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原则和重点
2015-01-20米司卡力·买买提
米司卡力·买买提
[摘 要]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便开始了双语教学的普及工作,是我国教育系统规划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新疆地区的双语教学工作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双语教学方面的发展概况为研究基点,探讨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效果的几个原则和重点,以期我国新疆地区的双语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双语教学;学习习惯;语言表达能力
双语教学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等特点,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与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得双语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作为教师,我们实际教学工作中该如何切实把握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原则和重点,为民族地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
一、注重学生的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平行发展,同时教师也应完善和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
1.在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中,汉语地位的提高,使得母语在某些地方受到冲击。有人认为民族语文使用范围小,使用是倒退,学习民族语文无用,没有必要学习民族语文,轻视、忽视母语的现象出现。这种人为地排斥母语,将母语与第二语言对立起来,不仅不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而且是“扔掉了一件手头最适应的工具”。少数民族学生已经牢固的掌握了母语,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不是直接的把汉语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而是通过母语作为中介来理解和领会,自觉不自觉地依赖母语来学习汉语。另外,母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学习第二语言的难度,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汉语,并提高学习效率。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母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第二语言的自信心。
母语必须达到某一程度,第二语言的学习才更有效。否则,第二语言的学习就会受到阻碍,甚至会成为母语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就是双语教学中继续提高学生母语水平的原由。因此,第一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第一语言可以为学生学习学科内容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准确理解第二语言的信息输入;其次,第一语言有助于增强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2.重视教师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的完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并竭力主张“把语言修养的问题跟其他同样重要的问题一起,作为全体教师特别关心的对象”。语言对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其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准确性和艺术性。准确性是指普通话。作为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教师,普通话和民族语言的表达应该准确、熟练,同时还应善于选择使用那些最接近学生所要表达思想的词和句。如果语文教师 “茶壶里倒饺子,有货倒不出”,或“语不达意”,就不能称之为称职。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语言表达不能太罗嗦,或者有过多的口头禅,应力求简洁,不拖泥带水,模棱两可。陈钟梁说:“简洁是语文教学设计的灵魂,也是语文教师智慧的结晶。”所以,作为双语教学的教师,应该修炼自身的两种语言,不仅精确、熟练,而且还要简洁。
二、强化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预习课文的习惯。收入课本的诗文,都是风格独特、内涵丰富、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对此,绝不是读上一遍,听老师讲上一遍就能领会的。所以,在学习新课文之前, 应指导学生对课文总体浏览,重点阅读,自问自解;一时解决不了,课堂上向老师提出。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大大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质量。
2.背诵的习惯。。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之一。它是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积累美词佳句,增强记忆的有效途径。因此,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开发学生的智力。当然,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背诵方法,如分层消化法、情景联想法、语脉背诵法、语障突破法等等。告诫学生切忌生背硬记,搞“突击战”,而应熟读精思,口诵心维。这样,学生背诵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3.使用工具书和利用网络的习惯。字典、辞典等工具书被誉为“无声的老师”。一个人在读书阅报或工作时,常常会遇到字词障碍或其他方面的拦路虎。要清除这些障碍和拦路虎,就必 须借助于字典辞典等工具书。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生字或生词,对于它的音、形、义及其用法,老师讲三遍不如自己动手查一遍。初中阶段,扩大识字量与增 加词汇量仍是教学的内容和任务之一。所以,养成随时查阅字典、辞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就特别有利于学好语文。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教学模式已经有可能成 为现实,再说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有帮助的,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会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4.认真写字的习惯。写字的好差也体现着书写者语文素质的高低以及学习 态度和工作作风的优劣。因此,对学生写字提出严格的要求和训练,使之养成写字工整、美观、大方的良好习惯。这是每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5.勤练笔,多修改的习惯。勤练笔,就是每天写日记或读书笔记。凡是自己想的、看的、玩的、干的,觉得有意思就记。几十个字也可以,还可以写一两句话。总之,长短、内容、形式都由自己决定,对自己负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写成后,还要反复推敲,多加修改。对此,叶圣陶先生曾有过精辟的 论述:“写完了,从头到尾看一遍,马上自己审核,自己修订,这也是一种好习惯。”
6.做课堂笔记的习惯。一节语文课,教师传达的信息实在很多。这些信息不可能都板书。因此,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 长。告诉学生:课堂笔记不仅要记写在黑板上的知识要点,也要记录老师和同学在课堂上迸发出来的充满睿智和哲理火花的妙语警句,以及老师强调和侧重的知识 点。
7.认真倾听、敢讲会说的习惯。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良倾向。这种倾向导致了一些学生听话不专心,说话无序或不敢讲话或辞不达意。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 听话、敢讲会说的习惯。
9.思考质疑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质疑,学生才敢于动脑;常常质疑,学生才善于思考;唯有质疑,才可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养成了善思质疑的习惯。那么,因为语文学科作为其他各科的基础学科,其学业成绩的提高不仅仅是语文学科,而是全面提高。
总之,发展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开展的教育工作之一,它是实现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实现文化交流与共融的主要途径,对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大团结的促进以及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繁荣有着非常重大的积极意义。我们只有想法设法,切实把握双语教学的原则和重点,才能无愧于我们的使命。