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演化机制分析
2015-01-20李珊
李珊
摘要: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层面,本文针对陕西省产业结构发展的阶段和现状,利用三轴图法分析了陕西省产业结构发展的特征以及演化机制,并且给予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陕西省;产业结构;三轴图
一、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的背景
产业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条件下的国民经济中的各个产业的构成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综合性的动态的演化调整过程,具体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遵照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现有的经济和资源环境下,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的层次和水平,使得国民经济持续高效的增长直至迈向现代化的过程。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日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陕西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已经逐步将产业结构的优化列入本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但其产业结构调整的程度仍旧处于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许多不合理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陕西省产业结构发展的特征及现状如下:
1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但仍居于全国较低水平,与高层次的产业结构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GDP从2003至2012年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其中2007年至2008年之间的增幅最大,达到了27%,2012年的生产总值达到了1445118亿元,相当于2003年总产值的558倍,年均增长率约为2114%。但是从2011年度的数据来看,陕西的GDP仅占全国的26%,本省的总产值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省份差距过大,广东省、江苏省的GDP分别是陕西省的425倍和392倍。从陕西所处的西部地区来看,近十年陕西的总产值位居第一,但增长幅度却略低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总之,西部地区虽然总体较东部沿海地区落后,但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今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人均GDP的数据来看,2011年陕西省的人均产值达到33464元,低于全国人均产值,排在15名,相比2010年没有变化。
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分别在2011年达到122090亿元、693559亿元、435581亿元,并且较2010年的增加值都递增了235%、273%、181%。第一、二产业增加值的上升幅度都在2008—2009年间出现骤降,增加值的上升幅度分别降至48%、97%。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的份额自2003年至2012年来稳定地保持在52%左右,符合这个阶段的发展水平,2012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847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4154亿元,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577508亿元,增长159%;轻工业86646亿元,增长212%,可以看出,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呈现二元化,协调发展问题有待解决。八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65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能源化工工业405947亿元,增长127%;装备制造业80731亿元,增长142%;有色冶金工业62011亿元,增长364%;食品工业53172亿元,增长1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3268亿元,增长316%;医药制造业12204亿元,增长211%;纺织服装工业6745亿元,增长279%;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6192亿元,增长112%,因此,电子通信行业的比重偏低,应当鼓励技术创新,振兴通信行业的发展。三大产业的发展特征已经形成了二三一的模式,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较稳定,但比重还是较低,发展水平仍旧滞后,没有显现迅猛挖掘的前进势头。
2产业结构发展的开放程度较低。
外向型经济发展较落后,从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来看,2012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7699亿元,增长18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9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165376亿元,增长8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个百分点。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8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2085亿元,增长165%。按消费形态分,实现商品零售385417亿元,增长163%;实现餐饮收入47658亿元,增长139%。可见,乡镇企业还不够繁荣。对于对外经济,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47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其中,出口8652亿美元,增长23%;进口6147亿美元,下降193%。在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8287亿美元,下降93%;进料加工贸易4236亿美元,增长67%。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4个,比上年增长44%;合同外资515亿美元,增长1倍;实际利用外资2936亿美元(含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部分),增长247%。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5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倍;实现营业额1679亿美元,增长232%。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工资额7411万美元,增长378%;实际收入总额7397万美元,增长335%。可见,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还没有完全形成像发达地区一样的特色开发区。
总之,陕西省乡镇企业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带领城乡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资本积累的速度较慢,效率较低,经营管理机制也较落后,主要表现为技术水平落后、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等等。
3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缺乏竞争力,效率较低,部分行业出现负增长。
表一 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产量比上年增长(%)
纱
2886万吨
158
布
650亿米
19
精制食用植物油
12194万吨
370
卷烟
87950亿支
23
白酒
931万千升
137
原煤
479亿吨
185
天然原油
352756万吨
94
天然气
31127亿立方米
137
发电量
133050亿千瓦小时
97
原油加工量
212405万吨
94
粗钢
82869万吨
91
钢材
128355万吨
246
十种有色金属
12429万吨
-25
水泥
755271万吨
163
平板玻璃
136084万重量箱
45
硫酸
13476万吨
-87
氢氧化钠(烧碱)
5094万吨
183
化肥
9789万吨
150
化学药品原药
126万吨
223
金属切削机床
198万台
-374
汽车
5446万辆
-22
变压器
113亿千伏安
-58
数据来源:陕西省统计局网站
从上表可以得到,2012年第二产业中有5个行业出现负增长,可见,第二产业中的许多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很低,对社会造成负外部性的影响,与发达省份相比,工业产业太缺乏竞争力。
二、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及演化机制分析
陕西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三次产业总产值加总而得,因此,GDP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次产业发展的贡献。
表二 陕西省三次产业总产值构成表
年份
第一产业占第二产业占第三产业占
总产值比重(%)总产值比重(%)总产值比重(%)
2006111452883598
200711075432346
20081156083292
200996552673768
201098653923622
201198555173498
201294855883464
数据来源:陕西省统计局网站
上表反映的是2006年-2012年度三次产业分别在陕西省GDP中所占的份额,可以看出,一方面,近七年来,陕西省的第二产业发挥着主导作用,比重达到一半左右,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贡献最少并且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二、三产业的比重没有体现出迅猛发展你的势头,比重在很小的范围内上下波动,总体上产业结构仍处于二三一的模式。
1“三轴图”分析法。
本文采用三轴图分析,可以形象明了地描述陕西省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在平面内任取一点作为原点,从此点向外画出三条相互之间成120度角的射线,将三条射线分别记为X1、X2、X3轴,代表三次产业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因此,必定有X1+X2+X3=100。如果将某年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的数值分别标在三轴上,就有三点A、B、C,三点连接即形成立体空间图,构成的三角形就为该年度的产业结构图,如果在三轴上绘出每年的数值构成的三角形,那么依据三角形的变化规律就可以了解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情况。
图1
建立仿射坐标系,上图中的X1、X2作为坐标轴,则平面上每一点都有相应的仿射坐标(x,y),上图中三角形三个顶点坐标可以表示为A(x1,0)、B(0,x2)、C(-x3,-x3),则三角形的重心坐标为((x1-x3)/3,(x2-x3)/3)。X1、X2以及两轴夹角的角平分线把坐标系分成六个区域。从图2可以看出,假设重心在区域1内,则重心点的X1、X2轴坐标均大于0,并且(x1-x3)/3>(x2-x3)/3,化简得:x1>x2>x3,说明第一区域是第一产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初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依靠农林畜牧业,同理可知其他区域的具体情况如下:
表三
区域123456
产业结构比重顺序x1>x2>x3x2>x1>x3x2>x3>x1
x3>x2>x1x3>x1>x2x1>x3>x2
图2
产业结构演变的形式在图2中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右旋式模式,即产业结构组成的三角形重心从区域1开始经过区域2、3后达到产业结构最优化的区域4,此时第三产业起着主导作用。二是左旋式模式,即从刚开始第一产业占主导的区域6演进,经过区域5到达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区域4。因此,产业结构的演变可以沿着不同的路径向高级水平发展。
2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的三轴图分析
根据此分析方法的标准,现将陕西省的产业结构演变进行分析,根据表1的数据计算出三角形重心的坐标,数据如下:
表四
年份
第一产业占第二产业占第三产业占
总产值比重(%)总产值比重(%)总产值比重(%)
重心坐标
2006111452883598(-828,563)
200711075432346(-784,657)
20081156083292(-731,772)
200996552673768(-934,500)
201098653923622(-879,59)
201198555173498(-838,673)
201294855883464(-839,708)
将上表中的重心坐标标注在仿射坐标系中,图如下:
图3 陕西省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图
从图3可知,近些年来,陕西省的产业结构演变一直在第三区域进行,在此区域有x2>x3>x1,尽管第一产业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二、三产业的比重出现短期的上下波动,但第二产业目前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陕西省产业结构是依据右旋模式演变的,这个阶段处于区域3说明本省已经从由农业带动转变为由工业、建筑业带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经济正沿着工业化的脚步前进。另一方面,陕西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已经大大超出第一产业,此阶段的发展可以说是为顺利进入第四阶段打下基础,也就是步入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准的准备性阶段。
从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看,2011年陕西省的GDP仅占全国总产值的26%,与东部地区江苏的104%以及广东省的112%的比例相比实在相差千里,但在西部地区,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在2011年的生产总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04%、11%、04%、14%,因此,陕西省与之相比略显优势。从图中可以看出,产业结构演变的幅度相当小,缺乏进入第四阶段的潜力,此阶段的问题在于:第一,陕西省受改革开放的政策带动效果远远小于沿海地区,起步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工业的带动能力不突出,缺乏本地特色产业及产业链,城市化步伐缓慢。第二,本省周边基本上都为西部省份,缺乏沿海发达城市的辐射带动,缺乏资金投入,工业实现规模化受阻。第三,缺乏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得不到发展,经济发展难以摆脱粗放模式,向集约型经济转化的进度过慢。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加强完善制度创新机制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决定着其发展的路线、方针及政策,经济制度通过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地方具体的经济制度来决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制度的安排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体现在它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和对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上,由于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是市场的基本调节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产生的,因此,政府的制度安排决定着产业结构发展以及升级的方向和进程。陕西省产业结构与高级产业发展水平仍有一定距离,并且开放程度较低,说明制度的创新和带动不到位,应当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具体制度安排,加大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良好契机,跟随西部大开发的区域政策方向,使得制度可以从宏观层面引领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不是滞后于具体的经济发展现状。
(二)扩大内需,完善资源供给
从表一可看出工业的部分部门的产量增长幅度极低甚至于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稳定造成的,需求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产业结构会随之停滞不前,因此,陕西省应适当扩大内需,是资源配置处于流动状态。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资源供给密不可分,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资本等等,因此,必须合理科学地采用自然资源,加强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此外,应当合理配置资金资本在不同部门的分配比例,因为不同比重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乃至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的进步不但能使旧技术、旧设备、旧产品得到翻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更能开创新的产业,使得产业结构不断趋于现代化。因此,陕西省应在保证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技术创新改革落后产业的现状,使之不被市场淘汰,做好产业结构优化的根基,与此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大胆开拓新的产业及领域,促使产业之间拥有更完善的衔接和相互推动作用,以至于产业结构达到不断优化升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