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强化城市社区的社会治理

2015-01-20邹晓宇

重庆行政 2014年5期
关键词:居民党组织党员

邹晓宇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社区社会结构日益多元,社会诉求日益多样,社会心态日益复杂,各类新型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城市社会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蕴含着重要的理念转变。社会治理更加注重主体的多元参与,更加重视运用经济、市场、法律、科技、行政等手段的综合治理。因此,如何通过协同作战,运用城市社区社会治理的综合手段,实现社会治理井然有序、长治久安,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城市社区社会治理存在的三个问题

(一)政府履职“错位”。政府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硬要管,主要表现在街道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和社区工作行政化趋向明显。一方面,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方式存在误区,向街道布置大量填报表格、制作宣传展板、撰写工作总结、检查考核评比等任务,使本来就人少事多的街道疲于应付。另一方面,随着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大量事务性工作转嫁到社区,社区俨然成了政府的一级行政机构,各类台账材料、调查报表、证明盖章、会议活动、检查考核层出不穷、不堪重负,影响了社区居民自治“本职”的发挥。

(二)基层组织“让位”。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应有限。一是党员作用发挥不够。个别党员组织观念淡薄,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做组织分配的工作,成为“三不党员”、“挂名党员”;有的不愿亮明党员身份,不转组织关系,不与党组织联系,甚至在群众中散布负面言论,模范作用发挥弱于一些优秀的居民志愿者。二是党组织负责人能力不强。一些年轻的社区工作者缺少党务工作经验,工作实战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而一些老社区工作者又存在学历偏低、知识面偏窄、工作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能力素质落后于一些社会组织的“领头人”。三是党组织协同推动发展的能力欠缺。社区内党组织封闭式运行尚未破除,隶属关系不一的各类党组织和党员缺少横向沟通,社区资源整合手段不多,整合程度还远远不够,各类协会、商会等组织却日益壮大。

(三)居民参与“缺位”。社会治理关键在于由政府主导向社会主导转变,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居民的认同感较低。由于渝中是老城区、旧城区,随着大量原住民的搬离,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批进城务工人员的涌入,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把自己当“外来人”、“打工者”,内心深处缺少对渝中的认同感、关注度。二是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不强。随着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广大居民关注更多的是与自己相关的直接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对居委会这一自治组织的认识比较模糊,存在“日子好了不靠你、遇到问题才找你”的思想。三是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不强。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往往不愿意参与社区相关事务,而参与的大多在思维观念、文化素质方面又存在能力不足、不够的问题,对政府充满依赖性,缺乏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对城市社区社会治理的四项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在新形势下,加强城市社区社会治理,同样必须始终把维护和发扬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相信和依靠群众作为根本工作方法,把群众满意和得实惠作为基本评判标准,立足实际、创新方法,着力在加强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不断体现作风建设新成效。

(一)上收政府职能,为强化城市社区社会治理“减肥”,进一步凝聚服务群众力量

坚持政府事务政府作为,全面清理政府延伸到社区的行政事务,做到全面、准确、无遗漏。可建立区级层面的行政服务中心、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面上收社区承担的政府事务,交由“三级”服务中心分级分类承担。

首先,要制定社区公共事项目录,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为社区“两委”腾出更多精力服务群众。如渝中区委、区政府先后两次全面清理社区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共224项,在此基础上,大溪沟街道坚持于每月双周的周二集中开展“社区工作日”活动,区级机关干部分批深入社区脱产工作一天,巡回到社区开展政策宣讲、走访接访、扶贫帮困、民情寻访,做到民呼有应、民需有为、民难有帮,形成群众自愿参与管理、自觉推动发展的社会合力。今年以来,全街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5项,现已解决55项。

其次,对凡属政府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不能由社区来承担,而是要由责任部门派出专员到社区开展工作,自行完成,社区配合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和协调工作。对交由社区主办或协办的工作,根据情况拨给费用,做到权随责定,费随事转。

(二)回归自治本位,为强化城市社区社会治理“正身”,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群众功能

一是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要求,修订《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细则,明确居民委员会的自治重心为宣传法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应尽义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睦邻文化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和谐。

二是健全完善民主议事、民主管理、定期公开等自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民主自治的热情,促进民主建设和社区和谐。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针对老旧住宅区无大修基金、无业主委员会、无专业物管的实际,结合政府每年每平方米补贴物管费0.3元、三年断奶的政策,积极推行“自主物业”管理,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有效培育了居民主动参与的民主自治意识,促进了自主物业管理的良性发展,让社区的服务功能不断得到群众的认可。

三是强化社区居委会对各类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职能,建立健全居民小区或楼宇自治管理组织、行业协会组织,培育壮大志愿组织和社会组织,推动社区行业自治和区域自治。可按照“便于管理、利于服务”的原则,综合考虑社区所辖范围、人口密度、党员数量、分布特点、小区规模、行业类别等情况,按相应的数量标准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依托网格建立社区延伸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每名党员对应联系楼栋长和居民群众,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工作网络。严格实行网格分片包干责任制,每一位社区专职工作者要分包一个网格,负责网格内的计生、民政、残联、综治等各项社区基础性工作,网格志愿者以重点联系和提供专业化服务为主,充分发挥社情民意信息员、义务巡逻治安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卫生管理监督员和惠民便民服务员“五员”职责,实现社会服务管理与基层党建工作同步推进。

(三)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为强化城市社区社会治理“补钙”,以党建品牌凝聚号召群众

一是按照“下派一批专人、留用一些能人、培养一批骨干”,以社区换届为契机,不拘一格选贤任能,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社区“带头人”队伍;坚持围绕自治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自治,实现党建“主业”与经济“中心”的有机融合。

二是要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果,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韧劲,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推动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常态化。发扬整风精神,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畅通党员“出口关”,纯洁基层党员队伍,切实树立基层党员队伍的良好形象。

三是大力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服务品牌,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如开展“人生关怀”系列活动,每逢辖区居民出生、启蒙、婚育、传统节日、重大疾病、重大困难、养老、离世等8大重要节点,可由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或工作人员上门赠送“关怀礼包”,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又如通过开展“邻里如亲”等邻里互助活动,大力倡导邻里学、邻里情、邻里帮、邻里乐、邻里安、邻里颂,着力构建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

四是由市级相关部门出台管理规定,授予街道、社区对辖区社会单位评先评优的初评初审权,增强社区统揽区域党建的手段和能力。

(四)整合社区资源,为强化城市社区社会治理“增能”,在有效整合资源中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切实发挥街道社区对辖区资源的整合功能。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吸纳辖区社会单位党组织、非公组织党组织,实现资源整合、活动联动,统筹推进区域党建。如大溪沟街道创新探索社区大党委共建模式,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将辖区社会单位、非公党组织书记为成员,建立社区大党委,建立党建联抓、城管联动、文明联创、阵地联建、活动联办、民生联保等“八联”工作机制,整合辖区各类资源更好地服务群众。推行驻区单位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制度,建立完善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工作资源库,全面记录在职党员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信息,并及时向所在单位反馈。

二是以社区党组织服务为杠杆,撬动整合辖区各类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的服务资源,开展家政养老、物业管理等拓展服务,形成社区党委、居委会、便民服务中心“三位一体”基层社会管理结构。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中介组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个体化的需求,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服务网络。可依托社区大党委,成立社区“议事会+管委会+评议会”的居民自治组织,在管委会下设立精神文明、物业管理、群防群治、助商扶商、爱心互助等专委会,建立议事规则、完善决策程序、落实监督制度,共商共办共督社区大事。

责任编辑:马健

猜你喜欢

居民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