际性癌肿机构报道2000-2011年的MM资料:对发生在≥60岁的患者和20~59岁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在476 623例MM患者中,54%(n=258 153)为老年患者;老年MM的发生病例从2000-2011年增加了1.74倍。96%MM者是白色人种,男性占65%。早期MM(0~II)占76%、表浅扩散性MM占39%。与较年轻组相比,老年组MM男性较多(65%对49%)、原位MM也多于年轻组(28%对21%)。而淋巴转移率低于年轻组(7%对9%)。到某中心就医者老年组占30%,而年轻组为35%。I~II期MM接受广泛切除者或较大的截肢者,老年与较年轻组分别为68%和72%。III期MM接受全身性治疗者,分别为18%对45%。IV期MM接受全身治疗者分别为30%和50%。提示:老年人MM与年轻者有一定差异,在接受治疗上比年轻者要少。

单身与有配偶的MM患者预后的差异(J Clin Oncol,2014,32:1356-1364):来自瑞典的1990-2007年的27 235例皮肤MM者,随诊至2012年,按相似年龄段分析,就诊时单身患者MM分期明显高于有配偶的患者,单身女患者MM分期也较高。随诊观察患者存活率也低于有配偶者。提示:单身MM患者容易延误就诊时机。

恶黑抑制活性蛋白MIA(melanoma inhibitory activity)血浆中的浓度与MM预后的关系(J Skin Cancer,2014,843214):2008-2013年,155例皮肤MM资料:其中84例为I、II期。资料查明MIA在患者血浆中的浓度与预后的关系。并以50名健康者平均浓度9.4ng/ml为底线进行对比。发现在随诊6个月后的MM患者中,有66%的MM患者血浆中MIA值大于9.4ng/ml,低于此值者仅5例。与低于此值的MM患者相比较,MIA值高者死亡率高12倍(P<0.0001)。预示恶黑抑制活性蛋白可作为MM预后的判断指标。

原发性皮肤MM的预后(Ann Surg,2014,260: 149-157):1992-2008年有2 902例原发皮肤MM患者施行了病灶广泛切除并行前哨淋巴结检查;有2 931例MM只行局部切除而未行前哨淋巴结检查。随诊42个月后,MM厚度为1mm者,两组的预后没有差异;但T2、T3期(厚度大于1.0~4.0mm)者,加上前哨淋巴结检查者的无病存活率(P<0.001)、局部无复发存活率(P<0.001)及无远处转移存活率(P=0.041)都好于只局部切除者。提示:前哨淋巴结检查的重要性。

恶黑的容积与预后(Dermatology,2014,228: 66-70):对于早期无淋巴转移的MM,一般以Breslow垂直厚度和有无溃疡来判断预后。本文检测了122例MM,平均随诊39.7个月。发现:某些低厚度的MM,如果其容积低于140mm2其5年无复发存活率高达98%,而大于此值者只有47%(P<0.001)。提示:同等程度的MM,如果容积大者其预后较差。

恶黑者淋巴引流途径的检测(Chirugia(Bucur),2014,109:26-33):75例MM患者,其中I、II期39人病灶在上、下肢;36人在躯干。全组患者行淋巴闪烁图检查前哨淋巴结及淋巴引流途径。结果: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100%,其中,63(84%)例原发MM,淋巴引流去向只有一个途径、12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淋巴引流通道。MM见于躯干者,33%的病例存在2个以上淋巴引流通道,大多数接近身体中线的MM乃至躯干其他部位的MM都可能有两个以上的淋巴引流通路。对此要加以注意!

对MM转移腹股沟淋巴结两种手术的后果差异:(Br J Surg,2014,101:811-819)分析(1998-2010)对III期MM手术的资料。一般对腹股沟有淋巴转移者,可采取两种手术:只行腹股淋巴切除或行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两者术后效果有何差异?作者回顾病理查明MMIII期者均施行过标准的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结果:有腹股沟并有盆腔淋巴转移的MM患者,5年存活率为28%,而仅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为51%(P=0.002)。虽然曾行CT检查证明无盆腔淋巴转移,但术后查明仍有6例(5.3%)查明存在盆腔转移。提示:当发现有腹股沟淋巴转移时,最好选用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因为,盆腔转移可能已存在。

阳光照射与MM相关性(Adv Exp Med Biol,2014,10:390-450):阳光照射的紫外线效应,既有促进维生素D合成的正效应,也有引发皮肤MM和非MM性皮肤病变的副效应。不过,与间断性短期高能量UV照射相比较,较慢性的低能量的UV照射并不至于引发MM的发生,因此被推荐为促维生素D的方法。而维生素D具有抗MM的作用。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整形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李荟元摘译]

猜你喜欢

前哨黑色素瘤淋巴
云南省肿瘤医院1 203 例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SOX2/GLI1-ST3GAL1-AXL通路促进黑色素瘤的转移
北美淋巴水肿治疗师培养、认证及对我国的启示
胡盛海
澳大利亚的“国民癌”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红其拉甫前哨班退伍兵向界碑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