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低碳武进建设的思考
2015-01-20李军
李军
[摘要]加快低碳武进建设是提升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是突破资源能源瓶颈的有效途径,是创建生态文明区的根本要求。低碳武进建设应以产业转型为主线,加快发展低碳产业;以节能降耗为方向,加快优化能源结构;以绿色低碳为特征,加快推行城市低碳化运营;以体制机制为关键,加快制度创新步伐。
[关键词]低碳;武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12-0109-02
一、加快低碳武进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设低碳武进,是提升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当前,低碳理念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和主要方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将低碳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抢占竞争制高点和打造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周边地区更是开启了构建低碳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之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快建设低碳武进,对于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提升武进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低碳武进,是突破资源能源瓶颈的有效途径
武进区工业化起步较早,在工业化早期,纺织、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改革开放以来,武进区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对于资源能源的需求急剧扩大,现有的资源能源供给水平难以与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建设低碳武进,就是要加快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通过更少的资源能源投入谋求更大的产出,进而提升武进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由“资源驱动”向“科技驱动”的跨越。
(三)建设低碳武进,是创建生态文明区的根本要求
生态文明,是武进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追求,更是在新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建设低碳武进,就是要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共赢,进而建立保护生态文明的长效机制,切实将创建生态文明区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加快低碳武进建设的思考
(一)以产业转型为主线,加快发展低碳产业
1.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围绕全区“十二五”规划要求,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在全区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全区产业结构。加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新兴产业引导机制,推动新兴产业裂变式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产业链延伸,进而推动新兴产业规模的扩张。加快“两化融合”步伐,引导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设备、工艺进行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紧紧围绕服务业“十二五”规划发展要求,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水平。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以“一古一今一生态”旅游业重点板块为引领,积极培育旅游业精品,打响武进旅游业品牌。着力优化中心城区商贸业水平,积极推进花园街业态提升,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形成具有较强集聚力的城市核心商圈,全力打造商贸中心。全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推进高新区物流园、东港物流园、中天物流园等一批物流园区和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信息技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重点打造国家动画产业西太湖基地、太湖湾数字文化产业园等创意产业集聚区载体。
3.加快发展都市型农业。以常州市举办第八届“花博会”为契机,充分挖掘农业生态功能,进一步促进武进区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全面实施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重点围绕农业基本现代化六大类二十一项指标加快推进,不断提升武进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四个“万亩级”和十四个“千亩级”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功能,引导农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的规模和档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做优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稳步发展订单农业,完善农企结合的风险抵御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跃升。
(二)以节能降耗为方向,加快优化能源结构
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电力、天然气、热力等能源输送系统工程建设,扩大能源输配网络服务范围,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提升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
2.加强节能评估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加强固定资产项目节能管理,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限制高碳行业的发展。培育发展节能评估第三方专业机构,为节能评估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3.完善能源服务体系。通过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支持有关单位和个人按照市场化机制兴办合同能源、电能服务等能源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通过兴办能源科技服务机构等途径建立多层次的能源服务机构。积极开展能源合同管理(EMC)模式,加快政府能源管理机制的转变,以市场带动节能效率的提高。
(三)以绿色低碳为特征,加快推行城市低碳化运营
1.着力推行建筑低碳化。一是推动新建建筑的低碳化建设。推广应用绿色节能建筑技术,推进建筑设计与太阳能光电产品的结合,着力打造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建筑体系,并组织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示范工程。二是现有建筑的低碳化改造。以公共建筑为重点,结合城市建设需要,加快实施现有建筑的低碳化改造。同时,组织开展创建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示范工程,重点推进凤凰谷、聚湖雅苑、长河家园、星河国际花园以及新城帝景等项目的低碳示范工程创建
2.全力推动交通低碳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网络,提升公交覆盖面和覆盖密度,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打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加强机动车管理,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标准;积极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并建设相应基础配套设施。积极推进慢行系统规划和建设,探索发展自行车租借系统,鼓励以步行和使用非机动车出行。
3.大力引导消费低碳化。积极组织开展低碳经济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和引导城乡居民购买使用绿色家用电器,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灯、节水用具等低碳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引导广大市民形成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优先采购低碳、节能、环保办公设备和用品,充分发挥政府在低碳消费中的示范作用。
(四)以体制机制为关键,加快制度创新步伐
1.积极构建资金投入机制。探索建立低碳武进建设专项引导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对低碳技术研究、低碳应用推广等领域的扶持力度,进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低碳武进建设领域。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碳技术创新及应用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并逐步完善“绿色信贷体系”。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试验“绿色金融衍生产品”。对于一些社会效益较好但却需要大量资金的环保项目和生态工程,可由银行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金融环保债券来缓解资金需求。
2.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构建碳交易平台,通过市场机制,使开发、利用、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生产者、消费者承担相应的环境成本,从而促使开发、利用、污染、破坏环境资源者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更加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生产、经营和消费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海玲,王小艳.绿色GDP与低碳经济的发展[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王军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 经济师,2010(12):10-11.
[3]卢云志,辛昭霞.新形势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思路[J]. 现代商贸工业,2011(7):72.
(责任编辑:郭丽春)(上接第104页)
[J].国际贸易问题,2008(8):23-27.
[8]邵桂兰,石洁,李兴华.青岛市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11):69-73.
[9]刘渝琳,王盛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基于重庆市的经验数据[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7-35.
[10]杨丹萍,张冀.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浙江省1992—2009年数据的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1(6):101-110.
[11]李子成,金哲松.云南省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2):148-153.
[12]林必越.经济开放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福建省1981—2010年数据的计量检验[J].华东经济管理,2012(5):45-49.
[13]叶劲松.新增长理论的国际贸易发展观及其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9):104-109.
[14]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梁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