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5-01-21刘福英
刘福英
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刘福英
目的 分析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0-03—2014-06在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中6例患者有感染病史,其中4例患者发病前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2例患者有消化道感染史;6例患者为急性起病,1例患者为亚急性起病;5例患者双侧眼外肌为完全性麻痹,其中3例患者伴有眼内肌麻痹,2例患者为双侧外展神经麻痹;1例患者表现为吞咽困难,1例患者表现为双侧周围性面瘫,1例患者表现为四肢迟缓性轻瘫,1例患者表现为四肢麻木;4例患者四肢腱反射症状消失;5例患者双侧对称性小脑性共济失调,2例患者单侧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患者脑脊液蛋白正常,6例患者脑脊液蛋白增高至0.7~1.6 g/L。患者的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减慢,4例F波潜伏期延长,1例患者F波潜伏期未引出。5例患者的头部CT显示正常,其中1例患者MRI显示患者为上颌窦、筛窦炎症,1例患者头部MRI正常,1例患者头部MRI显示有慢性缺血改变。患者出院1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有6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例患者仍出现四肢无力症状。结论Miller-Fisher综合征可根据脑脊液检查以及肌电图检测进行确诊,Miller-Fisher综合征可累及周围神经系统,且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情况良好。
Miller-Fisher综合征;临床特点;发病机制
Miller-Fisher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后天的多发性神经炎疾病[1],病理现象为脑干的脑神经核体功能缺损,被认为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变体,现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根据相关文献报道,Miller-Fisher综合征约占格林-巴利综合征的5%[2]。本文通过研究7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特点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03—2014-0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2例;年龄40~59岁,平均年龄49.8岁。本组患者根据脑脊液、肌电图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符合Miller-Fisher综合征的病情诊断,具体为:患者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患者有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以及腱反射减弱症状;同时伴有Ⅳ、Ⅵ、Ⅶ脑神经损害症状;脑脊液伴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伴有免疫球蛋白升高现象;肌电图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神经传导的速度降低,F波潜伏期延长。本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表现为脑脊液蛋白正常。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中6例患者有感染病史,其中4例患者发病前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2例患者有消化道感染史;6例患者为急性起病,1例患者为亚急性起病。5例患者双侧眼外肌为完全性麻痹,其中3例患者伴有眼内肌麻痹,2例患者为双侧外展神经麻痹;1例患者表现为吞咽困难,1例患者表现为双侧周围性面瘫,1例患者表现为四肢迟缓性轻瘫,1例患者表现为四肢麻木;4例患者四肢腱反射症状消失;5例患者双侧对称性小脑性共济失调,2例患者单侧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患者脑脊液蛋白正常,6例患者脑脊液蛋白增高至0.7~1.6 g/L[3]。患者的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减慢,4例F波潜伏期延长,1例患者F波潜伏期未引出。5例患者的头部CT显示正常,其中1例患者MRI显示患者为上颌窦、筛窦炎症,1例患者头部MRI正常,1例患者头部MRI显示有慢性缺血改变。
1.3 治疗方式 对7例患者采取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成人用量为0.4 g/(kg·d)[4],连用5 d;同时给予维生素B1口服,用量为100 mg,3次/d;肌肉注射甲钴铵500 μg,1次/d;给予复合维生素B及康复治疗。本组患者中1例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10 d后再次给予人免疫球蛋白0.4 g/(kg·d),连续注射5 d。
2 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为15~36 d,平均住院时间24.5 d。2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5例患者痊愈。
3 讨论
Miller-Fisher综合征于1956年提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颅神经的急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本组7例患者均表现为颅神经受累表现。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体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滴度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一样呈阳性,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患者的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均参与了脱髓鞘的病理性改变,患者发病前常出现腹泻、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症状,诱发了患者异常的免疫应答。Miller-Fisher综合征的确诊要根据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三联征:眼外肌麻痹时患者除有复视症状外,还可伴有行走不稳、辨距不良等症状,双眼视物时症状加重,单眼视物时症状减轻,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患者睁眼时症状加重,闭眼时症状减轻;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患者走路不稳,双手不能灵活运动。
本组患者中1例患者表现为四肢迟缓性轻瘫,患者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说明患者存在脊神经受累现象。Miller-Fisher综合征发病率较低,医生在接诊时可能存在误诊现象,在治疗时会首先考虑脑血管疾病,忽略了Miller-Fisher综合征这种少见病。因此在临床治疗工作中,若遇到青壮年患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症状,且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后出现眼肌麻痹、腱反射消失以及共济失调三种症状或其中两项症状时,应首先考虑Miller-Fisher综合征的可能性,需要及时进行肌电图以及脑脊液检查。检测中应结合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免疫调节作用,免疫球蛋白具有抑制作用[5],因此早期治疗中应给予充足的人免疫球蛋白,辅助以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缩短患者的病程,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阻止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大多数患有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的病症预期乐观,在大多数病例中,患者在疗程开始的2~4周就会开始恢复,甚至可能在6个月内完全康复,复发率仅为3%左右。本组患者治疗中,2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5例患者基本痊愈,可以看出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情况良好。
[1]薛海龙.伴感觉障碍的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报告[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40(6):2067-2068.
[2]Kaida K,Kusunoki S,Kanzaki M,et al.Anti-GQLbantibody as a factor predictiv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Guillain-Barre syndrome[J].Neurology,2004,62(5):821-824.
[3]孙海燕,刘娜,杨玉玲.Miller-Fisher综合征6例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2(4):547-548.
[4]吴磊,吴卫平,黄德晖,等.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6,13(5):307-309.
[5]李海峰,袁锦楣.Miller-Fisher综合征发病机制和临床[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1,9(4):410-413.
2014-07-15)
1005-619X(2015)01-0085-02
10.13517/j.cnki.ccm.2015.01.045
563002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