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重温(四)

2015-01-21张吉霞

领导文萃 2015年2期
关键词:法者准绳二程

张吉霞

[原文]

25、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注释]

此语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述赦》,意思是国家没有永久的太平,也没有永久的混乱。法令能够推行,国家就能太平;法令废弛,国家就会混乱。

从历史上看,一个朝代的末期,就是法治混乱,官员贪赃枉法,民众违法妄为,上下视法如儿戏,这个朝代离灭亡就不远了。

[原文]

26、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

[注释]

此语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意思是说,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度量衡,是时代一切事物的准绳。权衡是用来确定轻重的,准绳是用来校正曲直的。

[原文]

27、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注释]

此语出自《韩非子·饰邪》,全句为:明法者强,慢法者弱,强弱如是其明矣。意思是:严明法制的国家就强大,怠慢法制的国家就衰弱。强弱如果这样当可分明。

[原文]

28、徒法不足以自行。

[注释]

此语出自《孟子》。原文为:"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意思是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体现了法的局限性。这也就是说法律除了规范以外,要真正发挥法律作用,离不开主体的素质、法律体制、人们的法律意识等。

[原文]

29、润物细无声。

[注释]

此句出自唐杜甫《春夜喜雨》,写于成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原文]

3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注释]

此乃古谚,比喻实至名归。《史记·李将军列传论》:"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司马贞索隐:" 桃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也。'"也写作"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可见,在司马迁时,此语已广为传颂和应用。

[原文]

31、不日新者必日退。

[注释]

此语出自"二程"。二程即宋代的程颢和程颐兄弟,洛阳伊川(今河南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他们的心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兄弟俩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这句话的原文为:"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意思是说:一个君子学习时一定要天天新。能天天新,就能天天进步。不天天进步必然天天后退,从来没有既不进步又不退的事情。

[原文]

32、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注释]

此语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意思是: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知"通"智";"制"是"制度,管理方法"。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原文]

3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注释]

此语出于《老子》,意思是说: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要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任何事业都是从小事做起,离开了小事,亦无伟业可言。原句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原文]

36、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注释]

此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原文]

35、满招损,谦受益。

[注释]

此语最早出自《尚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故此以"满招损,谦受益"来说明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说:"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故曰:满招损,谦受益。

[原文]

36、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注释]

此语出自《论语·颜渊》,原文为"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后简化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春秋时,君子乘车,一般情况下,乘的是四匹马拉的车,叫一驷,驷马指的是四匹马拉的车,而不是指四匹马。意思是说:君子的一言一出,话比马车跑得还快。做为君子,说话一定要慎重,否则,一言既出,马车都追不上,而不是君子讲诚信的意思。这符合孔子提出的"慎"的处世原则,如"慎独"、"慎行"、"慎言"等。

[原文]

4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注释]

秦二世而亡,后世总结教训,唯唐杜牧《阿房宫赋》最人后人所知,"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意思是说:秦朝的人没有机会(时间)(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悲哀,那么后代的人为他感到悲哀,后来的人(如果只是)感到悲哀却不去借鉴秦朝覆灭的原因,也不过就是让你之后的人再来为了你的覆灭感到悲哀而已。

猜你喜欢

法者准绳二程
奉法者强则国强
《证治准绳》编纂目的及体例评析
树声
理学体用论视域下天的重新发现:基于二程的考察
《宋元学案》中程颐思想的诠释与评价——兼论二程思想的比较及其分派
谒中山陵
浅谈法者林场花椒育苗技术
“奉法者强则国强”
论CQT测试中准绳问题的开发
道统的重建——二程“道统论”的政治自觉及其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