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手肿胀的疗效

2015-01-21董卓一

关键词:赤芍补阳黄芪

董卓一

(南阳市宛城区青瓦店镇卫生院,河南 南阳 473134)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手肿胀的疗效

董卓一

(南阳市宛城区青瓦店镇卫生院,河南南阳473134)

补阳还五汤是由清代名家王清任创制的,主治中风后遗症,笔者十余年来在临床上运用该方治疗中风后手肿胀患者238例,且均取得了极其满意的疗效。笔者认为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手肿胀,是对该方功效的进一步延伸与探索,虽然王清任大师创方时,并没有提到患者上肢病症,但是笔者在用该方治疗中风后手肿胀后却真感王清任大师创方思维之高明,乃中医临床之妙用新用也,所有后学者都要勇于担当,认真研究古方,并探索古方之新用,以便能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补阳还五汤;中风后手肿胀;《医林改错》;疗效

中风后手肿胀在临床最为常见,多见患侧手掌不断变厚、粗糙、干燥,手指增粗胀大,皮色光亮而白或色暗无泽,活动受限,且多在恢复期出现,是影响患者肢端功能康复和恢复自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多年来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除病症之一[1]。补阳还五汤载于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即为治疗中风后遗症而设,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该方治疗中风后手肿胀患者238例,均取得了极其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2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中风后手肿胀患者2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8例,女30例;年龄32~97岁,其中32~45岁7例,46~55岁167例,56~65岁46例,66~75岁9例,76~85岁6例,86~97岁3例;脑出血148例、脑梗死90例。患者均为中风后遗症手肿胀者,排除门诊中由于静脉输液渗漏等造成手肿胀者。其中中风治疗60天后出现的165例,治疗61~90天后出现的45例,治疗91~160天以上出现的28例。

2 方药组成功用

方药:黄芪生四两(120 g)、当归尾二钱(6 g)、赤芍一钱半(6 g)、地龙一钱(3 g)、川芎一钱(3 g)、红花一钱(3 g)、桃仁一钱(3 g)。水煎服。(2)功用:补气,活血,通络。王清任设方主治中风后遗症,包括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原方主要为“因虚致淤”,治法应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在该方组成功用的基础上,笔者在临产上以辩证施治,对该方药物用量上可以因人、因地、因时而不同,且常常受益匪浅,达到预期疗效。

3 治疗方法

3.1 内服法

黄芪30~60 g、当归6 g、赤芍(或白芍)30 g、地龙3 g、川芎5 g、红花1 g、桃仁1 g。加水1500 mL煮取药汁300 mL以上,1剂/d,煮取3次,分3次饭前温服。7剂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必须戒除烟酒,戒食辛辣食物,戒食高嘌呤食物,杜绝熬夜,每日必须保持充足睡眠时间,以便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要预防感冒,避免过热、过冷及过度劳累,可适当参与体力劳动或适当体育锻炼,如散步、唱歌、打羽毛球、打太极拳等,以便增强自身免疫力。

3.2 外用方法

3.2.1熏泡洗法

黄芪200 g、当归300 g、赤芍(或白芍)120 g、地龙10 g、川芎60 g、红花200 g、桃仁50 g。以上药研面,加入锅内煮开,水开后先取出1000 mL药液放入容器内先熏手30 min,手面覆盖厚毛巾,以便气体充分熏着手背部患处,待药液不烫手时再将整个手臂完全浸入药液中,如药液变凉,可继续加热药液,再持续泡洗,1剂/d,3次/d,7天为1个疗程。

3.2.2外敷法

黄芪200 g、当归30 g、赤芍(或白芍)120 g、地龙10 g、川芎30 g、红花10 g、桃仁10 g。以上药研面,加入铜器内煎煮的蜂蜜300 g中,调缚为膏药或0.5 m2的纱布带,备用。在患者熏泡结束20 min后,再将该药涂于手患处上,厚度约3 mm,换药1次/d,7天为1个疗程。

以上三种治疗方法,临床上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或以上同时并用,最好三种方法同时应用,疗效更强。

4 疗效

4.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手肿胀完全消退,永不复发;(2)显效:患者手肿胀明显消退,只有下垂位过久或活动后偶尔出现轻度肿胀;(3)有效:患者手肿胀有所改善,但时肿时消;(4)无效:治疗后患者肿胀无任何改善。

4.2 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治愈,经1~4个疗程患者手肿胀完全消失,不再复发,而最快痊愈为1个疗程,最慢的为4个疗程,且32~65岁患者恢复较快,65岁以上患者恢复稍慢,总有效率为100%。

5 典型病例

李勇,男,48岁,南阳市卧龙区青华镇人,自述患脑出血,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102天后出院回家调养,近日头晕,走路无力,纳差,自汗多,睡眠不好,梦多,近日出现手臂肿胀、变厚和粗糙,皮色光亮;望其面色萎黄,上下肢活动自如,活动尚可,脉细弱,该患者按常规日服一剂中药、熏泡洗一剂中药,且同时连续换药外用14天,并嘱其主要用药禁忌及注意事项,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手肿胀完全消失。

6 讨 论

手肿胀多见于全身性营养不良中风患者的恢复期,且久治不愈,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日常生活质量。中医认为该病多属于气血具虚、营卫不好、气滞血瘀等所致。古人云:“损伤一症,专从血论。”笔者运用王清任大师的补阳还五汤加蜂蜜(仅外用法用600 g)等治疗手肿胀症患者238例,均取得了极满意的疗效。方中重用生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利水消肿,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黄芪还有托毒生肌之用,能极好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使手肿胀很快消失;如果要用黄芪,其量宜大宜重,但开始可先用小量,一般从15~30 g开始,逐渐加大,且治愈后还需继续服用,防止复发。当归尾活血生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而又生血之妙,此为臣药;白芍或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仅熏泡洗法加大用量),具有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之效,为佐使药。该方外用再加上适量的蜂蜜。以上药物都具有使手肿胀快速消失之奇效,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血行而血瘀自除,经络也自通,人体自身免疫力必然大增,手肿胀也便会很快消失[2]。

原方主要为“因虚致淤”,治法应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但用原方外用时可加入蜂蜜。其实契合了王清任用补气治疗“因虚致淤”中风后遗证的大意,重在以黄芪补气为主,中医现代研究该方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脏腑,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除湿消肿之功效,因而扶正祛邪而使手肿胀自除[3-4]。而现代医学研究则认为该方之药物(含加入的蜂蜜)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血管、促进代谢、利尿等作用,内服、外用均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静脉淋巴回流而消除肿胀。笔者认为中风后手肿胀,其实是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之一,所以补阳还五汤加味用于治疗手肿胀,是对该方功效的进一步延伸与探索,虽然王清任大师创方时,并没有提到患者上肢病症,但是笔者在用该方治疗中风后手肿胀后却真感王清任大师创方思维之高明,乃中医临床之妙用新用也。所有后学者都要勇于担当,认真研究古方,并探索古方之新用,以便能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1] 陈苡靖.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含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7):113-115.

[2] 马学元,曹昌霞.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卒中患者Hcy、CRP和Barthel指数评分的影响[J].青海医学院学报,2012,33(2):115-117.

[3] 宋 蕾,王慧莉,宋世雄.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TGF-β1、VEGF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3,(02):38-39.

[4] 徐 谦,陈新林,沈 耿,莫传伟,李先涛.补阳还五汤干预中风先兆证的Meta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6):339-343.

本文编辑:张 钰

R277.7

B

ISSN.2095-6681.2015.21.064.02

猜你喜欢

赤芍补阳黄芪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呼伦贝尔野生赤芍资源科学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黄芪是个宝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
新疆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