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的前生今世
2015-01-21张萍
张萍
拓片是一项古老的技艺,从中国有文字和图画起,拓片就应运而生。南朝梁虞和著《论书表》有“拓书悉用薄纸”之句;《隋书·经籍志》有“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的记载。长期以来,拓片的发展在地域上,可分南、北两派,南派细腻,追求精准;北派豪放,讲究架构。各派之中又因当地文物材质的不同,产生了以拓碑为主的陕西派,以拓砖瓦吉金为主的京津派,以拓摩崖为主的齐鲁派和以拓画像石为主的苏皖派。诸派各有所长,散发着独特魅力。
追溯往昔的珍贵物证
一般而言,广义的拓片就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器物上的花纹与文字,狭义的拓片则主要指的是碑拓。正是这些摹写、传承、教授文章内容、书法技艺的拓片,使得已散失毁坏的碑刻重新获得了原有的内容与风采。
我国的石刻之风流行于秦汉,极盛于东汉,下及各代。作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在符合了当时社会需要的同时,也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人记录下珍贵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史料。例如,我们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便因拓片而有了更丰富的流传——自古有关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很多,而笔者曾见有张月神拓片上相关的故事却非常奇特。这张拓片所刻的是月亮中间有一只玉兔在捣药,旁边是一只蟾蜍,却不见嫦娥。原来,据《淮南子》记载,后羿到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老药,嫦娥偷吃,奔到月亮变为蟾蜍,成了月精,后来“蜍”被误读为“兔”,于是衍生出兔,和蜍并存于月中。到了东汉时期,蟾蜍被逐出,月亮中便只有玉兔了,魏晋之后便没有人再提蟾蜍。玉兔便成了嫦娥的化身,玉兔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老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对此李商隐曾有诗感叹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拓片使我们了解到了不一样的神话传说。
千百年前的古物,特别是石刻类文物,在经历了日晒雨淋后,刻石上的文字图形早已遭到外界的漫漶剥蚀,更有甚者遭兵燹焚毁而致完全湮灭。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够看到这些珍贵原石的风貌,则全靠流传下来的拓本,所以精良的拓片有“下真迹一等”之说。
拓片制作有讲究
传世拓片之所以被称为艺术珍品,除其所拓之物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同拓本所用的纸和墨有很深的关系。良纸、善墨是拓本传承和保存的主要条件之一。
像书画用纸一样,金石拓片和碑帖用纸也对纸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存历代传世拓本所用纸张质地,在各个时期也是不同的。拓本本身就是精妙的工艺美术品,如果再加上在纸上传拓技巧创作,会达到两全其美之效。
拓片用纸要求纸质薄细而紧密且拉力强,宣纸则是传拓古碑帖拓本的理想用纸。上佳的拓本,墨韵精妙,所以用墨也是拓片好坏的衡量标准之一。好的拓片墨色呈现出一种轻灵而有韵味的感觉,因而不管是墨可鉴人的“乌金拓”或是如知了羽翼的“蝉翼拓”,都是要达到层次分明的目的。从石碑到拓片,是一次精妙绝伦的转移,是一种将作品从金石到纸张的回归,但这种还原绝对不是简单的描印,这里有力的控制、墨的调和、色的把握、纸的选择,道道工序都是技和艺的融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幅拓片除纸墨以外还需制作工具的辅助,工具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上圆下平成碗状的拓包(又称扑子)是传拓上墨最重要的工具,用它蘸墨汁,均匀的扑拓器物上的文字、花纹及图形。除此之外,擦子、棕刷、打刷、砚台、排笔、毛刷、拓板裁刀、针锥、沙袋等也是传拓上墨不可或缺的工具。拓片制作工艺过程,有简有繁,或因器物不同而不同,或因要求不一而相异,但都以体现原物的风貌神情为目的。
衡量拓片价值有标准
拓片的价值与拓片的内容、用途和社会需求有关。拓片的价值主要包括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两方面,而衡量一幅拓片价值的高低,则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拓片原石的价值。一幅年代久远的拓片本身就是一件文物,具有较高价值。
拓片中的图像文字,背后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拓片说穿了只是一张纸,但承载于这张纸上的文化与内涵,却是拓片的真正价值所在,这价值甚至有时超越了原物。人们更喜欢的是,通过高超的技艺拓印在纸上的那份庄重与珍贵,拓工赋予其上的专注和痴迷,仿佛使拓片重新拥有了生命力,到了后人的手里,俨然形成了一种隽永而神秘的磁场,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而今的收藏者,就如当年的拓工那般,对拓片同样有着一份深沉的热爱与敬重。这其中的感受,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的吧。拓工和收藏拓片的人,如同朝圣者:一个虔诚而谦卑地拓印文物,一丝不苟,所有的精力都倾注于手中的作品,为了完好准确地表现出原图而不敢轻易怠慢;一个就像闻道而来的旅人,带着对拓片满满的崇敬与渴望,瞻仰其中的真意,心怀喜悦,也万分珍惜手中之物。而他们的朝圣之路,无非就是对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崇拜与追随,也许这正是拓片真正的价值所在。
拓片修复有门道
拓片本身作为历史文物在传承过程中,可能受到时间和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导致受损。因此,拓片的修复和保护是拓片传承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拓片的修复是一个复杂有序的过程,需要经过拍照、制定修复方案、备料、展平除污、修补、装裱、压平、检查验收等程序。在修补方面,因用于拓片制作的为宣纸,其具有较长的纤维组织,柔软而有韧性,可以拉出纤维,故有利于相互拼接、修补。如果技艺高超者,拼接处甚至可以做到天衣无缝。因时间的久远或保管的不当,拓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我们在修复时首先要先拉毛即拉纤维,使两张纸的毛头重叠。在这里用于修补的纸片要比破洞大,然后着清水或浆水,接着盖上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覆上塑料纸紧压,用砑石反复砑压,使两纸的毛头相互紧密连接,干后牢固如一张纸。在传统上,纸纹取上下方向而不取横向,所以修补时要注意纸纹的对接。
拓片技艺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保存、传播传统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其古老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民族史料价值和巨大的艺术成就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承载地方风物、历史进程的重要载体之一,无数拓片作品就如一张张散落在民间的“历史存根”——当曾经的辉煌逐渐在岁月的长河中湮灭时,它们幸存下来,成为人们追溯往昔的珍贵物证。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拓片一直起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拓片艺术的保护力度,为这门技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拓片文化得以延续。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