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平乐村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5-01-20倪建斌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翁媪清平乐村居

倪建斌

课堂

一、 闲聊宋词——印象

1. 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经典的瑰宝,同学们平时读过哪些词?谁能朗诵几句?

2.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词。(板书:清平乐yue村居)指名读,正音。

3. 根据平时的课外学习,对词你有哪些了解?(随机交流:词牌名、题目、上阕和下阕、长短句)

4. 指名读词,正音。关注三个容易读错的词语:翁媪、莲蓬、剥。

5. 这首词可以怎么停顿?结合长短句的特点以及停顿,指导学生读出词的节奏感。(板书:品读节奏)

【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古诗学习基础,课外也读背了不少宋词,虽然教科书第一次出现宋词,但是不应该重点讲授,闲聊的方式既展示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情况,又为学生后续积极主动学习热身。

二、 以画解词——形象

1. 要读懂这首词,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

2.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特别介绍“图文结合”的方法,借助画面,理解词。同桌逐句说说词的意思,拿不准的做个记号,待会大家讨论。

3. 交流:你读懂了哪句?借助画面,我们理解这首词就容易了。(板书:走进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理解古诗的方法,况且本首词语言浅显,因此采用自主合作学习,先学后教,利用插图画面,由画面到文字形成一种直觉理解。

三、 想象画面——意象

1. 课文插图,是编者读这首词想象的画面。其实,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脑海中,都会产生自己的画面,都有自己的感受。请你静下心来,慢慢地读,边读边想,你脑海中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板书:诗中有画)

2. 交流:你想象的画面中,有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灵活对话,引导把画面想象完整而具体。

“青草”“小溪”“茅檐”

(1) 你看到了怎样的青草?除了看到小草的颜色,你还能闻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 一个人善不善于读诗,在于你能不能把凝固的文字想象成活动的画面,小溪上有哪些活动的画面?(板书:画中有诗)

“翁媪”“三个孩子”

(1) 在这样的乡村里,你看出人是什么心情?

(2) 再走近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能用个词语形容一下吗?(温馨、宁静、天伦之乐、幸福悠然、和谐……)那就请你拿起笔,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那幅村居写出来吧。(课堂小练习)

诗中有画,“村居”的画面一定在你心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象。请你带着这份印象,用自己的语言把你脑海中的那幅“村居”描写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淌, 温馨提示:你也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感觉、去想象,把心中的画面写得充满诗意,把你的感受也融入其中。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心目中的“村居”也各不相同,这里重点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五年级学生能想象,但是想象的画面是不清晰的,断断续续的,因此,教师要在这个环节下工夫,花时间,实实在在让学生学会想象画面获得发展。同时,教师让学生抓住“青草”“小溪”“茅檐”“翁媪”“三个孩子”等意象,想象整幅画面,并动笔写出画面,由点到面,从“意象”形成“意境”,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符合文艺欣赏的规律,更使学生得到了语文实践。

四、 画中悟情——共鸣

1. 诗词的意蕴非常丰富,充满画面感。但诗词并不仅仅为了表现画面,更是表现情感!这个情,藏在一个字里,找一找?(板书:画面寄情)

2. 品味“醉”的情味。除了翁媪,还有谁醉了?出示辛弃疾画像,简短文字介绍:辛弃疾多年来征战沙场,大半辈子为南宋王朝的安宁而奔波操劳。由于朝廷昏庸,辛弃疾三次被弃用。贬官隐居家乡的时候,他写了很多反映家乡人民生活的词作,《清平乐 村居》就是其中一首。“醉”里藏着辛弃疾对百姓安居乐业的向往。(板书:向往田园生活)

【设计意图】从感悟意境生成画面回到理解诗人情怀,从而将学生的心境与诗人的心境沟通起来,凭借对诗境的感悟,加深对作者心境的理解。另一方面借助诗人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两方面合力,反复涵泳“醉”的深刻情味。这个环节,是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画面的基础上,体验阅读共鸣的过程,画面成为整堂课教学的重要凭借。

五、 作业迁移——想象

1. 背诵《清平乐 村居》。

2. 结合阅读导航,采用想象画面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写《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这首词。

【设计意图】着眼扎实巩固,精心选择辛弃疾另一首田园题材的《清平乐》作学法迁移练习。相同作者,相同题材,相同词牌名,相同寄情方法,让学生用相同的学法进行巩固学习。

(作者单位:太仓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翁媪清平乐村居
关晓凤
村居
清平乐
春日乡间即景
《村居》高鼎
村居
公园晨曲
村居
萧娴《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南乡子·访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