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2015-01-20赖雪梅
赖雪梅
自“05方案”实施以来, “基础”课课程改革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对“基础”课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印证了“基础”课改革方向和决策的正确性。但问题依然是有的,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认识不到位,了解不深入、不全面,因而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回应学生的现实所需,导致“基础”课“低效”。笔者认为,教师的观念革新很重要。有了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特性,“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学生的真实所需,才能找到“基础”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让“基础”课成为学生真正受用、真正喜欢的课程。
一、回应大学生“求真务实”的需求,讲“四实”
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在面对“你会接受一份个人收入较少,但对社会贡献较大的岗位吗”的提问时,58.5%的受调查者选择“不会”,22.2%选择“可以考虑”,只有19.3%选择“会”。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有59.2%的人把“经济收入”放在首位,24.3%的人把“有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放在首位,有14.7%的人把“有利的晋升机会”放在首位①。调查表明,当代的大学生在个人价值选择上更加求真务实,不虚伪,不造作,不盲从,既有自我的价值追求,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面对大学生的这些变化,我们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要正视这些变化,帮助大学生正确选择,这才是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应该做的。在此,“基础”课的任务就是讲求“四实”:第一,重实际。使“基础”课的内容、方法和实践跟学生的实际能力、实际兴趣、实际需求、实际发展结合起来。第二,抓现实。“基础”课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辅助资料,尤其是要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筛选进入课堂,与学生一起抽丝剥茧地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理想判断。第三,要充实。“基础”课教师要有实干精神,不能因为课程改革后的压力大而消极回应,而应该积极地采取办法,比如自学、进修、继续深造等方式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真抓实干,为上好“基础”课积聚丰富的知识储备。第四,讲真实。“基础”课教师要讲求实事求是,讲实话,忌讲空话、套话。要开诚布公,引导学生看待现实中的阴暗面,正确分析现实社会。
二、回应大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特性,坚持“四新”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岁至23岁之间,属于青年初期末和青年中期。就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发展来看,他们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水平上,这在他们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反映。大学生喜欢求新求异求变,对社会、校园中出现的新鲜事物和新理论新观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调查显示,73.1%的学生获取社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是“网络”。微博在学生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59.9%的大学生使用微博②。大学生的这种特点要求我们的“基础”课要坚持四新:一是要拓展新的内容。“基础”课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我国和世界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现实,尤其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这样才能使课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时代性。陈旧的内容无法吸引学生。二是要创新方法。方法是工具,是内容传送的媒介。方法恰当,则事半功倍。“基础”课要创新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法,比如“基础”课如果能成功运用网络、微博等新兴媒介方式,将会使“基础”课实现双赢。第三是要探索新的实践。社会调查固然有效,但不是“基础”课唯一可以依赖的实践方式。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实习、见习,或与专业实习结合起来,走多元化的实践道路形式。四是要发现新的思维。大学生中有许多新想法、新思维、新创意,“基础”课要创造条件,营造特殊氛围,帮助学生发现和保护这些极其宝贵的资源。
三、回应大学生个性张扬的特点,追求“个性”
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追求个性的倾向。调查显示, 66%的考生志愿是自己拿主意的;约86%的被调查者非常乐意组织活动,其中包括54%从来没有类似经验的人③。这些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突出,思想独立,而且自信心十足,他们喜欢表现自我,张扬自我,喜欢参与活动,向往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应该肯定地说,个性张扬不是坏事,而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学对社会的贡献,最主要的还是通过人才培养实现的。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说,培养创新型人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十分重要。只有承认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地调动起来。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给他们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和空间,这是目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本质所在④。所以,”基础”课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理解其独特性。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新工作方式,创造多元的活动场景和条件,积极做到“用心发现个性”,“极力保护个性”,“合理调适个性”,“给予机会展示个性”。
四、基于大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重新”审视“基础”课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人对他人、国家和社会表现出关心、或者自愿履行社会义务的心理和意识。当代的大学生很多是“90后”,很多人对“90后”新生代有许多负面的评价,说他们“自私”、“冷漠”、“不懂得帮助别人”。真实的“90后”其实是一群有责任感的年轻人。调查显示,大学生90%以上的学生反对“对‘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视而不见”、“考试作弊”、“未经同意,使用其他同学私人物品”等校园不文明现象⑤。对于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期待,大学生更加关注公平、民生等领域。在回答“‘中国模式要进一步完善,你认为应当重点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时,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完善社会分配体制,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占87.3%;“加快推进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改革”,占70.7%⑥。新生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比一般同龄人要强,他们对弱势群体深表同情;对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对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有个全新的和全面的认知,不能盲目跟风,随意判断。“基础”课应该责无旁贷地体察学生身上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引导其做出正确的责任判断并付诸实践。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了解知同情”。“基础”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社情、民情,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是在探讨中激发。“基础”课教师要经常联系当前的热点问题,如腐败问题、社会诚信、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等进行分析、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关注和学习的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三是在榜样中引导。“基础”课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传递爱心,传递美德。像爱岗敬业楷模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 最美教师张丽莉,以及广州的托举哥周冲等。他们的义举感动了中国,震撼了每一个普通人的心灵,在大学生中能够起到极大的示范作用。四是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最佳的平台。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深化已有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条件的“基础”课应该带领学生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深入基层,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实践形式,让学生在行动中升华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注释:
①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人民论坛》杂志调研表明——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怀浓厚.人民日报,2009-05-04,(10).
②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光明日报,2012-06-06,(06).
③90后大学生调查:个性独立 思想早熟 自信张扬.扬子晚报,2008-08-28.
④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国教育报,2010-09-16,(03).
⑤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主流思想出现转折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
07-06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200907/49456.html.
⑥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主流思想出现转折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
07-06.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200907/49456.html.
参考文献:
[1]李春玲.需要理论视野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
[2]杨晨光.教育部培训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 “基础”课要让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N].中
国教育报,2006-08-06.
[3]张越,王平祥.探索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1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