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时感冒,教您自疗

2015-01-20程凯

大众健康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椎穴外感风热

程凯

感冒是以头痛、鼻塞、恶风、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外感疾病。多因腠理不固,也就是肌表的防卫能力弱,外邪侵袭人体而发病,四时均可发生。由于四季气候的变化和病邪的不同,或由于体质的差异,可分为风寒、风热和暑湿三大类。

风寒感冒:擦热大椎,振奋阳气,散寒暖身

风寒感冒是由于寒邪束表,肺气不宣,毛窍闭塞所导致,其典型症状包括鼻塞、流清鼻涕、怕冷、轻微发烧、无汗、颈项发紧、头疼身痛等。鼻为肺之窍,受凉流清涕是卫气不足的表现,同时也多为风寒感冒初起的首要症状之一。其证要点为“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鼻流清涕为卫阳受损而寒;怕冷恶寒重,为肌表失于卫阳温煦而寒。寒性收引凝滞,故无汗为人体腠理闭塞而寒;颈项发紧、周身疼痛,为筋脉挛缩、气血运行不畅而寒。治疗当以温阳散寒为法。

疗法

方法一:葱豉汤

适用于风寒感冒及各类感冒的初起阶段,怕冷为主,伴头痛咽痒、周身酸痛、白痰鼻塞或流清涕、无汗。治疗应发汗解表,以葱白加须60克、淡豆豉60克、香菜30克,共煮为葱豉汤。发现感冒症状,马上喝自备的葱豉汤。

方法二:搓大椎

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约一分钟,然后迅速按到大椎穴上,此时被按摩者会有颈后温烫的感觉,接着沿着背部正中线以大椎为中心上下搓动, 使热力向下渗透,使大椎穴局部发热发烫,并向四周放散。

取穴:低头的时候,用手顺着脖子向下摸,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骨性突起,那就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在它下面的凹陷内就是大椎穴。

功效

葱白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功能发汗解表、通阳、利尿,用于感冒头痛、鼻塞;淡豆豉辛、甘、微苦,性寒(根据炮制方法另有辛、微温),归肺、胃经,功能解肌发表、宣郁除烦,主治寒热头痛、心烦、胸闷、虚烦不眠;香菜辛、温,归肺、脾经,具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醒脾和中的功效。

大椎为督脉之穴,阳经之会,故大椎被称为“阳中之阳”,给大椎适当的刺激,可以振奋阳气,进而达到温煦全身的作用,对于预防感冒、手脚冰凉等都有效。

除搓热大椎外,还可以用艾灸大椎的方法,艾灸悬灸或隔姜灸都可以,不方便或不会用灸的朋友还可以用毛巾热敷大椎,或者洗澡时调高水温,用热水对着大椎连续冲五六分钟,效果一样不错。通过热水对大椎进行温热刺激,代替了热灸的作用,温补了大椎之阳,也就温补了一身之阳,阳气充足,则可祛寒外出,自然缓解症状。

除大椎外,还可以擦热或温灸风门、肺俞两穴。

风门,位置在人体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腧,位置在人体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两穴内应于肺,主治外感疾病。

风热感冒:大椎肺腧,刺血拔罐,耳尖退热

风热感冒是由于感受风热邪气,邪热上蒸,肺失清肃,皮毛疏泄失常所致,典型症状包括发高烧、流黄鼻涕、怕热、咽喉肿痛等。其证要点为“热”。邪热伤人,多见高热;肺失清肃,致鼻流黄涕,咽喉肿痛。治疗当以解表清热为法。

疗法

方法一:耳尖刺血

如果出现高烧,家里又没有退烧药,怎么办?可耳尖刺血退烧。操作前,先将耳尖搓揉一下,使其充血,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迅速点刺,一般出血2~3滴即可,用干棉球压住10秒钟即可止血。

方法二:大椎、肺腧刺血拔罐

现代人多内有痰热,风寒感冒后两三天就入里化热,出现咽喉疼痛、高热、流黄鼻涕等风热感冒的症状,治疗应清热解毒。但药多寒凉伤胃,易使食欲不振。此时可取大椎、肺腧刺血拔罐或刮痧。

功效

风热感冒是因阳热之邪瘀滞、肺热所导致,取大椎刺血可以泻热,为清泄之法。

肺腧,为肺之背俞穴,刺血拔罐,亦收解表清热之功。

耳尖,经外奇穴,功擅清在上之热,其退热作用快速而明显。

不得不提的是,风寒日久,表邪可入里化热,转为风热症状,只要证型特点符合风热,即可按上述方法治疗。要知道,疾病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要根据当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就是中医学特别强调辨证论治的原因。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儿外感后多高热、惊厥症状了。要知道小儿为稚阳之体,生长发育旺盛,饮食不节时易生积滞,虽然时令节气多为寒凉,外感感受了风寒之邪,但与体质相结合,迅速入里化热,而表现为风热症状。所以,在小儿常用感冒中成药中,多是针对风热证的。

暑湿感冒:内关外关,如遇热重,再配大椎

暑湿感冒又称为夏季感冒。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如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比较贪凉,比如吹空调等,感受了风寒之邪,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郁积肌表,因而发病。此病的病位在于肌表与中焦脾胃,症状表现内外皆有。外则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内则胸脘痞闷,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脉数,口虽干而饮不多或口中黏腻,舌苔虽腻而少黄,大便或溏。

疗法

点按内关、外关

夏天出了一身汗后大吹空调,使打开的毛孔闭塞,出现头疼昏重,恶心呕吐,甚至还有高热、腹泻等,是暑湿感冒了,治疗应解暑祛湿和胃降逆。可掐大椎以泻热醒神,同时点内关、外关。

功效

既然症状内外皆有,治疗就应当表里结合。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可行气利水,解暑祛湿,以治外;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以治内。两穴同为络穴,位置又内外相应,同点可交通内外,表里同治。如果热重,则可配大椎,刺激的方法参考风热感冒。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椎穴外感风热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刮大椎穴可辅助退烧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热伤风,喝薄荷粥
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春天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
产后外感高热辨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